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光学镜片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751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偏光光学镜片的制造方法,取偏光薄层并在其一面上涂上粘接剂层;在偏光薄层涂有粘接剂层的一面贴上一热可塑性树脂薄膜得一层叠层;将上述所得的层叠层进行热压加工,使其形状近似金属模具的外型;将热压加工后的层叠层放置于注塑机金属模具的内腔内,使层叠层中的粘接剂层中所露出的热可塑性树脂薄膜粘附于层叠层二面的表面上;取出该层叠层并将其与光学树脂放入圆筒加热器进行注塑,如此制得凸面为物镜面、凹面为目镜面且物镜面与目镜面的表面为相同材质的层叠成型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方便,凸、凹面表面为相同材质,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可有效提升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指一种使用涂有三乙醯纤维素薄膜的偏光薄膜所组成的偏光薄层,将其进行热压加工,再利用注塑法得到凸、凹面表面为相同材质,且作为眼镜使用的偏光光学镜片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偏光镜片的结构类似百叶窗的设计一样,其可让偏射的反光消除,如玻璃上的反光、水面上的反光、马路上的反光、雪地上的反光、汽车挡风玻璃的反光等等光线的偏射,其能有效过滤物体反射光与眩光,可以得到较好的视觉效果。而习式偏光镜片是在两片玻璃镜片间利用粘接剂加压粘着偏光薄膜而成,然而近年来随眼镜的轻量化趋势与考虑玻璃镜片的安全因素,开始使用各种塑料材质的偏光镜片来替代玻璃材质的偏光镜片。而目前所使用的塑料材质偏光镜片的制造方法包括有(1)在凸面与凹面组成的模型内装入准备加工成球面状的偏光薄膜,在其两侧注入如一羧二乙二酸与二烯丙基碳酸酯的共聚合体CR-39的聚合性塑料进行聚合,这就是所谓的铸模法制造偏光镜片,见日本特公昭53-29711号公报。(2)在偏光薄膜的两面层叠不同厚度的热可塑性树脂进行压制,这就是所谓偏光镜片的压力成型法,见日本特公昭50-3656号公报。(3)将偏光元件直接粘贴在融合性材料以制成偏光层,并以此制造偏光塑料镜片,见日本特公昭61-56090号公报。(4)在偏光薄膜两侧层叠聚碳酸酯薄膜,制造出0.5-2.5mm的层叠层,再对此层叠层加压热成型以制造偏光聚碳酸酯镜片,见特公平7-94154号公报。而习式制造偏光镜片所使用的偏光薄膜是专为液晶萤幕(LCD)使用而制造的,故利用这种偏光薄膜制造用于眼镜的偏光光学镜片是相当困难,且注塑成型后进行强化处理所使用的强化液是一般用于乙烯镜片与聚碳酸酯镜片的强化液,由于其凸、凹面的材质不同,因此在凸、凹面的不同材质上同时粘贴强化液是困难的,即使找到可以适用物镜面与目镜面表面两种材质的密着强化液,但其价格过高,且其有效期限引起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方便且凸、凹面表面为相同材质的偏光光学镜片的制造方法,以降低制造成本,并可有效提升制造效率。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的步聚如下A、取偏光薄层并在其一面上涂上粘接剂层;B、在偏光薄层涂有粘接剂层的一面贴上一热可塑性树脂薄膜得一层叠层;C、将上述所得的层叠层进行热压加工,使其形状近似金属模具的外型;D、将热压加工后的层叠层放置于注塑机金属模具的内腔内,使层叠层中的粘接剂层中所露出的热可塑性树脂薄膜粘附于层叠层二面的表面上;E、取出该层叠层并将其与光学树脂放入圆筒加热器进行注塑,如此制得凸面为物镜面、凹面为目镜面且物镜面与目镜面的表面为相同材质的层叠成型物。其中所述热可塑性树脂薄膜与光学树脂是选自脂环式聚烯烃树脂、脂环式聚烯烃树脂的共聚合树脂、脂环式丙烯基树脂的族群中的一种,且在其一侧表面上形成金属蒸镀薄膜,然后涂上粘接剂层并粘贴热可塑性树脂,以此制作层叠层,再以此层叠层为基础放入注塑机内,在有粘接剂的一侧注塑出与目标物相同材质的脂环树脂,使其成型并进行热压制成脂环式层叠成型物,如此该脂环式层叠成型物能反射红外线,全光线透过率约为12%,其可在短时间内进行连续生产。所述光学树脂与热可塑性树脂薄膜的材质是为下列材质中的任一种聚碳酸酯系、聚苯乙烯系、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环己基丙烯酸甲酯等单聚合体、丙烯基系、聚氯乙烯系、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系、丙烯腈-苯乙烯系、聚4-甲基戊烯-1等共聚合体、环戊烷环为主链的主链碳氢化合物系、芴基为测链的聚酯系、以及聚醯胺系、聚氨基甲酸酯系、乙醯纤维素、丙基纤维素等用于透明尼龙的醯基纤维素系的纤维素。所述热可塑性树脂薄膜中加入调光性色素以具有调光功能。所述光学树脂中加入调光性色素以具有调光功能。所述该调光性色素是选自螺环吡喃系、石脑油吡喃系、呋喃系、螺旋噁嗪系、螺旋氧化丙酮系、乙二烯二酸酐、俘精酸酐系等族群中的一种。所述步骤E的金属模具内腔的凸、凹面的表面上设有依老花眼度数设定的小球体。