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制冷装置协同分离产物的自循环化学合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6146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3 23:45
一种由制冷装置协同分离产物的自循环化学合成系统,涉及到一种化学合成反应器。主要由上端头、壁体、下端头、下降管组件、壳体、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管和外壳组成,其中,由上端头、壁体和下端头构成合成反应器,壁体的内空间构成反应室和加热室,下端头的内空间构成气液分离室,壳体的内空间构成冷却室,下降管组件设置在冷却室中;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管和外壳构成制冷装置,外壳的内空间构成制冷室,蒸发管设置在制冷室中,冷凝器设置在合成反应器的加热室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放热来加热原料气或未反应气使其上升运动,利用制冷剂的蒸发吸热制取冷媒水使下降管内的混合气降温,目标产物成为液态产物分离出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由制冷装置协同分离产物的自循环化学合成系统,涉及到一种化学合成反应器。主要由上端头、壁体、下端头、下降管组件、壳体、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管和外壳组成,其中,由上端头、壁体和下端头构成合成反应器,壁体的内空间构成反应室和加热室,下端头的内空间构成气液分离室,壳体的内空间构成冷却室,下降管组件设置在冷却室中;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管和外壳构成制冷装置,外壳的内空间构成制冷室,蒸发管设置在制冷室中,冷凝器设置在合成反应器的加热室中。本专利技术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放热来加热原料气或未反应气使其上升运动,利用制冷剂的蒸发吸热制取冷媒水使下降管内的混合气降温,目标产物成为液态产物分离出来。【专利说明】由制冷装置协同分离产物的自循环化学合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设备,特别涉及到一种化学合成反应器。
技术介绍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大多数化学合成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当目标产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将处于平衡,反应将不再向合成目标产物的方向进行。人们在进行化合反应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使反应能继续向目标产物方向进行,必须使混合产物从合成反应器中输出以及向合成反应器内补入新原料气,使合成反应器内的目标产物浓度降低、破坏平衡后使化合反应继续进行,混合产物从合成反应器中输出后,通过分离设备把未反应气分离出来,再把未反应气返回合成反应器内进行循环反应,由于单程催化率仅在20%左右,原料气必须通过多次循环压缩后才能在合成反应器内反应成目标产物,而每次循环压缩都需消耗很大的压缩能耗。