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文凯专利>正文

风力、波力互补的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4842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13:04
一种风力、波力互补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力动能模块,架设于海洋上,利用风力产生动能进行发电;?波力动能模块,与所述风力动能模块共同架设于海洋上,利用海水波动起伏产生动能,所述波力动能模块的输出端并入传动轴,通过所述风力动能模块与所述波力动能模块各自发电、互补以提供所述传动轴持续稳定地转动所述发电机进行发电;以及?市电供应模块,其驱动有伺服马达并入所述传动轴,当所述传动轴转速降低时,启动所述伺服马达增加所述传动轴的转速,使所述发电机产生足够的电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风力、波力互补的供电装置;包括有风力动能模块、波力动能模块与市电供应模块,所述风力动能模块架设于海洋上,利用风力产生动能以转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所述波力动能模块与所述风力动能模块共同架设于海洋上,利用海水波动起伏产生动能,所述波力动能模块的输出端连动传动轴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通过所述风力动能模块与所述波力动能模块各自发电、互补以提供所述传动轴持续稳定地转动所述发电机进行发电,所述市电供应模块驱动有伺服马达并入所述传动轴,当所述传动轴转速降低时,启动所述伺服马达补偿、增加所述传动轴的转速,使所述发电机产生足够的电能。【专利说明】风力、波力互补的供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合风力发电以及波力发电以提高发电效能,并通过市电补偿机制回复低于额定收购功率的能量产出、增加备载缓冲时间,以稳定持续产生电能的自然能源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地球的石化能源储量有限,总有用尽的一天,而且石化能源多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不利于其它国家的发展,再加上石化能源对于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故如何开发环保的自然能源,乃成为全世界都相当重视的课题。目前常见的自然能源替代方案首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是公认最为洁净且持久的能源,无奈其使用效能很低,且受限于天候与地理位置,无法持续性的供给能源。另一常见的自然能源为风力发电,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相当悠久,技术也较为成熟,而且设置较为简易,维护成本亦较为低廉。因此,无论效能与否,多数国家都有鼓励建设风力发电的辅助方案。然而,风力发电亦有其缺点,因为自然界的风力是人难以掌握的不稳定现象,当风力过低时将无法产生驱动风力发电的能量,导致能量输出中断;而当风力过强时,为避免机械损坏,亦必须关闭风力发电系统,故无法产生电力。最重要的问题,无论风力发电系统是由个人、企业所设置,在实际考量之下,其最终的应用方式,必须加入国家已建置完成的供电网络,亦即风力发电业者只管产生电力,然后将产生的电力卖给电力公司,并不管产生电力的使用状态。而电力公司在收购电力时,必须考量成本,若风力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不符需求,则电力公司不可能进行收购,而只能任其浪费。因此,如前述问题,风力原本就是不稳定的自然现象,许多时候虽然看到风力发电系统有在运转,但实际上产生的电能无法使用形成浪费。且风力发电系统一旦运转,无论收入与否,必然会产生机械磨耗,导致维修的可能性,长期下来,又是一笔无谓的开销。另外,海洋占有地球表面七成的面积,且经常保持波动起伏,故利用海水波力进行发电的技术,也成为业界重视的对象。相对于其它自然能量,波力发电的效能相当强大,且对于地形、气候的干扰较小,能够经常持久性的产生动能。然而,波力发电系统必须设置在海水中,故必须考虑海水的腐蚀,维修的手段,甚至于是海洋生物附着而干扰运转的问题。因此,波力发电虽是良好的能量来源,但是现有的技术无法令其长期稳定的工作,故鲜少有人使用。有鉴于上述各种现有装置所衍生的缺点,本案创作人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经多年悉心研究,终于研发完成本件智能型的自然能量发电系统。在离岸再生能源、波力与风力的能量周期相关性系数达0.8且波力比风力更容易预测。波力和风力发电的组合优势、其电力生产的组合模式比单一技术的模式带来更多的利益:提供更持续而平稳的电力产出,降低零生产时间周期,较少的电力产出变数与产出高峰。在海洋政策、海洋利益攸关方、空间约束和环境影响评估等问题上起分享共同的协同作用。可共用成本结构、电缆敷设,基础设施和海上设施、安装和维护活动的费用。