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6179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包括折弯机构和放置机构,在放置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折弯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软排线由于压入部位较短,芯线可能会被挤压错位,同时芯线容易断裂,另外片槽和软排线在折弯过程中容易移位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软排线进行压持,保证每根芯线位于正确放置位置,且芯线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断裂,且便于软排线精确折弯与片槽中的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包括折弯机构和放置机构,在放置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折弯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软排线由于压入部位较短,芯线可能会被挤压错位,同时芯线容易断裂,另外片槽和软排线在折弯过程中容易移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软排线进行压持,保证每根芯线位于正确放置位置,且芯线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断裂,且便于软排线精确折弯与片槽中的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专利说明】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置折弯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连接器软排线,需要将软排线的每根芯线插入塑胶制成片槽的对应U型开口中,并利用压接设备,将芯线压成U型与U型开口相配合,再通过盖板将整个片槽盖住完成连接器的组装。在软排线每根芯线压入片槽的对应U型开口时,需要将每根芯线先横向压入U型开口中,然后再将芯线折弯完全与U型开口配合,但是在软排线每根芯线压入片槽的对应U型开口时,由于压入部位较短,芯线在压接时可能会左右移动,导致安装位置不正确,给以后生产加工,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在压接时,需要将芯线压成U型,芯线的两侧会向片槽U型开口移动,这样如果载具是固定的,很容易造成软排线断裂,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另外目前在压接时,由于没有定位机构,会造成压接部位下压时偏离正确加工位,大大影响了加工的品质。另外在折弯过程中,由于软排线长度较长,容易发生移动,造成芯线无法较好的折弯,同时片槽本身由于没有被压紧,也会发生倾斜移动,使得芯线折弯位置错误,造成芯线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软排线进行压持,保证每根芯线位于正确放置位置,且芯线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断裂,且便于软排线精确折弯与片槽中的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包括折弯机构和放置机构,在放置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底座、载板、定位块、支撑块、定位柱和旋转座,在底座上设置有台阶,在底座顶部设置有载板,在底座上台阶面上设置有两个旋转座,所述载板的后端伸入两个旋转座之间的空腔中,并通过安装在旋转座上的转轴穿过连接,所述载板底面与底座下台阶面之间留有空隙,在载板上设置有放置软排线的开槽,在开槽前端设置有放置U型片槽的夹块,在夹块内部,U型片槽前端设置有定位块,在定位块内设置有若干卡槽,在底板顶部设置有支撑载板前端的支撑板,在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从定位柱顶部向下延伸有定位孔;所述折弯机构包括底座、后板、顶板、气缸、两个凸轮、两个斜块、前移动板、后移动板和折弯刀,在底座上方设置有后板,在后板顶端设置有顶板,在顶板的下方设置有两个能够移动的斜块,所述气缸的气缸杆穿过后板与斜块连接,在两个斜块下方分别设置有前移动板和后移动板,所述前移动板和后移动板底部安装有与对应斜块斜面相配合的凸轮,在前移动板底部设置有压轮,在后移动板底部设置有折弯刀。前述的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载板后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底面与底座下台阶面之间留有空隙,且限位块底面与底座下台阶面的空隙距离小于载板底面与底座下台阶面的空隙距离。前述的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载板开槽上设置有能够旋转打开的压板,所述两个定位柱对称设置。前述的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卡槽是喇叭形卡槽,所述卡槽越往上部开口距离越大。前述的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后移动板的底部,折弯刀的两侧形成压板,所述压板最底面低于折弯刀最底面。