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坚专利>正文

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346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1 06:34
一种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还包括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一端与感应线圈电连接,接触弹片的另一端接触到电池的触点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包括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还包括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一端与感应线圈电连接,接触弹片的另一端接触到电池的触点上。本技术结构可靠,简单易用,适用范围广,满足大众时尚需求,充电安全,避免过载导致爆炸。【专利说明】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尤其涉及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发展,手机已成为最普及和多样化的小型电子商品,而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和便捷成为市场普片认可的需求,感应充电成为目前市面上新颖的充电方式,但现有设备还停留在附加感应线圈加FPC软电路板方式直接贴合,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并且无法满足大多数不具备此类功能的产品。现有这些装置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部分需求,但牺牲了产品原有的特性和用户感受。使得用户在选择此类产品时就必须接受更换电池困难、因厚度引起的产品变形影响美观,和针对性的个别产品可以使用等诸多缺点。根据目前市场上现有手机产品类型,其针对性很强,且固定方式虽能完成充电功能,但仍然局限在特定产品本身具备可接受外置充电装置。而且在原有产品内部空间局限的情况下,采用此种安装和固定方式会使产品因内部空间不足导致电池盖鼓包,无形中又影响了手机的外观造型。部分产品会因为顶高而导致电池盖无法紧密结合手机,在外观上出现明显的缝隙。另外就是此种结构为保障接触点能够牢固地与手机触点结合,会优先采用直接贴在电池背面或接触点周边,这样又会影响到手机更换电池或抽取卡片等系列问题,即便是可以撕下重贴,也会因为长期粘合过紧导致撕裂或者失去粘性而要重新求助于第三方材料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包括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还包括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一端与感应线圈电连接,接触弹片的另一端接触到电池的触点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弹片为的金属弹片为磷青铜片,其上设有超导超韧性表面镀金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充电显示灯,所述充电显示灯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与保护电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保护电路采用精工保护IC S8241上的五个触点VM、VDD、VSS、D0、C0 ;VM-VSS来量测过流及短路接脚,VDD为正极输入接脚、VSS为负极输入接脚、DO为控制放电开关、CO为控制充电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在很大程度上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和享受到科技与安全的充电方式,同时也可兼顾手机生产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得不考虑的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别需求。结构可靠,简单易用,适用范围广,满足大众时尚需求,充电安全,避免过载导致爆炸。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大大改善了现有技术的问题,从充电本身结构而言还是采用现有较成熟的感应式充电电路,保留了产品本身的安全、环保、时尚的特色,在产品的接触方式上因考虑到大多数产品并未设置外接式触点结构,本技术在原有电路上取代现有接触点结构,而是设计安装了可变触点位置和接触方式的超导超韧性表面镀金的磷青铜片,增加导电效果减少阻抗,并且依靠超韧弹片的弹性,紧紧接触到电池与手机之间的触点上。在采用此种结构的同时,考虑到多数掀背式电池盖未设置外置接触点,无法通过手机自身保护电路来判断电池使用状态,在新型掀背式充电电池盖中增加了电池保护电路(避免充电过载降低电池使用寿命)和充电LED显示灯(闪烁代表充电中,常亮代表充满),可直观的反应电池电量充电及饱和状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保护电路充电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保护电路放电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接触弹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感应线圈和保护电路及充电显示灯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手机电池盖1、感应线圈和保护电路2、接触弹片3、充电显示灯4、磷青铜接触片5、塑胶基座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包括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还包括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一端与感应线圈电连接,接触弹片的另一端接触到电池的触点上。所述接触弹片为的金属弹片为磷青铜片,其上设有超导超韧性表面镀金层。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还包括充电显示灯,所述充电显示灯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与保护电路连接。电池保护电路采用精工保护IC S8241上的五个触点VM(利用VM-VSS来量测过流及短路接脚)、VDD (正极输入接脚)、VSS (负极输入接脚)、D0 (控制放电开关)、C0 (控制充电开关)。此IC的基本功能为:过充保护:当充电时,电池电压超过4.275伏时,就会立即停止对锂电池的充电;过充释放:当放电时,且电池电压低于4.175伏时,就可以正常操作电池;过放保护:当放电时,电池电压低过2.3伏时,就会立即停止对锂电池的放电;过放保护:当充电时,且电池电压高于2.4伏时,就可正常操作锂电池;过流保护:当放电电流过大时(0.100V),就会立即停止对锂电池的放电;短路保护:当装置的EB+和EB-这两个端点短路时,就会立即停止对锂电池的放电;过流短路释放:当移开过流或短路负载时,就可正常操作锂电池。保护延迟时间:【权利要求】1.一种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还包括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一端与感应线圈电连接,接触弹片的另一端接触到电池的触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片为的金属弹片为磷青铜片,其上设有超导超韧性表面镀金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显示灯,所述充电显示灯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与保护电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特征在于:保护电路采用精工保护IC S8241上的五个触点VM、VDD、VSS、DO、CO ;VM-VSS来量测过流及短路接脚,VDD为正极输入接脚、VSS为负极输入接脚、DO为控制放电开关、CO为控制充电开关。【文档编号】H01M10/48GK203553233SQ201320625448【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专利技术者】王坚 申请人:王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充电掀背式电池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掀背式电池盖上,还包括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一端与感应线圈电连接,接触弹片的另一端接触到电池的触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坚
申请(专利权)人:王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