现有的合成反应器中,在应用催化剂合成的条件下,合成氨的操作压力在8MPa以上,合成甲醇的操作压力在3?15MPa之间,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的操作压力在2?5MPa之间,要获得上述的操作压力,必须采取多级压缩才能实现,压缩能耗很大,因此,现有的合成反应器必须进行多次循环和多级压缩才能把原料气合成为目标产物的生产过程,存在电能消耗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化学合成设备需把原料气进行反复循环压缩电能消耗大的缺点,设计一种由制冷装置协同分离产物的自循环化学合成系统,使原料气只需通过一次压缩就能全部合成为目标产物,以大幅降低电能消耗和提高催化效率,在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的生产及在其它需进行化学合成的生产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由制冷装置协同分离产物的自循环化学合成系统,其特征是系统主要由上端头(1)、壁体(4)、下端头(19)、下降管组件、壳体(45)、制冷压缩机(25)、冷凝器(12)、蒸发管(34)和外壳(35)组成,其中,由上端头(1)、壁体(4)和下端头(19)构成合成反应器,上端头(1)安装在壁体(4)的上端口,下端头(19)安装在壁体(4)的下端口,壁体(4)呈圆筒体结构,壁体(4)的内空间构成反应室(I )和加热室(II ),反应室(I )在加热室(II)的上方,在反应室(I )与加热室(II)的之间有隔板(10),隔板(10)上有均匀分布的过风孔(8),在加热室(II)的下端有布风板(14),布风板(14)上有均匀分布的布风孔(13),下端头(19)由圆筒体侧壁和圆弧底构成,下端头(19)的内空间构成气液分离室(III),气液分离室(III)的上部通过布风板(14)上的布风孔(13)连通到加热室(II),加热室(II)通过隔板(10)上的过风孔(8)连通到反应室(I ),在反应室(I )的上部有混合气输出接口(53)接出,气液分离室(III)的底部有产物出口(21)接出,气液分离室(III)的中部侧壁上有混合气输入接口( 18)接入;壳体(45)呈水箱式结构,壳体(45)的内空间构成冷却室(V ),冷却室(V )的上部有媒水输入接口( 48 )接入,冷却室(V )的下部有媒水输出接口( 42 )接出,下降管组件设置在冷却室(V)中,下降管组件的上端从壳体(45)的顶部穿出,下降管组件的上端接口为进料口(51),下降管组件的下端从壳体(45)的底部穿出,下降管组件的下端接口为出料口(43),下降管组件的出料口(43)连接到气液分离室(III)的混合气输入接口(18)上,反应室(I )上部的混合气输出接口(53)连接到下降管组件的进料口(51)上。由制冷压缩机(25)、冷凝器(12)、蒸发管(34)和外壳(35)构成制冷装置,外壳(35)呈水箱式结构,夕卜壳(35)的内空间构成制冷室(IV),制冷室(IV)的顶部有冷媒水的回水口(36)接入,制冷室(IV)的底部有冷媒水的出水口(31)接出;蒸发管(34)设置在制冷室(IV)中,蒸发管(34)的上端有蒸发输入接口(32)接入,蒸发管(34)的下端有回气输出接口(29)接出,蒸发管(34)的蒸发输入接口(32)和回气输出接口(29)从外壳(35)的侧壁上穿出制冷室(IV)的外部;冷凝器(12)设置在合成反应器的加热室(II)中,冷凝器(12)的上端有回气输入接口(22)接入,冷凝器(12 )的下端有冷凝输出接口( 23 )接出,冷凝器(12 )的回气输入接口( 22 )和冷凝输出接口(23)从加热室(II)部位的壁体(4)上穿出加热室(II)的体外;制冷压缩机(25 )上有吸气接口( 26 )和排气接口( 24),制冷压缩机(25 )的排气接口( 24)连接到冷凝器(12 )的回气输入接口( 22 )上,冷凝器(12)的冷凝输出接口( 23 )通过膨胀阀(30 )或毛细管连接到蒸发管(34)的蒸发输入接口(32)上,蒸发管(34)的回气输出接口(29)连接到制冷压缩机(25)的吸气接口(26)上。