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5066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21:46
一种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其连接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阀室,其形成在所述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阀座,其形成在所述阀室,并具有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开口;阀体,其朝向所述阀座的开口自由进退地设置,并调节所述开口的开度,上述主体的连通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阀座的开口的多个主体流路形成在所述主体内,上述主体的所述多个主体流路的流通方向与所述阀体的轴向成角度地形成,所述多个主体流路形成为圆筒。(*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节流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该节流装置具有:主体(1),其连接第一流路(2)和第二流路(3);阀室(14),其形成在主体(1)内部,并与第一流路(2)连通;阀座(10),其形成在阀室(14),并具有与第二流路(3)连通的开口;阀体(4),其朝向阀座(10)的开口自由进退地设置,并调节开口的开度,连通第二流路(3)和阀座(10)的开口的多个主体流路(13)形成在主体(1)内,多个主体流路(13)的流通方向与阀体(4)的轴向成角度地形成,所述多个主体流路形成为圆筒。【专利说明】节流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调整流体的流量的节流装置及具有该节流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控制流体(例如制冷剂)的流量的节流装置中,制冷剂在通过装备了阀体的阀室时,产生流体声音(制冷剂声音)。若制冷剂以气相和液相共存的二相流流入阀室内,则有时由于气相和液相交替地不连续地通过由阀体和阀室形成的节流部,所以发生压力变动,产生制冷剂声音。另外,有时节流部的下游侧由于压力降低而成为二相流,因气泡混乱、碰撞产生制冷剂声音。为了降低这样的制冷剂声音,以往进行了各种研究和提案。作为这样的节流装置的例子,通过将具有多个小孔的薄板部件设置在制冷剂流动路径上,使二相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而减少制冷剂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在阀室中设置流路形状而构成多个流路,由此,使制冷剂喷流的动能降低而使压力变动减小,从而减少制冷剂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阀室内安装有隔壁部件,在该隔壁部件上设置有连通流体入口侧空间和流体出口侧空间的连通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107623号公报(段)【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51605号公报(、段)【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07852号公报(段)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I~3记载的技术是采取一维地捕捉流体的流动来减小流体声音的对策,一旦通过多个路径后汇集,要使制冷剂的流动均质化,但没有提及对多个路径的流动方向的影响,减少流体声音的效果小。着眼于从多个路径汇集成一个流动的过程,期望进一步抑制流动声音的对策。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研发的,得到能够抑制在节流装置中流通的流体的流体声音的节流装置以及具有该节流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在技术方案I中,本技术的节流装置具有:主体,其连接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阀室,其形成在所述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阀座,其形成在所述阀室,并具有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开口 ;阀体,其朝向所述阀座的开口自由进退地设置,并调节所述开口的开度,上述主体的连通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阀座的开口的多个主体流路形成在所述主体内,上述主体的所述多个主体流路的流通方向与所述阀体的轴向成角度地形成,所述多个主体流路形成为圆筒。在技术方案2中,是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节流装置中,所述多个主体流路的相互的间隔形成为所述阀座的开口侧的间隔比所述第二流路侧的间隔窄。在技术方案3中,是在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节流装置中,所述多个主体流路的开口面积之和比所述阀座的开口的开口面积大。在技术方案4中,是在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节流装置中,从所述多个主体流路的所述阀座侧的端部到所述阀座的距离比所述阀座的开口的开口宽度小。在技术方案5中,是在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节流装置中,所述多个主体流路的流路长度比该多个主体流路的相互间隔大。在技术方案6中,是在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节流装置中,所述主体的所述多个主体流路形成在所述阀体的中心轴上的中央部的周围,在所述中央部的所述第二流路侧设置有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第二流路伸出的静止部件。在技术方案7中,是在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节流装置中,所述阀体形成为圆柱状,并具有:阀体主体部,其直径形成得比所述阀座的开口大;阀体前端部,其直径形成得比所述阀座的开口小;针部,其连接所述阀体主体部和所述阀体前端部,所述主体具有主体轴承部,该主体轴承部形成有供所述阀体前端部嵌入的阀体支承用孔,所述阀体支承用孔与所述阀体前端部滑动接触并支承所述阀体,所述多个主体流路形成在所述主体轴承部的周围。在技术方案8中,本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其压缩制冷剂;冷凝器,其对被所述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凝;技术方案I?7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流装置,其使通过所述冷凝器被冷凝的制冷剂膨胀;蒸发器,其使通过所述节流装置被膨胀的制冷剂蒸发。技术的效果本技术形成了连通第二流路和阀座的开口的多个主体流路,该多个主体流路的流通方向与阀体的轴向成角度地形成。由此,通过有效地分散流体流动,能够减小流体能量,并减小流体声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节流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节流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的向视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线的向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节流装置的正方向流动速度分布。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节流装置的反方向流动速度分布。图7是说明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节流装置的多个路径中的效果的概略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节流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节流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节流装置的阻滞或涡流的发生的图。图1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节流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3是以往的节流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图14是以往的节流装置的正方向流动速度分布。图15是以往的节流装置的反方向流动速度分布。【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将本技术适用于在制冷循环装置中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节流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节流装置不限于制冷剂的流量调节,能够适用于任意的流体。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节流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节流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的向视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线的向视剖视图。此外,在图2中,示出了节流装置的开度全闭的情况。如图所示,节流装置100具有:主体I,连接第一流路2和第二流路3 ;阀室14,形成在主体I内部并与第一流路2连通;阀座10,形成在阀室14并具有与第二流路3连通的节流孔11 ;阀体4,朝向阀座10的节流孔11自由进退地设置,并调节节流孔11的开度。此外,节流孔11与本技术的“阀座的开口”相当。主体I具有例如圆筒形状。第一流路2及第二流路3由制冷剂配管构成,制冷剂配管的前端被插入主体I的开口部,通过焊接等接合手段被固定。第一流路2被设置于主体I的半径方向。第二流路3被设置在主体I的轴线上。也就是说,第一流路2和第二流路3设置在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另外,在阀体4的上部具有步进马达20,该步进马达20由定子和经由未图示的移动机构与阀体4连结的转子构成。该步进马达20的旋转通过移动机构被转换成并进距离,阀体4沿轴向(上下方向)移动来控制阀座10的开口的开度。阀体4具有:贯穿阀室14的阀体主体部5 ;直径形成得比阀座10的节流孔11的开口小的阀体前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其连接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阀室,其形成在所述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阀座,其形成在所述阀室,并具有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开口;阀体,其朝向所述阀座的开口自由进退地设置,并调节所述开口的开度,上述主体的连通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阀座的开口的多个主体流路形成在所述主体内,上述主体的所述多个主体流路的流通方向与所述阀体的轴向成角度地形成,所述多个主体流路形成为圆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津裕辅东幸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