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7384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6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通过对常规壳管式冷凝器的前端盖或后端盖结构进行改造,配合外围水系统中相应阀门的开闭,改变壳管式冷凝器中参与换热的水路管程数或进水管支路数,来调节壳管式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或水流量,从而实现对壳管式冷凝器换热性能和换热量的调控,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通过对常规壳管式冷凝器的前端盖或后端盖结构进行改造,配合外围水系统中相应阀门的开闭,改变壳管式冷凝器中参与换热的水路管程数或进水管支路数,来调节壳管式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或水流量,从而实现对壳管式冷凝器换热性能和换热量的调控,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专利说明】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冷凝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管壳式冷凝器在制冷空调与热泵热水机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全年运行过程中,由于外界和室内负荷的变化,为了保证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需要对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和换热量进行调节。目前,由于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在设计制造完成后为一定值,无法调节,现有的技术中主要是对进入壳管式冷凝器中的水流量进行调节,常常采用变频水泵或电动调节阀旁通一部分水流量的方法来对进入壳管式冷凝器的水流量进行调节,调节设备初投资较高,而且由于长期运行中调节频率较高,电动调节机构容易出现故障。专利号为ZL 97219399.5的技术专利“面积可调的管壳式换热器”提出了采用调节块、调节丝杠、平衡管以及传动系统组成的调节装置,通过对换热器列管的导通数量进行切换,达到调节换热面积的目的。虽然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换热面积进行调节,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可操作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能够调节壳管式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或水流量,从而实现对壳管式冷凝器换热性能和换热量的调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前端盖、后端盖、制冷剂进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所述前端盖设置有至少一个管程水进口和至少一个管程水出口,所述后端盖设置有至少一个管程水进口和至少一个管程水出口。优选的,所述制冷剂进口管设置在壳体上部的中间位置,制冷剂出口管设置在壳体下部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制冷剂进口管设置在壳体上部的一侧靠近前端盖的位置,制冷剂出口管设置在壳体下部的一侧靠近后端盖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制冷剂进口管设置在壳体上部的一侧靠近后端盖的位置,制冷剂出口管设置在壳体下部的一侧靠近前端盖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制冷剂进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与外围制冷剂循环管路通过法兰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常规壳管式冷凝器的前端盖或后端盖结构进行改造,配合系统水路中相应电磁阀的开闭,改变进入冷凝器的水路管程数或进水管支路数,来改变参与热交换的换热管数量或水流量,从而实现对换热器换热性能和换热量的调节,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安全可靠的特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1中前端盖处管程布置形式示意图;图5是图1中后端盖处管程布置形式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右视图;图8是图6的左视图;图9是图6中前端盖处管程布置形式示意图;图10是图6中后端盖处管程布置形式示意图;图11是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右视图;图13是图11的左视图;图14是图11的前端盖处管程布置形式示意图;图15是图11的后端盖处管程布置形式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制冷剂进口管,2、前端盖,3、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一支路,4、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二支路,5、前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6、前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二支路,7、制冷剂出口管,8、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9、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二支路,10、后端盖,11、壳体,12、前端盖管箱水平隔板,13、前端盖管箱竖直隔板,14、后端盖管箱水平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至图15,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制冷剂进口管1、制冷剂出口管7、前端盖2、后端盖10和壳体11,所述前端盖2设置有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一支路3、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二支路4、前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5、前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二支路6、前端盖管箱水平隔板12、前端盖管箱竖直隔板13,所述后端盖设置有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8、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二支路9、后端盖管箱水平隔板14。通过对常规管壳式冷凝器的前端盖2或后端盖10进行改造,能够改变冷凝器中参与热交换的管程的数量或管程的水流量,进而调节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和换热量,本技术可通过三种实施例方式来实现。实施例1:常规管壳式冷凝器,水由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一支路3进入,经两个管程后从前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5流出,通过对后端盖10进行改造,增加了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8,当需要减少冷凝器的换热量时,通过控制壳管式冷凝器外围水系统中对应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8的常闭电磁阀打开,水流从前端盖2流到后端盖10处后,不再折回到下一个管程,而是直接经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8流出,从而使得参与换热的换热管数变为了原来的一半。实施例2:通过对常规管壳式冷凝器前后端盖10进行改造,水可以从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一支路3和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二支路4进入壳体11进行换热。对于该种结构,通过控制壳管式冷凝器外围水系统中对应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一支路3或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二支路4处的常开电磁阀关闭,便可将进入壳体的水流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同时,与实施例1相同,该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控制壳管式冷凝器外围水系统中对应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8处的常闭电磁阀打开,来减少参与换热的换热管数,以上两种调节手段,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实施例3:该实施例适用于壳管式冷凝器中制冷剂分别加热两种不同温区水流的系统,不同温区的水流从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一支路3和前端盖管程水进口第二支路4分别进入壳体1,I进行换热,然后再分别经由前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5和前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二支路6流出,通过对该类型冷凝器后端10结构进行改造,通过控制壳管式冷凝器外围水系统中对应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一支路8或后端盖管程水出口第二支路9处的常闭电磁阀打开,可以对两种不同温区水流的得热量进行调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11)、前端盖(2)、后端盖(10)、制冷剂进口管(I)和制冷剂出口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2)设置有至少一个管程水进口和至少一个管程水出口,所述后端盖(10)设置有至少一个管程水进口和至少一个管程水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进口管(I)设置在壳体(11)上部的中间位置,制冷剂出口管(7)设置在壳体(11)下部的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制冷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唯益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