本专利技术中,在下降管组件的出料口(43)与气液分离室(III)的混合气输入接口(18)之间有连接管b (40),在连接管b (40)上有原料气补充接口(16)接入或在气液分离室(III)的侧壁上有原料气补充接口(16)接入;在反应室(I )中有调温盘管(6),调温盘管(6)的下端有调温介质进口( 9 )接入,调温盘管(6 )的上端有调温介质出口( 7 )接出,调温盘管(6 )上的调温介质进口(9)和调温介质出口(7)从反应室(I )部位的壁体(4)上穿出反应室(I )的体外;下降管组件由下降直管(50)、下降盘管a (46)和下降盘管b (47)构成,下降直管(50)设置在冷却室(V)的中心部位,下降盘管b (47)设置在下降直管(50)的外围,下降盘管a (46)设置在下降盘管b (47)的外围,下降盘管a (46)上端的管口和下降盘管b (47)上端的管口连接到下降直管(50)的上部,下降盘管a (46)下端的管口和下降盘管b (47)下端的管口连接到下降直管(50)的下部;系统中有媒水循环泵(38),冷却室(V)下部的媒水输出接口(42)连接到媒水循环泵(38)的进水口,媒水循环泵(38)的出水口连接到制冷室(IV)顶部的冷媒水回水口(36)上,制冷室(IV)底部的冷媒水出水口(31)连接到冷却室(V)上部的媒水输入接口(48)上;在冷却室(V)的上部有分水室(VI)隔出,分水室(VI)与冷却室(V )之间有分水板(49)进行分隔,分水板(49)上有分水通孔,分水室(VI)通过分水通孔连通到冷却室(V);当在冷却室(V)的上部有分水室(VI)时,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制冷装置协同分离产物的自循环化学合成系统,其特征是系统主要由上端头(1)、壁体(4)、下端头(19)、下降管组件、壳体(45)、制冷压缩机(25)、冷凝器(12)、蒸发管(34)和外壳(35)组成,其中,由上端头(1)、壁体(4)和下端头(19)构成合成反应器,上端头(1)安装在壁体(4)的上端口,下端头(19)安装在壁体(4)的下端口,壁体(4)呈圆筒体结构,壁体(4)的内空间构成反应室(Ⅰ)和加热室(Ⅱ),反应室(Ⅰ)在加热室(Ⅱ)的上方,在反应室(Ⅰ)与加热室(Ⅱ)的之间有隔板(10),隔板(10)上有均匀分布的过风孔(8),在加热室(Ⅱ)的下端有布风板(14),布风板(14)上有均匀分布的布风孔(13),下端头(19)由圆筒体侧壁和圆弧底构成,下端头(19)的内空间构成气液分离室(Ⅲ),气液分离室(Ⅲ)的上部通过布风板(14)上的布风孔(13)连通到加热室(Ⅱ),加热室(Ⅱ)通过隔板(10)上的过风孔(8)连通到反应室(Ⅰ),在反应室(Ⅰ)的上部有混合气输出接口(53)接出,气液分离室(Ⅲ)的底部有产物出口(21)接出,气液分离室(Ⅲ)的中部侧壁上有混合气输入接口(18)接入;壳体(45)呈水箱式结构,壳体(45)的内空间构成冷却室(Ⅴ),冷却室(Ⅴ)的上部有媒水输入接口(48)接入,冷却室(Ⅴ)的下部有媒水输出接口(42)接出,下降管组件设置在冷却室(Ⅴ)中,下降管组件的上端从壳体(45)的顶部穿出,下降管组件的上端接口为进料口(51),下降管组件的下端从壳体(45)的底部穿出,下降管组件的下端接口为出料口(43),下降管组件的出料口(43)连接到气液分离室(Ⅲ)的混合气输入接口(18)上,反应室(Ⅰ)上部的混合气输出接口(53)连接到下降管组件的进料口(51)上;由制冷压缩机(25)、冷凝器(12)、蒸发管(34)和外壳(35)构成制冷装置,外壳(35)呈水箱式结构,外壳(35)的内空间构成制冷室(Ⅳ),制冷室(Ⅳ)的顶部有冷媒水的回水口(36)接入,制冷室(Ⅳ)的底部有冷媒水的出水口(31)接出;蒸发管(34)设置在制冷室(Ⅳ)中,蒸发管(34)的上端有蒸发输入接口(32)接入,蒸发管(34)的下端有回气输出接口(29)接出,蒸发管(34)的蒸发输入接口(32)和回气输出接口(29)从外壳(35)的侧壁上穿出制冷室(Ⅳ)的外部;冷凝器(12)设置在合成反应器的加热室(Ⅱ)中,冷凝器(12)的上端有回气输入接口(22)接入,冷凝器(12)的下端有冷凝输出接口(23)接出,冷凝器(12)的回气输入接口(22)和冷凝输出接口(23)从加热室(Ⅱ)部位的壁体(4)上穿出加热室(Ⅱ)的体外;制冷压缩机(25)上有吸气接口(26)和排气接口(24),制冷压缩机(25)的排气接口(24)连接到冷凝器(12)的回气输入接口(22)上,冷凝器(12)的冷凝输出接口(23)通过膨胀阀(30)或毛细管连接到蒸发管(34)的蒸发输入接口(32)上,蒸发管(34)的回气输出接口(29)连接到制冷压缩机(25)的吸气接口(2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开根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