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67298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5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以及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背离该显示介质层的上表面上的触控层。该第一基板对应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侧处设置有多个第一引脚以连接该触控层的电极走线,该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该多个第二引脚与该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引脚均位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侧,并通过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该触控显示装置省去了单独用于承载触控芯片的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费用,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减小了触控显示装置的模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以及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背离该显示介质层的上表面上的触控层。该第一基板对应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侧处设置有多个第一引脚以连接该触控层的电极走线,该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该多个第二引脚与该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引脚均位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侧,并通过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该触控显示装置省去了单独用于承载触控芯片的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费用,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减小了触控显示装置的模组厚度。【专利说明】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等数字化工具朝着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其中显示屏幕是这些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人机沟通界面,目前,主流的显示屏幕大都采用液晶显示技术。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更轻巧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输入,转为使用触控式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其中,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已成为主流产品。触控显示装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在显示面板上贴合触摸面板(OnCell),另一种是将触摸传感器集成到显示面板内部(In Cell)。然而,传统的On 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厚度较大,而In 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又因其结构、制程均比较复杂而导致其生产良率较低。因此,目前业界又研发了一种单层On 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装置:直接在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与上偏光片之间形成一层具有透明电极图案的触控层。相较于传统的On 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单层On 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装置至少省掉了一个透明基板以及一层粘合层,因此厚度较小。而相较于In 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单层On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制程简单、生产良率高。因此,单层On 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请参照图1, 其为一种现有技术中单层On 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触控显示装置10包括一上基板11与一下基板12,上基板11上设置有一层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触控层(图未示)。触控层的电极走线通过第四印刷电路板13连接到外接的第五印刷电路板(图未示)上。该下基板12上设置有显示电极走线,该显示电极走线通过第六印刷电路板15连接到第七印刷电路板16上。其中,第四印刷电路板13与第六印刷电路板15为软性印刷电路板,第四印刷电路板13用于将触控层上的触控信号传递给第五印刷电路板,第五印刷电路板上具有触控芯片,用以接受与处理触控信号;第七印刷电路板16上设置有电源电路、时序控制器、影像信号产生器等元件,用于将影像数据信号、驱动控制信号、时序信号等等用于显示影像的各种显示信号通过第六印刷电路板15传送给显示装置,以使显示装置正常工作。因此,由于触控层的电极走线需通过第四印刷电路板13连接到外接的第五印刷电路板,也就是需要较长的第四印刷电路板13且需要第五印刷电路板用以接收与处理触控信号,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时,在对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进行模组组装时,第四印刷电路板13与第五印刷电路板需固定在显示面板的背面,占据一定的空间,增大了模组厚度,且第四印刷电路板13连接到外接的第五印刷电路板上时需绕过下基板12,需要较长的长度,并且弯折时产生的应力较大,使得第四印刷电路板13容易脱落从而进一步导致触控异常。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省去外接的第五印刷电路板的情况,即将触控芯片直接设置在第四印刷电路板13上,这样虽然省去了第五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成本,但是仍然需要通过单独开模将触控芯片设置在第四印刷电路板13上,又会增加第四印刷电路板13的制作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实现省去单独用于承载触控芯片的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费用及减少模组厚度的目的。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具有首尾相连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与第四侧,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一基板包括靠近该显示介质层的下表面与背离该显示介质层的上表面;以及触控层,该触控层位于该第一基板的背离该显不介质层的上表面上,该第一基板对应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侧处设置有多个第一引脚以连接该触控层的电极走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该多个第二引脚与该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引脚均位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侧,并通过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基板进一步设置有多个第三引脚与触控走线区,该多个第三引脚通过第二印刷电路板与第三印刷电路板连接,该触控走线区内设置有多条用于传递触控信号的走线连接该多个第二引脚与对应的第三引脚,该第三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和处理经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传递的触控信号的触控芯片,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基板进一步设置有多个第三引脚、触控走线区与第二印刷电路板;该触控走线区内设置有多条用于传递触控信号的走线连接该多个第二引脚与对应的第三引脚;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和处理触控信号的触控芯片,该多个第三引脚通过第二印刷电路板与该触控芯片连接,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软性印刷电路板内的走线经整合之后与该多个第二引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触控走线区为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二基板对应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侧与第四侧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二引脚与该多个第三引脚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对应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侧与第一侧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二引脚与该多个第三引脚均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对应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侧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基板进一步设置有栅极驱动芯片,该多个第二引脚与该多个第三引脚分别设置在该栅极驱动芯片两侧的该第二基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基板进一步设置有栅极驱动芯片,该多个第二引脚与该多个第三引脚设置在该栅极驱动芯片的同一侧的该第二基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引脚分成两组,分别经由两个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至该第二基板上的对应第二引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由于该触控显示装置采用第一印刷电路板将第一基板上的电极走线跳线至该第二基板上,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的该第一基板的多个第一引脚与该第二基板的多个第二引脚均设置在该触控显示装置的同一侧。因此,该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长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太长,同时无需再另外增加一个单独用于承载触控芯片的印刷电路板,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减小了触控显示装置的模组厚度,且使第一印刷电路板不易折断,从而使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功能受触控用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影响小。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具有首尾相连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与第四侧,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一基板包括靠近该显示介质层的下表面与背离该显示介质层的上表面;以及触控层,该触控层位于该第一基板的背离该显示介质层的上表面上,该第一基板对应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侧处设置有多个第一引脚以连接该触控层的电极走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该多个第二引脚与该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引脚均位于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侧,并通过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邱峰青李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