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643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8 18:16
一种转换连接器,包含:一转接插座;包含:一绝缘框体;具有相对的前壁与后壁,及若干收纳室,贯穿该前壁与后壁,从而在所述前壁上形成相应的前插口,在所述后壁上形成相应的后插口;及若干转接插头,所述每一转接插头包含:本体;自本体一端反折延伸的弹片,该弹片自所述前插口插入并收容于相应的收纳室;及自本体另一端延伸的线缆固定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换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转换连接器,特别是关于通信领域中的E1传输转换连接器,如RJ45连接转换器。
技术介绍
根据ITU-TG.703标准的规定(“SeriesG:Transmissionsystemsandmedia,digitalsystemsandnetworks,Physical/electricalcharacteristicsofhierarchicaldigitalinterfaces”),E1传输包含75欧姆阻抗E1传输和120欧姆阻抗E1传输两种制式。其中75欧姆阻抗E1传输推荐使用BNC(bananaconnector)连接器和同轴电缆,120欧姆阻抗E1传输则推荐使用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而一个RJ45连接器(8P8C)的传输能力等同于两个双工BNC连接器对。换言之,RJ45连接器具有更高的空间效率。随着技术的方展,过去不同硬件版本的产品方案被逐步替代成为传输匹配阻抗可软调整的单一硬件版本,以尽量重用,从而进一步节省通信设施在硬件设备上的成本投资。这意味着在很多75欧姆阻抗E1传输场合,如果可以使用RJ45连接器,则电信设备的配置可以简化、容量密度也将相应最大化。问题在于目前RJ45连接器并不兼容75欧姆阻抗E1传输,如通信设备和远端的数字配线架(DDF)都不支持面向RJ45连接器的75欧姆阻抗E1传输。在需要同时提供75欧姆阻抗E1传输和120欧姆阻抗E1传输的场合,电信设备必须使用额外的转接盘(patchpanel)方可。这势必会提高系统的复杂性和用户的整体拥有成本(TCO,TotalCostofOwnership)。在电信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这种缺陷显然会带来愈来愈严重的问题。因此,简单、有效的克服这一缺陷势必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将75欧姆阻抗E1同轴电缆线直接连接至RJ45端口的转换连接器,而无需借助额外的转接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转换连接器,其包含转接插座及若干转接插头。该转接插头包含:具有相对的前壁与后壁的绝缘框体,及贯穿该前壁与后壁的若干收纳室。收纳室在前壁上形成相应的前插口,在后壁上形成相应的后插口。每一转接插头包含:本体;自本体一端反折延伸的弹片,该弹片自前插口插入并收容于相应的收纳室;及自本体另一端延伸的线缆固定部。在一实施例中,该绝缘框体进一步包含相对的顶壁与底壁,对应收纳室中的临近者,顶壁和/或底壁上设有对应的焊孔;自收纳室的后插口插入的线缆是通过焊孔焊接固定于转接插头的弹片与所述顶壁和/或底壁之间。收纳室的后插口插入的线缆是同轴电缆上分离的正极信号线或负极信号线。该转接插头进一步包含一卡勾部,该卡勾部自本体延伸弹片的一端延伸;相应的收纳室内设有一卡口;卡勾部卡持于卡口。线缆固定部是一卷折的引脚夹,包覆夹持插入的线缆。线缆固定部在包覆夹持插入的线缆后进一步被热收缩管包覆。在一实施例中,线缆是依据EIA/TIA568A或568B标准的线缆,该线缆的另一端连接RJ45插头。弹片上进一步设有一沟槽以便于固持自后插口插入的线缆。在另一实施例中,弹片与本体构成U型。本专利技术的转接连接器可将以太网(E1)设备直接连接至远端的数字配线架DDF,无需借助额外的转接盘,因而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安装快速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通过75欧姆阻抗E1传输网络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插头插置于一转接插座上一相应的收纳室时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插头插置于一转接插座上一相应的收纳室时的顶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插座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转接插座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转接插座的顶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插头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一转接插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转接插头的顶视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在将一对75欧姆阻抗同轴电缆线转接至RJ45插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12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将插入的同轴电缆线的Tip信号线焊接至转接连接器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由于RJ45端口与75欧姆阻抗同轴电缆线之间的不兼容,在连接至典型的75欧姆阻抗数字网络时,无BNC端口的电信设备需使用额外的转接盘方可,这无疑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通过75欧姆阻抗E1传输网络11进行传输的用户端系统10结构示意图。数字传输网络11两端分别通过数字配线架12以75欧姆阻抗线缆60与相应的通信设备13进行数据收发,而该通信设备13仅需提供阻抗可调的多用途(MP,MultiplePurposes)RJ45端口即可,无需额外的BNC接口、以及外挂转接盘。这一点是藉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换连接器20(清楚起见图中仅显示局部)实现的,如图2、3所示,该转换连接器20包含一转接插座30与一转接插头40。其中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插头40插置于一转接插座30上一相应的收纳室32时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插头40插置于一转接插座30上一相应的收纳室32时的顶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8P8C转接插座30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转接插座30的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转接插座30的顶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3、4、5、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插座30包含一绝缘框体31及若干设置于框体31上的收纳室32。该绝缘框体31具有相对的前壁310与后壁311,和相对的顶壁312与底壁313,其中前壁310是面向待转接的RJ45插头50(参见图10,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RJ45插头50也可是其它类型的以太网线插座,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演示的RJ45插头)一侧。收纳室32贯穿该前壁310与后壁311,相应的在前壁310上形成前插口314,在后壁311上形成后插口315。该前插口314呈全开口状,而该后插口315则设置成半开口状。在本实施例中收纳室32呈上下两排设置,每排四个共8个(为便于叙述,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1、2、3、4、5、6、7、8)。其中对于临近顶壁312的上排收纳室32,转接插座30在顶壁312上设置有相应的焊接孔320;而对于临近底壁313的下排收纳室32,转接插座30在底壁313上设置有相应的焊接孔320。焊接孔320可由涂覆锡的铜环制成,可被设计成漏斗型(tundishstyle),其顶和底部设计有小凸起,从而有利于将其快速的安装于绝缘框架31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各焊接孔320亦可以与该绝缘框体31一体成型。各收纳室32相对于焊接孔320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卡口321,其有利于自前侧快速的安装连接插头40。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插头40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一转接插头4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转接插头40的顶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3、7、8、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接插头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转换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换连接器,包含:一转接插座;包含:一绝缘框体;具有相对的前壁与后壁,及若干收纳室,贯穿该前壁与后壁,从而在所述前壁上形成相应的前插口,在所述后壁上形成相应的后插口;及若干转接插头,所述每一转接插头包含:本体;自本体一端反折延伸的弹片,该弹片自所述前插口插入并收容于相应的收纳室;及自本体另一端延伸的线缆固定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连接器,包含:一转接插座;包含:一绝缘框体;具有相对的前壁与后壁,及若干收纳室,贯穿该前壁与后壁,从而在所述前壁上形成相应的前插口,在所述后壁上形成相应的后插口;及若干转接插头,所述每一转接插头包含:本体;自本体一端反折延伸的弹片,该弹片自所述前插口插入并收容于相应的收纳室;及自本体另一端延伸的线缆固定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框体进一步包含相对的顶壁与底壁,对应临近于相应的壁的所述收纳室,所述顶壁和/或底壁上设有对应的焊孔;自所述收纳室的后插口插入的线缆是通过所述焊孔焊接固定于所述转接插头的弹片与所述顶壁和/或底壁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连接器,其中所述收纳室的后插口插入的线缆是自同轴电缆上分离的正极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宏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