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3789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01:08
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第一热交换器、在制冷剂和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对应的节流装置、以及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而构成制冷循环,用热介质配管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介质流路和利用侧热交换器来构成与所述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循环的热介质循环回路,在多个所述节流装置中的一个节流装置的前后设置第一温度检测机构和第二温度检测机构,在该节流装置的前后设置第一压力检测机构和第二压力检测机构,该空调装置具备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机构和第二温度检测机构以及第一压力检测机构或第二压力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算出在所述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的运算装置,所述运算装置根据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算出的入口液体焓、以及基于来自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信息和来自所述第一压力检测机构或第二压力检测机构的压力信息算出的饱和气体焓和饱和液体焓,来算出从所述节流装置中的一个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基于从该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制冷剂的压力,算出从该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液相浓度和气相浓度,基于算出的所述干燥度、所述液相浓度和所述气相浓度,算出在所述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运算装置(52)基于根据流入节流装置(16b)的制冷剂的温度算出的入口液体焓、和根据从节流装置(16b)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或者制冷剂的压力算出的饱和气体焓和饱和液体焓,算出从节流装置(16b)流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基于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制冷剂的压力算出从节流装置(16b)流出的制冷剂的液相浓度和气相浓度,基于算出的干燥度、液相浓度以及气相浓度算出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专利说明】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例如楼房用多联空调等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在空调装置中,存在着像楼房用多联空调等那样,热源机(室外机)配置在建筑物外而室内机配置在建筑物的室内的空调装置。在这样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向供给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空气散热(吸热),对该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然后,被加热或冷却了的空气被送入空调对象空间来进行制热或制冷。由于普通楼房具有多个室内空间,因此相应地这样的空调装置也具有多个室内机。而且,在楼房的规模大的情况下,存在着连接室外机和室内机的制冷剂配管达到IOOm的情况。连接室外机和室内机的配管长度长的话,相应地填充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量增加。这样的楼房用多联空调的室内机通常是配置在供人居住的室内空间(例如,办公室空间、居室、店铺等)中使用的。在由于某种原因而从配置在室内空间的室内机泄漏了制冷剂的情况下,根据制冷剂的种类不同而具有引火性、有毒性,从而从对人体的影响和安全性的观点出发存在着产生问题的可能性。而且,即使是对人体无害的制冷剂,随着制冷剂泄漏,也可想到室内空间中的氧气浓度降低而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为了对应这样的课题,考虑下述方法:空调装置采用二次循环方式,一次侧循环以制冷剂进行,而二次侧循环则采用无害的水、载冷剂,从而对供人居住的空间进行空气调节。而且,出于防止地球变暖的观点,要求采用地球温暖化系数(以下也称为GWP)小的制冷剂的空调装置的开发。作为有力的低GWP制冷剂,R32、HF01234yf、HF01234ze等被视为是有力的。当仅采用R32作为制冷剂时,与当前采用最多的R410A具有大致相同的物理性质,因此相对于现行设备的设计变更较少,开发负荷较小,但是GWP为675,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当仅采用HF01234yf或HF01234ze作为制冷剂时,由于低压状态(气体状态、气液两相气体状态)下的密度小,因此制冷剂的压力低,相应地压力损失增大。然而,为了减少压力损失而增大制冷剂配管的直径(内径)的话,相应地成本升高。因此,通过将R32与HF01234yf或HF01234ze混合作为制冷剂,能够在提高制冷剂的压力的同时,减少GWP。在此,由于R32的沸点和HF01234yf的沸点、以及R32的沸点和HF01234ze的沸点分别不同,因此这些混合制冷剂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采用该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空调装置中,已知填充的制冷剂组成和实际在制冷循环内循环的制冷剂组成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混合的制冷剂的沸点不同。通过该循环时制冷剂组成变化,过热度和过冷却度相对于原来的值发生偏差,难以将节流装置的开度等各种设备控制成最佳,导致了空调装置的性能降低。为了抑制这样的性能降低,提出了各种具备检测制冷剂组成的机构的制冷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为,具有以旁通压缩机的方式连接的旁通回路,并将该旁通回路与双重管热交换器和毛细管连接。并且,基于在该旁通回路设置的各种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和临时设定的制冷剂组成来算出制冷剂组成。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为,也与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同样地,具有以旁通压缩机的方式连接的旁通回路,并将该旁通回路与双重管热交换器和毛细管连接。并且,基于在该旁通回路设置的各种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和临时设定的制冷剂组成来算出制冷剂组成。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75280号公报(例如,第5页,图1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63447号公报(例如,第5页,图1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中,具有以旁通压缩机的方式连接的旁通回路,并将该旁通回路与双重管热交换器和毛细管连接,以制冷剂自身的蒸发热使制冷剂气体液化。在该方式中,由于旁通压缩机的排出侧和吸入侧,因此导致了制冷能力、制热能力的降低。而且,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旁通流量小,因此容易受到外部气体温度等的外部干扰的影响。其结果是,导致检测精度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既抑制了制冷循环的性能降低,又提高了循环组成的预测精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空调装置为,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第一热交换器、在制冷剂和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对应的节流装置、以及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而构成制冷循环;用热介质配管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介质流路和利用侧热交换器来构成与所述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循环的热介质循环回路;在多个所述节流装置中的一个节流装置的前后设置第一温度检测机构和第二温度检测机构;在该节流装置的前后设置第一压力检测机构和第二压力检测机构;该空调装置具备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机构和第二温度检测机构以及第一压力检测机构或第二压力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算出在所述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的运算装置;所述运算装置根据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算出的入口液体焓、以及基于来自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信息和来自所述第一压力检测机构或第二压力检测机构的压力信息算出的饱和气体焓和饱和液体焓,来算出从所述节流装置中的一个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基于从该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制冷剂的压力,算出从该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液相浓度和气相浓度;基于算出的所述干燥度、所述液相浓度和所述气相浓度,算出在所述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空调装置,能够大幅地提高制冷剂组成的检测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设置例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概要回路构成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全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制冷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制热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的P-H线图。图8是在制冷剂回路上示出与图7所示的点A?点D对应的位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所采用的制冷剂组成检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饱和液温度与液体制冷剂浓度的相关性、以及制冷剂的饱和气体温度与气体制冷剂浓度的相关性的图表。图11是表示干燥度与制冷剂组成的相关性的图表。图12是用于说明通过算出制冷剂组成的控制流程设定的制冷剂组成对算出的制冷剂组成带来多大程度的误差的表。图13是用于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第一热交换器、在制冷剂和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对应的节流装置、以及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而构成制冷循环,用热介质配管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介质流路和利用侧热交换器来构成与所述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循环的热介质循环回路,在多个所述节流装置中的一个节流装置的前后设置第一温度检测机构和第二温度检测机构,在该节流装置的前后设置第一压力检测机构和第二压力检测机构,该空调装置具备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机构和第二温度检测机构以及第一压力检测机构或第二压力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算出在所述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的运算装置,所述运算装置根据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算出的入口液体焓、以及基于来自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信息和来自所述第一压力检测机构或第二压力检测机构的压力信息算出的饱和气体焓和饱和液体焓,来算出从所述节流装置中的一个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基于从该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制冷剂的压力,算出从该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液相浓度和气相浓度,基于算出的所述干燥度、所述液相浓度和所述气相浓度,算出在所述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裕之山下浩司隅田嘉裕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