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抹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51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型抹布,由上、下两夹层与一中间夹层所组成,其特征是:中间夹层的组成成份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其两者组成的比列为吸水棉50%、可热融性纤维50%,而上、下两夹层的组成成份亦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但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吸水棉80%、可热融性纤维20%,两夹层与中间夹层的结合以超音波的方式,将可热融性纤维融解、粘合,并采用小方格组织。优点是,不易掉毛,易干燥不长霉,且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抹布,尤其适用于卫生清洁用抹布,也适用于脚踏垫、除尘布及化妆棉。如图1所示,一般常用的抹布,为单层的结构、较厚,且其组成方式,仅仅将一较厚层的棉絮12,利用上下两层透孔目网11夹固,再藉由一加工机具将该棉絮12与该透孔目网11缝固,并于该布边周缘车缝一布边线13,以避免该布边分开,而使内部的棉絮12脱出而无法继续使用;又一般传统的抹布其因需避免上述的棉絮脱出的问题,因此其于该布边周缘车缝一布边缘,该布边线便成为限定尺寸最大的因素,且抹布如欲剪裁一随意形状以供使用者使用时,内部未固定的棉絮12便会脱出。如图2所示,使用车缝线14车缝抹布的固定方式,其不仅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清洗、使用频繁,造成该固定的线头15脱落,且擦拭时,又易残留棉絮12或线头15于桌面16上,且该固定的线头15又极易因擦拭面上的尖锐物17的勾拉,进而造成该线头15脱落,其内部的棉絮12便会脱出,而无法使用需另购新品。如图3所示,该常用的抹布于使用后,其中间层的棉絮12无法迅速干燥,内部兹生细菌18、霉菌19,此时擦拭处无法达到清洁的功用及目的。因此常用的抹布其不仅于使用上有上述诸多缺点,且其于制造过程中,步骤繁杂、浪费时间、成本。是故,如何将上述缺点加以摒除,即为本创作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之所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抹布,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抹布易长霉及滋生细菌等缺点。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及优点其主要结构在于抹布分为上、下两夹层,两夹层中央包设一中间夹层,其中间夹层的组成成份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吸水棉50%、可热融性纤维50%;而上、下两夹层的组成成份亦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但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吸水棉80%、可热融性纤维20%,两夹层与中间夹层结合时,仅仅需使用超音波的方式,将可热融性纤维融解、粘合,并采小方格组织。其可避免抹布使用时该结构分开及制造时的繁杂手续,因此可节省工时、降低成本;又因该可热融性纤维具有不易吸水的特性,而于使用后可迅速干燥,避免其内部兹生细菌,且又因其不须使用车缝线固定,因此可随使用者需求任意剪裁,排除线头脱落之虞,另藉由本技术高磨擦系数的特点与其组成方式不同,其亦可制成脚踏垫、除尘布及化妆棉;其中以除尘布为例,即将表面具有高毛绒特色的针轧棉,与具有具有静电效果的100%PET纤维,应用于除尘布双面,该中间层夹以高韧度的P.Pspunbond藉以加强,以排除因该针轧绵具有的高毛绒效果,而无法兼顾其强韧度的缺点。下面配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抹布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一般抹布残留棉絮或线头于桌面并遭尖锐物的勾拉示意图;图3是一般抹布兹生细菌、霉菌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所采用的热融方式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应用例之一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另一应用例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又一应用例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再一应用例示意图。如图4、5所示,其主要结构在于抹布分为上、下两夹层20、22,两夹层20、22中央包设一中间夹层21,中间夹层21的组成成份为吸水棉23与可热融性纤维24,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及水棉约50%、可热融性纤维约50%;而上、下两夹层20、22的组成成份亦为吸水棉23与可热融性纤维24,但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吸水棉约80%、可热融性纤维约20%。两夹层20、22与中间夹层21结合时,仅仅需使用超音波热融25的方式(如图6所示),将可热融性纤维24融解、粘合,并采小方格26组织,其可避免抹布使用时结构分开,与制造时的繁杂手续,因此可节省工时、降低成本;又因可热融性纤维其具有不易吸水的特性,而于使用后可迅速干燥,避免其内部兹生细菌,且又因其不须使用车缝线固定,因此可随使用者需求任意剪裁,排除有线头脱落之虞。如图7所示,当使用者使用抹布29时,在使用中可不虞遭之尖锐物的勾拉,造成线头脱落;且使用后藉由可热融性纤维具有不易吸水的特性,而于使用后可迅速干燥,避免其内部兹生细菌,且可随使用者需求任意剪裁,另藉本技术高磨擦系数的特点与其组成方式不同,其亦可制成为脚踏垫27(如图8所示),藉高磨擦力可使进出来往行人脚下的脏污30留置于该脚踏垫27上、或可作成为化妆棉28(如图9所示),以使使用者使用时,其可充分卸妆,除去脸上污垢。如图10所示,本技术亦可制作成除尘布31,并将其装置于该托把30前方,藉由拖把30前方所装设的除尘布31,以其表面具有高毛绒特色的针轧棉,与具有静电效果的100%PET纤维,应用于除尘布双面,(该中间层夹以高韧度的P.Pspunbond藉以加强,以排除因针轧绵具有的高毛绒效果,而无法兼顾其强韧度的缺点),藉此可清除灰尘与脏污。为使本技术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兹与常用抹布作一比较分析如下常用抹布的缺点1、无法剪裁一随意尺寸以供使用者使用。2、布边周缘需车缝一布边线,以避免布边分开。3、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清洗、使用频繁造成该固定线头脱落。4、擦拭时易残留棉絮或线头于桌面上。5、易因擦拭面上的尖锐物勾拉,造成该线头脱落,内部的棉絮脱出。6、中间层的棉絮无法迅速干燥,内部兹生细菌、霉菌。7、制造过程中步骤繁杂、浪费时间、成本。本技术优点1、藉由可热融性纤维其具有不易吸不的特性,而于使用后可迅速干燥,避免其内部兹生细菌。2、可剪裁一随意尺寸以供使用者使用。3、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因清洗、使用频繁造成该组成分离。4、制造方法简便。5、清洁步骤简易。6、具有实用性与便利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在突破先前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再者,本技术申请前未曾公开,其所具的进步性、实用性,显已符合技术专利的申请的要求,故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抹布,由上、下两夹层与一中间夹层所组成,其特征是中间夹层的组成成份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吸水棉50%、可热融性纤维50%,而上、下两夹层的组成成份亦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但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吸水棉80%、可热融性纤维20%,两夹层与中间夹层的结合以超音波的方式,将可热融性纤维融解、粘合,并采用小方格组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型抹布,由上、下两夹层与一中间夹层所组成,其特征是:中间夹层的组成成份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其两者组成的比列为吸水棉50%、可热融性纤维50%,而上、下两夹层的组成成份亦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但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吸水棉80%、可热融性纤维20%,两夹层与中间夹层的结合以超音波的方式,将可热融性纤维融解、粘合,并采用小方格组织。优点是,不易掉毛,易干燥不长霉,且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文档编号B32B5/00GK2435043SQ0024560公开日2001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8日专利技术者林白庸 申请人:绅宇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抹布,由上、下两夹层与一中间夹层所组成,其特征是:中间夹层的组成成份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吸水棉50%、可热融性纤维50%,而上、下两夹层的组成成份亦为吸水棉与可热融性纤维,但其两者组成的比例为吸水棉80% 、可热融性纤维20%,两夹层与中间夹层的结合以超音波的方式,将可热融性纤维融解、粘合,并采用小方格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白庸
申请(专利权)人:绅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