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窦墨石专利>正文

覆面机的定位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340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覆面机的定位压合装置,在上、下压合辊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凸轮经过连杆将上压合辊抬起,上凸轮将活动定位点托起,表面涂胶的底纸和覆上去的面纸通过两辊之间被推向活动定位点对齐,上压合辊落下,底纸和面纸被挤压后活动定位点被撤下,感应片随之下降,接近开关启动电磁离合器,上、下压合辊同步转动压合底、面纸,由于底、面纸被压粘合后上、下压合辊才转动,故定位准确且不错位,复合质量有保证。(*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成纸的加工机械,更具体地说是将面纸盖在涂胶的底纸上进行定位压合的装置。目前使用的覆面机的定位压合装置(参见图7)是靠定位爪53将运动的传送带16送去的底纸和从倾斜的覆面纸工作台18送去的面纸定位对齐。开动机器,凸轮50转动进入远休止角将滚子51顶起,摆动支架52上摆,同时带动下压合辊15向上运动,同时将定位爪上的底、面纸同时托起,当底、面纸完全脱离定位爪后,下压合辊15刚好与连续转动的上压合辊20将底、面纸挤在中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上压合辊20与下压合辊15一起转动并将面纸和底纸复合在一起,再通过后输纸架19送往后一道上、下压辊28、29中进行再次压紧粘牢。此种定位压合装置的缺点是当面纸和底纸在定位爪53上定位时,底、面纸的前沿是整齐的,当下压合辊15将它们顶起脱离定位爪53还未接触上压合辊20时,还处于分离状态的底、面纸由于传送带16不停的运动,仍将其向前推进;由于面纸本身的挠度,也要向前方向窜动;当底、面纸被顶起,面纸刚刚接触到上压合辊面还未压紧的瞬间,转动的上压合辊20在磨擦力的作用下也会将面纸向前搓动,由于以上诸因素的影响,本来整齐的面纸和底纸在压合时就产生了错位,无法保证底、面纸前沿错位误差在0.5毫米的允许范围以内,因此质量难以控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覆面纸在底纸上定位后,能保证将定位对齐的底、面纸整齐地压合在一起,保证错位误差在0.5毫米范围内的定位压合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箱体下部水平支承在两箱壁上的下凸轮轴在靠近箱内壁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下凸轮,上凸轮以与下凸轮同样的方式安装在与下凸轮轴平行的轴颈上,上、下凸轮轴的一端还安装有相对应的链轮;下凸轮的上方有杠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于箱体内壁的支杆上,在杠杆一端的固定轴上安装有滚子,并搭在下凸轮的轮面上,另一端与竖向的连杆下端活动连接,连杆的上端和横向连杆一端活动连接,横向连杆的另一端有轴套,轴心线与凸轮轴的轴心线平行的摆动轴两端支承在箱体的两箱壁上,连杆的轴套固定在摆动轴两端上,摆动轴两端轴颈上还固定有两悬臂轴承座,上压合辊两端支承在轴承座的悬臂端;摆动轴一端的轴颈上还有相互固定在一起并可转动地套在其上的齿轮和链轮,固定在上压合辊端的齿轮与摆动轴上的齿轮相啮合;与上压合辊辊面可接触的、且平行安装在其下部的下压合辊端部固定的链轮与摆动轴上的链轮上下对应;电磁离合器离合端的链轮与下压合辊轴端的另一个链轮上下对应;处于上、下压合辊辊面接触线左侧的后输纸架上有沿宽度方向分布的、间距小于需要复合纸的纸面宽的透孔,活动定位点可穿过透孔上下活动,支撑活动定位点的顶杆竖向穿过固定在后输纸架背面的导向座并固定在顶杆座上,顶杆座的下部安装有滚子,滚面压在上凸轮的轮沿上;顶杆座的一侧固定有感应片,接近开关固定在感应片悬臂下方的箱壁上。工作时传送带不停地转动,动力轴将动力传到下凸轮轴,通过链轮传给上凸轮轴,远近休止角不相同的上、下凸轮同时转动,当下凸轮近入远休止角时,上凸轮仍处于近休止角,两下凸轮上的滚子被顶起,杠杆拉竖向连杆下降,横向连杆使摆动轴逆时针上摆,带动上压合辊抬起,此时上凸轮进入远休止角,通过滚子将活动定位点托起穿过后输纸架上的透孔,升至工作位置,放在传送带上的涂胶底纸被推向定位点定位,面纸通过其倾斜的工作台面也滑到定位点并覆在底纸上面对齐后,下凸轮开始进入近休止角,其上的滚子失去支撑,在上压合辊的重力作用下压向下压合辊面,将其中间的面纸和底纸压住粘在一起,横向连杆将竖向的连杆提起,杠杆上的滚子压向下凸轮面被支撑;此时上凸轮又近入近休止角,滚子随上凸轮面下沉,带动顶杆座、顶杆及活动定位点降至后输纸架下面,同时顶杆座上的感应片靠近接近开关,电磁离合器线圈导通吸合,通过链轮带动下压合辊转动,又通过摆动轴上的链轮、齿轮、带动上压合辊一起同步转动,将两辊间的底、面纸压合并通过后输纸架推入下一道压辊中压牢,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采用此结构,由于面纸和底纸在一起定位后,活动定位点还未撤离时即被下落的上压合辊挤压粘在一起的,故底、面纸基本不产生错位。