所述步骤E金属模具内腔的厚度是为1.5mm-18mm,其值依近视眼度数而做不同的设定。所述偏光薄层是为一偏光薄膜并在其两面利用粘接剂粘贴三乙醯纤维素薄膜所组成,其厚度在0.2mm以下,全光线透过率为40%以上,偏光度为99.0%。所述偏光薄膜是采用聚乙烯醇系薄膜、聚乙烯醇缩醛系薄膜、聚乙烯醇缩丁醛系薄膜,再使用耐湿热性的二色性染料染色、延压,如此即完成该偏光薄膜。所述偏光薄层的一侧表面使用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等方式涂敷平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上到200000以下的聚脂氨基甲酸脂树脂、聚醚氨基甲酸脂树脂或是聚酯氨基甲酸脂树脂为主的多元醇,配以架桥硬化剂聚异氰酸盐的双液硬化型粘接剂。所述光学树脂与热可塑性树脂薄膜是选用高透明性、高韧性、高耐热性以及高折射率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尤以聚二酚A碳酸酯为最佳,还包括1,1’-二羟基二酚-苯甲基甲烷、1,1’-二羟基二酚-二苯基甲烷、1,1’-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2,2-丙烷单独聚碳酸酯、上述化合物的共聚合碳酸酯、以及前项跟二酚A之间的共聚合碳酸酯等聚碳酸酯系树脂。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是选用聚合度120以下的树脂,尤其以聚合度100以下的聚碳酸酯系树脂为最佳。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光弹性系数为30×10-13cm2/dyne以下,尤其是光弹性系数为20×10-13cm2/dyne以下为最佳。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玻璃转移温度为85℃以上,尤其是转移温度为90℃以上为佳,其包括有聚甲异丁烯酸脂、透明尼龙树脂、环戊烷、联苯撑甲烷基所具有的聚酯树脂、乙醯纤维树脂以及丙基纤维树脂等产品。所述调光色素的感光颜色以褐色、灰色为佳,且一般同时使用多种调光性材料,故依对颜色的喜好调整个材质的使用比率与使用量,以手工混合的方法将其混入注塑用的光学树脂中。所述该金属模具的直径为60至98mmΦ,曲率半径为60至87mm,可制造适合于近视眼度数的镜片。所述该金属模具的内表面为凹面,外表面为凸面,其内腔形状包括有线夹突起型、焊接突起型、理想型以及累进型等。所述小球体的外表面为非球面,且小球体的外表面通过其中心的法线方向的断面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螺旋线以及渐进线等曲线所构成的非球面体,尤以椭圆为最佳。采用上述方法后,本专利技术利用广泛普及且廉价的三乙醯纤维素薄膜的偏光薄膜进行热压加工,且利用注塑法得到凸、凹面表面为相同材质的层叠成型物,解决不易在不同材质的凸、凹面上同时粘贴强化液的问题,方法简单方便,降低了制造成本,并有效提升制造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示意图。符号说明层叠成型物1 偏光薄层2粘接剂层3 热可塑性树脂薄膜4物镜面5 目镜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配合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热可塑性树指薄膜4被要求具有高透明性、高韧性、高耐热性以及高折射率的特点,故采用厚度0.123mm、聚合度120以下的聚碳酸酯系树脂、1,1’二羟苯丙氨酸-二苯甲烷、1,1’二羟苯丙氨酸-二苯烷、3,3’-二甲基二苯基-2,2-丙烷单独聚碳酸酯以及双酚A的聚酸酯形成的聚碳酸酯薄膜。该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光弹性系数为30×10-13cm2/dyne以下,尤其是光弹性系数为20×10-13%cm2/dyne以下为最佳。该聚碳酯薄膜采用主剂(聚粘接剂AY-65IA)、硬化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光光学镜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取偏光薄层并在其一面上涂上粘接剂层;B、在偏光薄层涂有粘接剂层的一面贴上一热可塑性树脂薄膜得一层叠层;C、将上述所得的层叠层进行热压加工,使其形状近似金属模具的外型 ;D、将热压加工后的层叠层放置于注塑机金属模具的内腔内,使层叠层中的粘接剂层中所露出的热可塑性树脂薄膜粘附于层叠层二面的表面上;E、取出该层叠层并将其与光学树脂放入圆筒加热器进行注塑,如此制得凸面为物镜面、凹面为目镜面且物镜 面与目镜面的表面为相同材质的层叠成型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瑞泽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亚东眼镜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