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编弹性椅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6822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编弹性椅面,椅面主体包括固定在椅面支撑部上的包边和包边之内的坐靠部,其中坐靠部分成坐垫区、靠背区和变形区,变形区处于坐垫区与靠背区之间,靠背区至少设有一裂口,该裂口朝向变形区一侧;所述坐垫区和靠背区由与包边同材质的面料加工而成,坐垫区和靠背区与包边交界边相互连接;所述变形区由弹性绳串编而成,弹性绳分别与坐垫区和靠背区的交界边相互定位,在无重力作用下椅面主体为绷紧平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造型新颖别致,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变形区和靠背区裂口的配合,在受力后椅面变形,吻合于人体背部曲线,坐靠舒适和富有弹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混编弹性椅面,椅面主体包括固定在椅面支撑部上的包边和包边之内的坐靠部,其中坐靠部分成坐垫区、靠背区和变形区,变形区处于坐垫区与靠背区之间,靠背区至少设有一裂口,该裂口朝向变形区一侧;所述坐垫区和靠背区由与包边同材质的面料加工而成,坐垫区和靠背区与包边交界边相互连接;所述变形区由弹性绳串编而成,弹性绳分别与坐垫区和靠背区的交界边相互定位,在无重力作用下椅面主体为绷紧平面结构。本技术具有造型新颖别致,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变形区和靠背区裂口的配合,在受力后椅面变形,吻合于人体背部曲线,坐靠舒适和富有弹性。【专利说明】一种混编弹性椅面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编弹性椅面,尤其是一种利用弹性绳与柔性面料混编,成平面造型而又具有弹性的椅面。
技术介绍
:在先专利,CN202941711U,公开一种弹性绳太阳椅面,其结构是椅面主体包括能固定在椅面支撑部上的包边和弹性坐区,弹性坐区由复数根弹性绳交叉而成;弹性坐区处于包边之内,且边沿与包边相固定,在无重力作用下椅面主体为绷紧平面结构。但该椅面的坐区均为弹性绳编织而成,坐靠时,臀背部有勒紧感。如何改善现有弹性椅面的缺陷,即成为本技术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坐靠部分割成坐垫区、靠背区和变形区三个区域,变形区由弹性绳串编而成的混编弹性椅面。本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编弹性椅面,椅面主体包括固定在椅面支撑部上的包边和包边之内的坐靠部,其特征是坐靠部分成坐垫区、靠背区和变形区,变形区处于坐垫区与靠背区之间,靠背区至少设有一裂口,该裂口朝向变形区一侧;所述坐垫区和靠背区由与包边同材质的面料加工而成,坐垫区和靠背区与包边交界边相互连接;所述变形区由弹性绳串编而成,弹性绳分别与坐垫区和靠背区的交界边相互定位,在无重力作用下椅面主体为绷紧平面结构。所述坐靠部为圆形区域,坐垫区为圆弧形或者椭圆弧形结构,下沿与包边相互连接;靠背区为月牙形结构,上沿与包边相互连接;一条弹性绳往复于坐垫区和靠背区之间,串编成辐射状变形区。上述靠背区设有两个裂口,该两个裂口对应于人体背部的左右两侧,将靠背区分割出一完整的靠背部;所述弹性绳串编至裂口处,横跨过该裂口两侧边沿,在该裂口两侧边沿或者横跨过该裂口两侧边沿的弹性绳间设有一弹性约束带。所述坐靠部为圆角三角形区域,坐垫区与靠背区之间的变形区为圆弧结构,坐垫区与靠背区与包边交界边相互连接;一条弹性绳往复于坐垫区和靠背区之间,串编成辐射状变形区;所述靠背区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裂口,所述弹性绳串编至裂口处,横跨过该裂口两侧边沿,在该裂口两侧边沿或者横跨过该裂口两侧边沿的弹性绳间设有一弹性约束带。所述坐靠部为圆角四边形区域,坐垫区与靠背区之间的变形区为圆弧结构,坐垫区与靠背区与包边交界边相互连接;一条弹性绳往复于坐垫区和靠背区之间,串编成辐射状变形区;靠背区设有两个裂口,该两个裂口对应于人体背部的左右两侧,将靠背区分割出一完整的靠背部;所述弹性绳串编至裂口处,横跨过该裂口两侧边沿,在该裂口两侧边沿或者横跨过该裂口两侧边沿的弹性绳间设有一弹性约束带。所述坐垫区和靠背区与变形区的交界边的背面,缝制有供定位弹性绳用的绳扣,所述串编成变形区的弹性绳分别穿过所述的绳扣或系固在绳扣上,形成相互定位关系。