另外市电补偿机制可增加备载缓冲时间,大幅减少备载容量、设备、燃料需求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设定成为电力基载生产的选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波力共构互补以持续发电,并且并入市电补偿机制弥补发电不稳的供电装置,是结合风力发电、波力发电以提高电能产量,减少闲置时间,并能在电能产量低于实用的情况下并入市电补偿机制,减少电力无谓的耗损、增加备载启动缓冲时间,故能长期稳定的进行供电,成为最佳的自然能源替代方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波力互补以持续发电,并且并入市电补偿机制发电不稳的供电装置,其结合现有设备,架设容易,成本较现有技术更为低廉,容易维修,且能产生实用的能量输出,有助于解决现有能源急迫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力、波力互补的供电装置,风力动能模块,架设于海洋上,利用风力产生动能进行发电;波力动能模块,与所述风力动能模块共同架设于海洋上,利用海水波动起伏产生动能,所述波力动能模块的输出端并入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风力动能模块与所述波力动能模块各自发电、互补以提供所述传动轴持续稳定地转动所述发电机进行发电;以及市电供应模块,其驱动有伺服马达并入所述传动轴,当所述传动轴转速降低时,启动所述伺服马达增加所述传动轴的转速,使所述发电机产生足够的电能。其中,所述风力动能模块具有叶片接收风力进行发电。其中,所述波力动能模块具有浮筒,所述浮筒连接有变速齿轮箱,所述变速齿轮箱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海水波动起伏带动所述浮筒上下运动,并因所述变速齿轮箱限制而带动所述传动轴朝同一方向持续转动,再经由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发电机。其中,所述市电供应模块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转速感测模块,当所述转速感测模块感测所述传动轴转速低于设定值时,经由所述伺服马达增加所述传动轴的转速。其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发电机之间设置有过载脱离模块,当所述传动轴转速过快时,所述过载脱离模块切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发电机之间的连接。本技术可充份利用风力、波力最强大时进行有效发电,得到最大的发电效益,并可提高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确保安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风力动能模块与波力动能模块的设置架构图;以及图2为本技术的完整架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风力动能模块;11叶片;2波力动能模块;21浮筒;22变速齿轮箱;3市电供应模块;31伺服马达;32转速感测模块;4海水;5发电机;6传动轴;61过载脱离模块-J市电网络。【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之一种风力、波力互补以持续发电,并且并入市电补偿机制发电不稳的供电装置,其包括有风力动能模块1、波力动能模块2与市电供应模块3。所述风力动能模块I为目前普遍的风力发电系统,由于风力能源为不稳定的现象,为求所述发电机5持续稳定发电,本技术另于所述风力动能模块I附近架设所述波力动能模块2,所述波力动能模块2的种类很多,基本上必须包括有浮筒21,所述浮筒21沉入海水4中,受到海水4波动起浮而上下运动,所述浮筒21连接有变速齿轮箱22,使所述浮筒21的上下运动转换为单一方向的运动,然后所述变速齿轮箱22并入连接所述传动轴6,通过海水4波动起伏带动所述浮筒21上下运动,并因所述变速齿轮箱22限制而带动所述传动轴6朝同一方向持续转动,再经由所述传动轴6转动所述发电机5进行发电。通过所述风力动能模块I与所述波力动能模块2互补,当风/波力来源充足稳定时,可充份应用所述风/波力进行发电;而当风/波力来源不足时,可利用所述风力动能模块I与所述波力动能模块2互补进行发电、维持最低生产要求。如此,无论是何种能量来源不稳,或是所述风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力、波力互补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力动能模块,架设于海洋上,利用风力产生动能进行发电;?波力动能模块,与所述风力动能模块共同架设于海洋上,利用海水波动起伏产生动能,所述波力动能模块的输出端并入传动轴,通过所述风力动能模块与所述波力动能模块各自发电、互补以提供所述传动轴持续稳定地转动所述发电机进行发电;以及?市电供应模块,其驱动有伺服马达并入所述传动轴,当所述传动轴转速降低时,启动所述伺服马达增加所述传动轴的转速,使所述发电机产生足够的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文凯翁源佑
申请(专利权)人:翁文凯翁源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