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37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在镜框与镜腿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插孔和连接座,铰链的一端形成插柱,恰好固定插置在插孔中,铰链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块,恰好通过螺钉与连接座固定。此连接装置方便更换镜腿,可适合更多脸形的使用者,并确保眼镜产品的品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眼镜的
,涉及一种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以确保眼镜产品的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在镜框与镜腿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插孔和连接座,铰链的一端形成插柱,恰好固定插置在插孔中,铰链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块,恰好通过螺钉与连接座固定。上述插孔呈梯状,插柱则呈倒梯状,借助其倒梯状与梯状结构的配合,插柱牢固地插置在插孔中。上述插孔上另外开设通孔,插柱上对应此通孔则形成螺孔,螺钉穿过通孔螺入螺孔中,令插柱牢固地插置在插孔中。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本技术是借助铰链来连接镜框与镜腿,而且铰链与镜框或镜腿的连接是通过插柱与插孔的配合来实现,所以,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更换镜腿,从而改变镜框与镜腿之间的夹角,适合更多脸形的使用者;并且,本技术避免采用埋设法固定铰链,铰链固定更牢固,确保了眼镜产品的品质。其中,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是在镜框1与镜腿2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梯状插孔11和连接座21,当然,插孔11和连接座21的位置也可以更换,即插孔11形成在镜腿2上,连接座21形成在镜框1上。配合图1A、2所示,铰链3的一端形成倒梯状插柱31,通过挤压恰好插置在梯状插孔11中,借助其倒梯状与梯状结构的配合,令铰链3牢固地固定在镜框1上。铰链3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块32,恰好通过螺钉4与连接座21固定。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也是在镜框1与镜腿2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插孔11和连接座21,插孔11上另外开设通孔12。配合图4所示,铰链3的一端形成插柱31,插柱31上对应通孔12则形成螺孔33,螺钉4穿过通孔12螺入螺孔33中,令插柱31牢固地插置在插孔11中,使铰链3牢固地固定在镜框1上。铰链3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块32,恰好通过螺钉4与连接座21固定。上述铰链3可以是单铰链,也可以是双铰链,图1-2所示的是单铰链,图3-4所示的是双铰链。总之,本技术是借助铰链3来连接镜框1与镜腿2,而且铰链3与镜框1(或镜腿2,但本文未做说明)的连接是通过插柱31与插孔11的梯状配合或螺钉4亦或梯状配合和螺钉4同时运用来实现,故,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更换镜腿2,从而改变镜框1与镜腿2之间的夹角,适合更多脸形的使用者;并且,本技术避免采用埋设法固定铰链3,铰链3固定更牢固,确保了眼镜产品的品质。权利要求1.一种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镜框与镜腿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插孔和连接座,铰链的一端形成插柱,恰好固定插置在插孔中,铰链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块,恰好通过螺钉与连接座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孔呈梯状,插柱则呈倒梯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孔上另外开设通孔,插柱上对应此通孔则形成螺孔,螺钉穿过通孔螺入螺孔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在镜框与镜腿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插孔和连接座,铰链的一端形成插柱,恰好固定插置在插孔中,铰链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块,恰好通过螺钉与连接座固定。此连接装置方便更换镜腿,可适合更多脸形的使用者,并确保眼镜产品的品质。文档编号G02C5/14GK2534603SQ02219050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林瑞泽 申请人:厦门亚东眼镜企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框与镜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镜框与镜腿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插孔和连接座,铰链的一端形成插柱,恰好固定插置在插孔中,铰链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块,恰好通过螺钉与连接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瑞泽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亚东眼镜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