此外本装置的上、下压合辊是靠链轮和齿轮强制性同步运转,克服了上压合辊靠磨擦力带动下压合辊转动的搓纸现象,因此底、面纸的错位可稳定控制在0.2毫米范围内,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覆面机的定位压合装置结构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定位压合装置活动定位点的另一种结构图;图4为图3的B向视图;图5为图1的C向视图;图6为本定位压合装置工作的电器原理图;图7为现有覆合机的定位压合装置结构图。图中1、下凸轮 2、滚子 3、轴 4、杠杆 5、支杆 6、销轴7、连杆 8、电磁离合器 9、上凸轮10、滚子11、顶杆座 12、顶杆13、导向座 14、弹簧15、下压合辊16、传送带17、前输纸架18、面纸工作台 19、后输纸架 20、上压合辊 21、顶块 22、调节螺钉23、弧形槽 24、摆动轴 25、螺钉 26、连杆 27、销轴 28、上压辊29、下压辊 30、透孔31、感应片 32、接近开关33、箱体34、轴承座 35、齿轮36、齿轮 37.1、链轮37.2、链轮38、链轮39、滑套42、滚轮 43、销轴 44、摆动定位块46、摆动座48、拉簧50、凸轮51、滚子52、摆动支架53、定位爪图1、图2所示箱体33下部水平支承在前后两箱壁上的下凸轮轴,在靠近箱内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相同休止角的两下凸;1,与下凸轮1休止角不同的两上凸轮9以同样的方式安装在位于下凸轮轴上方、轴心线与其相互平行的上凸轮轴上,上、下凸轮轴的一端各有一固定安装的链轮并上下对应。下凸轮1的上方有杠杆4,其中部的孔可转动地套在固定在箱体33内壁的支杆5上,在杠杆4一端的固定轴3上安装有滚子2,其外园面搭在下凸轮1的轮面上,另一端与竖向连杆7的下端通过销轴6活动连接,上端用销轴27与横向连杆26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杆26的另一端有轴套,套在轴心线与凸轮轴相平行的支承在前、后箱壁上的摆动轴24轴颈上,紧靠连杆26轴套端面、用键固定有悬臂的轴承座34,螺栓穿过连杆26套端面上沿同一园周均布的4个弧形槽23拧在轴承座34的套端面上(参见图5),连杆26轴套的外园面还固定有顶块21,上压合辊20两端轴颈支承在轴承座34悬臂上的轴承内。在摆动轴24轴颈上靠轴承座34的轴套一端有一滑套39,齿轮36和链轮38依次用键固定在滑套39上,上压合辊20轴端的齿轮35与齿轮36啮合。与上压合辊20辊面可接触的、且平行地安装在其下方的下压合辊15的端部固定有链轮37.1与链轮38上下对应;电磁离合器8离合端的固定链轮与下压合辊15轴端的另一链轮37.2上下对应。处于上、下压合辊20、15辊面接触线左侧的后输纸架19上有两透孔30,并沿接触线方向分布在两端,其距离小于需要复合的纸面宽度。倾斜的面纸工作台18上面的延长面与上、下压合辊20、15左右的前、后输纸架17、19及传送带16共同形成的上平面交汇线落在后输纸架19上透孔的前边沿上。活动定位点安在顶杆1 2上方,可在透孔30中上下活动,顶杆12竖向穿过固定在后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覆面机的定位压合装置,包括上压合辊(20)、下压合辊(15)、前输纸架(17)、后输纸架(19)、上压辊(28)、下压辊(29)以及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压合装置箱体(33)下部,有水平支承在两箱壁上的下凸轮轴,在靠近箱内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相同休止角的下凸轮(1),上凸轮(9)以与下凸轮(1)同样的方式安装在下凸轮轴上部并与下凸轮轴平行的两端轴颈上,上、下凸轮轴的一端对应固定安装有链轮;在两个下凸轮(1)的上方有杠杆(4)分别安装在固定于箱壁内侧的两个支杆(5)上,在杠杆(4)一端的固定轴(3)上安装有滚子(2),其滚面搭在下凸轮(1)的轮沿上,另一端分别与竖向安置的两支连杆(7)下端活动连接,连杆(7)的上端分别和横向连杆(26)一端活动连接,轴心线与凸轮轴的轴心线平行的摆动轴(24)两端支撑在箱体(33)的两箱壁上,连杆(26)的另一端固定在摆动轴(27)两端的轴颈上,轴颈上还固定有两悬臂轴承座(34),上压合辊(21)两端支承在轴承座(34)悬臂端;在摆动轴(24)的一端还有连在一起、并可转动地套在摆动轴(24)轴颈上的齿轮(36)和链轮(38),固定在上压合辊(20)端部的齿轮(35)与齿轮(36)啮合,与上压合辊(20)辊面可接触的、且平行地安装在其下部的下压合辊(15)端部固定有链轮(37.1),并与链轮(38)上下对应;电磁离合器(8)离合端的链轮与下压合辊(15)轴端的另一个链轮(37.2)上下对应;处于上、下压合辊(20)、(15)辊面接触线左侧的后输纸架(19)上有分布在其宽度方向的、其间距小于需要复合的纸面宽度的透孔(30),活动定位点可在透孔(30)中上下移动,支撑活动定位点的顶杆(12)竖向穿过固定在后输纸架(19)背面的导向座(13),并固定在顶杆座(11)上,顶杆座(11)的下部安装有滚子(10),滚面压在上凸轮(9)的轮沿上,顶杆座(11)的侧面固定有悬臂的感应片(31),接近开关(32)固定在感应片(31)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宏志戚东升窦墨石
申请(专利权)人:窦墨石戚东升胡宏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