前述的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顶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前悬挂柱,在前移动板上设置有前横梁,所述前横梁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弹簧,所述两根前弹簧通过挂钩插入对应侧前悬挂柱的插孔中。前述的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顶板的底部,两个前悬挂柱后侧设置有两个后悬挂柱,在后移动板上设置有后横梁,所述后横梁两端分别设置有后弹簧,所述两根后弹簧通过挂钩插入对应侧后悬挂柱的插孔中。前述的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弹簧的长度长于前弹簧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放置机构在底座顶部设置有载板,在底座上台阶面上设置有两个旋转座,所述载板的后端伸入两个旋转座之间的空腔中,并通过安装在旋转座上的转轴穿过连接,所述载板底面与底座下台阶面之间留有空隙。本专利技术载板可以绕转轴转动,在芯线向片槽U型开口移动时,载板会随之旋转,减小芯线所承载的压力,保证芯线不会被损坏。同时在载板后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底面与底座下台阶面留有空隙,且限位块底面与底座下台阶面的空隙距离小于载板底面与底座下台阶面的空隙距离,通过限位块能够控制载板旋转角度,使其旋转行程较小,不会对软排线造成破坏。同时本专利技术在载板上开设置有放置软排线的开槽,在开槽前端设置有放置U型片槽的夹块,在夹块内部,U型片槽前端设置有定位块,在压接以前,将芯线前端插入定位块卡槽中,这样将芯线压入U型片槽的U型开口时,就不会发生左右移动,压接位置准确,提高了加工精度,且定位块的卡槽是喇机形卡槽,卡槽越往上部开口距离越大,喇机形卡槽十分方便芯线放入,大大节省了安装时间,使用效果较好。同时在载板开槽上设置有能够旋转打开的压板,便于软排线放置,且在加工时软排线后端可以被压持固定住,使用效果较好。另外在底板顶部设置有支撑载板前端的支撑板,在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从定位柱顶部向下延伸有定位孔,通过定位孔可与压接部位的插入柱进行配合定位,保证了压接部位更加准确,加工品质大幅度提升。另外本专利技术折弯机构气缸的气缸杆穿过后板与斜块连接,在两个斜块下方分别设置有前移动板和后移动板,所述前移动板和后移动板底部安装有与对应斜块斜面相配合的凸轮,在前移动板底部设置有压轮,在后移动板底部设置有折弯刀,在后移动板的底部,折弯刀的两侧形成压板。本专利技术气缸带动斜块移动时,两个凸轮分别沿着对应斜块的斜面移动,这样前移动板和后移动板就按照各自的轨迹向下移动,首后后移动板底部形成的压板将片槽压住,使其不会晃动,然后前移动板上的压轮将折弯部位后端的软排线滑动压紧,最后利用折弯刀进行折弯,这样保证了整个折弯过程中,软排线和片槽不会发生位移偏差,折弯精度高,不会损坏片槽和软排线,加工更加安全可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旋转保护功能的连接器软排线放置载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折弯机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包括折弯机构和放置机构,在放置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折弯机构。放置机构包括底座1、载板2、定位块3、支撑块4、定位柱5和旋转座13,在1底座上设置有台阶,在底座1上设置有载板2,在底座1上台阶面14上设置有两个旋转座13,所述载板1的后端伸入两个旋转座13之间的空腔中,并通过安装在旋转座13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排线组装设备的放置折弯机构,包括折弯机构和放置机构,在放置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底座、载板、定位块、支撑块、定位柱和旋转座,在底座上设置有台阶,在底座顶部设置有载板,在底座上台阶面上设置有两个旋转座,所述载板的后端伸入两个旋转座之间的空腔中,并通过安装在旋转座上的转轴穿过连接,所述载板底面与底座下台阶面之间留有空隙,在载板上设置有放置软排线的开槽,在开槽前端设置有放置U型片槽的夹块,在夹块内部,U型片槽前端设置有定位块,在定位块内设置有若干卡槽,在底板顶部设置有支撑载板前端的支撑板,在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从定位柱顶部向下延伸有定位孔;所述折弯机构包括底座、后板、顶板、气缸、两个凸轮、两个斜块、前移动板、后移动板和折弯刀,在底座上方设置有后板,在后板顶端设置有顶板,在顶板的下方设置有两个能够移动的斜块,所述气缸的气缸杆穿过后板与斜块连接,在两个斜块下方分别设置有前移动板和后移动板,所述前移动板和后移动板底部安装有与对应斜块斜面相配合的凸轮,在前移动板底部设置有压轮,在后移动板底部设置有折弯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操林郭池洪曹洪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福易雅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