一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7525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6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由导电铜片和铜质插头组成,所述铜质插头的一端紧固连接在导电铜片上,导电铜片设置有框体结构,框体内安装有弹性的导电不锈钢片,所述导电不锈钢片一端弹性地对向导电铜片的框体内壁构成一用以夹持导线的夹口。这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可快速直接地将导线插入接线端子中牢固卡紧,确保导线与导电铜片和导电不锈钢片能够紧固接触导电,从而大幅减少接线端子安装接入导线时的繁琐步骤,使其操作过程十分简便,导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紧固强度高,不易脱落,导电性能良好,而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接线端子的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由导电铜片和铜质插头组成,所述铜质插头的一端紧固连接在导电铜片上,导电铜片设置有框体结构,框体内安装有弹性的导电不锈钢片,所述导电不锈钢片一端弹性地对向导电铜片的框体内壁构成一用以夹持导线的夹口。这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可快速直接地将导线插入接线端子中牢固卡紧,确保导线与导电铜片和导电不锈钢片能够紧固接触导电,从而大幅减少接线端子安装接入导线时的繁琐步骤,使其操作过程十分简便,导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紧固强度高,不易脱落,导电性能良好,而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接线端子的使用价值。【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是电气设备或电路接入连接中重要的连接组成部件,其可应用于单股、多股、细多股等等的导电线连接到电箱、电气设备等,为实现导线方便快捷连接到连接器上,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的是利用螺钉和金属片将导电线夹紧,从而形成紧固的导电连接,其安装过程需要人手进行操作螺钉松紧,在多接线情况下比较麻烦;另外,目前也有一些按压式开关夹紧导电线的连接器,通过弹性金属片夹紧导电线进行连接,导电线先直接顶开弹性金属片,从而弹性金属片夹紧并且接触导电,这种方式较一直以来沿用的螺栓、铆钉等夹紧导电线机构更为方便,接入导电线时操作较为简单,但使用铜材质的弹性金属片比较软,容易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夹紧强度很快下降,使得导电线难以夹紧甚至脱落,故一般用于这种结构的铜片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以增强其力学性能,从而让生产成本提高,而采用钢、铁或其它材料的弹性金属片又会容易因为导电性不良或容易氧化等问题出现接触不良不导电的状况,严重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牢固可靠,使用简便的新型电线接线端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由导电铜片和铜质插头组成,所述铜质插头的一端紧固连接在导电铜片上,导电铜片设置有框体结构,框体内安装有弹性的导电不锈钢片,所述导电不锈钢片一端弹性地对向导电铜片的框体内壁构成一用以夹持导线的夹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电不锈钢片由不锈钢片冲压成R形,其两端分别为固定片和卡片,所述固定片紧固连接在所述导电铜片的框体内,所述卡片弹性地对向导电铜片的框体内壁构成所述用以夹持导线的夹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片铆接在所述导电铜片的框体底部内壁。进一步,所述导电铜片的框体侧面向内冲压有用于限制所述导电不锈钢片撑开幅度的抵触片。进一步,所述铜质插头与所述导电铜片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台阶和方形座,导电铜片对应所述圆柱形台阶冲压出夹片,导电铜片的框体侧面向内冲压出卡位片顶接所述方形座,所述夹片和卡位片共同作用限定铜质插头位置,方形座与导电铜片通过点焊使铜质插头紧固连接在导电铜片上。进一步,所述导电铜片的框体顶部对应所述导电不锈钢片设置有方便使用外物撑开导电不锈钢片从而扩开所述夹口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开口上设置有方便操作撑开所述导电不锈钢片的脱线按钮,所述脱线按钮的末端与导电不锈钢片抵接。进一步,所述脱线按钮与所述导电不锈钢片抵接的末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上设置有卡接导电不锈钢片边缘的卡口。进一步,所述导电铜片的框体结构为铜片冲压折叠构成的框体式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可快速直接地将导线插入接线端子中牢固卡紧,确保导线与导电铜片和导电不锈钢片能够紧固接触导电,从而大幅减少接线端子安装接入导线时的繁琐步骤,使其操作过程十分简便,导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紧固强度高,不易脱落,导电性能良好,而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接线端子的使用价值。【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导电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导电铜片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导电不锈钢片与脱线按钮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安装有外壳未接线时的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安装有外壳已接线时的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安装有外壳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8,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电线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由导电铜片I和铜质插头2组成,所述铜质插头2的一端紧固连接在导电铜片I上,铜质插头2可用于连接其它接线器件如接线用的插销来连接导电,导电铜片I设置有框体结构,框体内安装有弹性的导电不锈钢片3,所述导电不锈钢片3 —端弹性地对向导电铜片I的框体内壁构成一用以夹持导线的夹口,所述导电不锈钢片3可以设置为η形、Z形或L形使用以因应不同材质力学特点,不锈钢材质确保导电不锈钢片3有足够好的弹性力夹持导线,从而配合力学强度较一般的铜材质作为导电接触,既可避免其铜材质强度的不足又利用了铜的良好导电性,还确保了导线与导电铜片I通过较大面积的接触从而形成良好的导电接触;接入导线时,只要直接将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导线进入导电铜片I的框体中撑开所述导电不锈钢片3到达框体另一端,通过导电不锈钢片3和导电铜片I共同作用卡紧导线,此时若导线往后拉自然反向顶紧导电不锈钢片3,导电不锈钢片3便更加牢固卡紧导线,故导线牢固地与导电铜片I和导电不锈钢片3接触导电。所述导电不锈钢片3由不锈钢片冲压成R形,其两端分别为固定片31和卡片32,所述固定片31紧固连接在所述导电铜片I的框体内,所述卡片32弹性地对向导电铜片I的框体内壁构成所述用以夹持导线的夹口,导线进入框体从而引导并且限定导线通向夹口,固定片31作为固定端确保导电不锈钢片3的强力弹性作用,卡片32 —方面将导线导向至夹口至导电铜片I的框体另一端,另一方面提供强力的弹性力从而更有效夹紧导线。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固定片31铆接在所述导电铜片I的框体底部12内壁,铆接工艺成熟,而且连接强度高,无需额外耗材。所述导电铜片I的框体侧面13向内冲压有用于限制所述导电不锈钢片3撑开幅度的抵触片14。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质插头2与所述导电铜片I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台阶21和方形座22,导电铜片I对应所述圆柱形台阶21冲压出夹片15,导电铜片I的框体侧面13向内冲压出卡位片16顶接所述方形座22,所述夹片15和卡位片16共同作用限定铜质插头2位置,方形座22与导电铜片I通过点焊使铜质插头2紧固连接在导电铜片I上,一方面增加导电铜片I与铜质插头2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准确限制铜质插头2在导电铜片I上的位置,防止铜质插头2脱离导电铜片I。进一步,所述导电铜片I的框体顶部11对应所述导电不锈钢片3设置有方便使用外物撑开导电不锈钢片3从而扩开所述夹口的开口 17,需要将导线脱离接线端子时,可使用细长工具从所述开口 17插入导电铜片I的框体中并压下导电不锈钢片3,从而使导线可离开接线端子,实现接线端子移除导线的操作。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 17上设置有方便操作撑开所述导电不锈钢片3的脱线按钮4,所述脱线按钮4的末端与导电不锈钢片3抵接,脱线按钮4可放置在接线端子的外壳上,作为一个单独操作的按钮方便使用者操控,除了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脱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小坡尹波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创艺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