或者坐垫区和靠背区与变形区的交界边,设有定位弹性绳用的孔眼,所述串编成变形区的弹性绳分别穿过所述的孔眼或系固在孔眼上,形成相互定位关系。所述弹性绳迂回于坐垫区和靠背区之间,串编成格子图案的变形区;所述弹性绳串编至裂口处,横跨过该裂口两侧边沿,在该裂口两侧边沿或者横跨过该裂口两侧边沿的弹性绳间设有一弹性约束带。本技术具有造型新颖别致、结构设计合理、坐着有趣和富有弹性的特点;坐垫区采用普通面料,坐着不变形,臀部无勒紧感,而又具有上下蹦极之效果;靠背区裂口的设计,尤其是两个裂口分割出完整的靠背部,在躺靠时能形成背部弹性下沉,而裂口两侧的靠背区形成对双臂的合理支撑;既可配套于折叠圆椅,绷紧在圆形座圈的支撑部上,也可以配套现有任意造型的折叠椅上,不使用时椅面成平面结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月売椅立体不意图图2月亮椅面示意图图3月亮椅面背面示意图图4三角形椅面示意图图5方形椅面示意图其中I一折叠支架11一椅面支撑部2—椅面主体21—包边22—坐垫区 23—靠背区 24—变形区 3—裂口4 一弹性绳 41 一弹性约束带5—绳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和图3,月売椅不意图,包括有折置支架I和椅面主体2,折置支架I上部设有一椅面支撑部11,用来支撑或悬挂固定椅面主体2 ;椅面主体2为混编弹性椅面,椅面主体2包括固定在椅面支撑部11上的包边21和包边之内的坐靠部,该坐靠部分成坐垫区22、靠背区23和变形区24,变形区23处于坐垫区22与靠背区23之间,靠背区23至少设有一裂口 3,该裂口 3朝向变形区24 —侧;所述坐垫区22和靠背区23由与包边21同材质的面料加工而成,坐垫区22和靠背区23与包边21交界边相互连接;变形区24由弹性绳4串编而成,弹性绳4分别与坐垫区22和靠背区23的交界边相互定位,在无重力作用下椅面主体2为绷紧平面结构。更一步,本实例中坐靠部为圆形区域,坐垫区22为圆弧形或者椭圆弧形结构,下沿与包边21相互连接,提供不变形的坐垫区域;靠背区23为月牙形结构,上沿与包边21相互连接;一条弹性绳4往复于坐垫区22和靠背区23之间,串编成辐射状变形区24 ;另外,靠背区23设有两个裂口 3,该两裂口 3对应于人体背部的左右两侧,将靠背区23分割出一完整的靠背部;躺靠受力后,两裂口 3之间的靠背区23会出现下沉,衬托在人体背部,自然变形成为一与背部曲线吻合的支撑区域,不勒紧背部。弹性绳4串编至裂口 3处,横跨过该裂口 3两侧边沿,在该裂口 3两侧边沿或者横跨过该裂口 3两侧边沿的弹性绳4间设有一弹性约束带41,使得串编裂口 3处的弹性绳4造型与其它地方一致,同时,也能使裂口 3在卸去重力后,恢复平整。两裂口 3的设计为最佳方案。如图3,坐垫区22和靠背区23与变形区24的交界边的背面,缝制有供定位弹性绳用的绳扣5,串编成变形区24的弹性绳4分别穿过所述的绳扣5或系固在绳扣5上,形成相互定位关系,也即椅面正面看不到弹性绳4往复和系固的痕迹。或者采用如下的替代方案,坐垫区22和靠背区23与变形区24的交界边,设有定位弹性绳用的孔眼,所述串编成变形区的弹性绳4分别穿过所述的孔眼或系固在孔眼上,形成相互定位关系。另外,除了上述弹性绳4串编成辐射状变形区24的优选方案外,弹性绳4迂回于坐垫区22和靠背区23之间,串编成格子图案的变形区24 ;所述弹性绳4串编至裂口 3处,横跨过该裂口 3两侧边沿,在该裂口 3两侧边沿或者横跨过该裂口 3两侧边沿的弹性绳4间设有一弹性约束带41,可保持椅面主体的造型和平整。实施例二:参照图4,本实例中,坐靠部的造型为圆角三角形区域,坐垫区22与靠背区23之间的变形区24为圆弧结构,坐垫区22与靠背区23与包边21交界边相互连接;一条弹性绳4往复于坐垫区22和靠背区23之间,串编成辐射状变形区;在靠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编弹性椅面,椅面主体包括固定在椅面支撑部上的包边和包边之内的坐靠部,其特征是坐靠部分成坐垫区、靠背区和变形区,变形区处于坐垫区与靠背区之间,靠背区至少设有一裂口,该裂口朝向变形区一侧;所述坐垫区和靠背区由与包边同材质的面料加工而成,坐垫区和靠背区与包边交界边相互连接;所述变形区由弹性绳串编而成,弹性绳分别与坐垫区和靠背区的交界边相互定位,在无重力作用下椅面主体为绷紧平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世平郑天夏范克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正盛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