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基于红蓼对高毒物质苯酚的强耐受特性和高效去除能力,提供了红蓼的新用途,同时提供了一种处理工业废水中苯酚的方法。该处理方法:采集植株挺拔直立,健康无病虫害的红蓼,栽植于浮床上;按照每平米浮床种植4~12株红蓼,浮床覆盖水面1/3-2/3,将浮床置于水深0.5~2米、浓度≤80mg/L苯酚的工业废水中;在自然光全光照条件下,处理5~15天,苯酚去除率可达89.17%~99.98%。对于含酚废水的河流不仅能去除苯酚还能绿化美化环境。【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方法,具体涉及,更具体地说是以红寥为修复材料,对中低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含酚废水是当今世界上危害极大而又广泛存在的工业废水之一,被中国等许多国家列入重点污染物的黑名单中。苯酚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危害,对水生生物及人类有着极大的威胁。传统的去除废水中苯酚的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电解法、吸附法、液膜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却存在着投资大、资源少、能耗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更不能满足含酚工业废水河体改造中景观的需求,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城 ...
【技术保护点】
红蓼在处理含苯酚废水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谢树莲,冯佳,蔡瑾,王飞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