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花轧辊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03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贴合机的轧花轧辊的结构。以前的轧花轧辊的结构有一种夹层式结构,其辊面两端温差高达十几度,影响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导流板呈多头螺旋状安装使热载体在轧辊内的流动路线成迷宫式的,以增加热载体循环达到均匀传导热量的目的。一种轧花轧辊的结构,它包括外筒、内筒、导流板、主轴、内管、回转接头和封板组成,并形成辊两端同时有三个头流入或流出热载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通过螺旋状导流板的引导,并使热载体的流入和流出在同一端,从而使热载体在流动换热过程中,得到互补,达到轧花轧辊全工作面上温度均匀,误差不超过±1℃的良好结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花轧辊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贴合机的结构,特别是涉及塑料贴合机中轧花轧辊的结构。技术背景塑料贴合机是靠具有一定温度的轧辊将需要贴合的材料贴合的过程,所以轧辊的温度传导及控制是贴合机的关键,温度高低及分布的均匀程度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轧花轧辊同样如此,因其轧辊表面有高低不平的花纹,故对轧辊的表面温度要求会更高。以前的轧花轧辊的结构均达不到生产工艺要求,如中空式的轧辊结构,加热轧辊内部是简单的空心结构,所以传热效率不高、变温速度慢。也有一种夹层式结构,通常工作界面两端温差高达十几度,对被贴合的产品厚度及性能要求均有影响。产生轧辊外表面两端的温差原因在于轧辊结构的不合理,轧辊外表面温度取决予内壁热载体在轧辊内温度均匀度,事实上热载体从一端进入到另一端流出,因要将热量传导给轧辊就要消耗热量,造成入口端与出口端接受到的热量不相同,轧辊表面温度就不均匀,形成入口端高、出口端低的降温梯度,其混差随工作面长度而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工作界面温度均匀、并保持两端温度一致的轧花轧辊的结构是本技术的目的所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热载体在轧辊内的流动路线设计成迷宫式的,以增加循环达到均匀传导热量的目的,根据流体力学中的层流和湍流的特性采用热载流体在轧辊内不作直线流动而作螺旋状流动以及轧辊生产时是作旋转运动的实际情况热载流体在轧辊内流动时要受到离心力,此时热载体流的流动方向的螺旋改变了,其雷诺系数可大于临界质形成湍流使流体各层点温度均匀,避免流体中心部位高热能传不到管壁。在具体方法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上也采用三种方法,(1)热载体从一端输入,还从这一端输出;(2)在轧辊两端同时输入和输出;(3)采用六头螺旋,两端各三头形成均匀输入输出。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措施来具体实现的:大型塑料贴合机上的一种轧花轧辊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1、内筒2、导流板3、主轴4、内管5、回转接头6和封板7组成,其中:外-->筒1采用锅炉钢板制成,其直径为100-600mm,长度为1200-8000mm,壁厚为10-30mm;内筒2采用锅炉钢板制成,其直径为80-480mm,长度为1000-7800mm;导流板3采用6mm厚的锅炉钢板制成,其安装是螺旋状垂直环绕在内筒2上并按导程、螺距点焊在内筒2的外壁上固定,螺距为20-60mm,导程为120-2000mm,由相邻导流板3隔成的导流槽每四条导流槽形成的一股热载体流的流程要求流入和流出在同一端,所以其中间相隔的三条导流板3在热载体到端部折返处需留出一定间隙,一般为40mm;主轴4采用35#钢制成,分置左、右两边的轴承组7中,其靠辊中心端的圆周上加工有相邻120°通中心孔的导流孔六个,分两层错开,每层三个,各为流入孔和流出孔,形成轧辊两端都是热载体三进三出、均匀传热的效果;内管5安装在主轴4的中心通孔内,一端与主轴4中心通孔中的导流孔夹层固定,另一端与回转接头6连接固定,内管5的管内与主轴4中的流入孔相通,管外与主轴4中的流出孔相通;加工工艺是内筒2的外周按要求焊上导流板3后,对其内孔作精加工,再与左、右两主轴4压合焊接,再精磨外圆,然后将上述加工好的内筒2和主轴4装入内孔精磨好的、加热过的外筒1内,将外筒1与内筒2焊接,最后,轧辊两端的封板8用于作动平衡后与外筒1点焊式螺栓连接。热载体在轧花轧辊两端用复流式回转接头6通入和流出,热载体在一端进入后沿导流板隔成的导流槽内流到另一端后经导流板缺口折返回原进入端通过回转接头6排出,同样方式,另一端也是如此。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通过螺旋状导流板的引导,并设计成热载体的流入和流出在同一端,形成了热载体折返流程,从而使热载体在流动换热过程中,得到互补,达到轧花轧辊全工作面上温度均匀误差不超过±1℃。本技术的结构也适用非轧花轧辊及其他热轧辊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轧花轧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附图1的B向视图,图3:本技术的导流板安装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导流板、导流槽展开示意图,附图中的图例标记分别表示如下的零部件1-----外筒    2-----内筒       3-----导流板    4-----主轴5-----内管    6-----回转接头   7-----轴承组    8-----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图1、图2、图3和图4的结构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本实施例是应用在一种塑料贴合机的轧花辊,按附图的结构安装各另部件,其外筒1的直径为340mm,外筒1的筒壁厚为22mm,长度为2500mm;内筒2的直径为236mm,壁厚为20.5mm,长度为2180mm;导流板3的厚度为6mm,按两端各三进三出螺旋状安装在内筒2与外筒1之间的导流层中并点焊在内筒2上固定,并在端部折返处留出40mm空隙,以使热载体能折返回流入端流出;两边主轴4的长度分别为500mm和590mm。轧辊内的热载体采用热水,通过控制两端相等流量情况下测其三个定点温度,测得的辊面温度平均值误差≤0.5℃。完全达到本技术的设计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型塑料贴合机上的一种轧花轧辊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1]、内筒[2]、导流板[3]、主轴[4]、内管[5]、回转接头[6]和封板[7]组成,其中:外筒[1]采用锅炉钢板制成,其直径为100-600mm,长度为1200-8000mm,壁厚为10-30mm;内筒[2]采用锅炉钢板制成,其直径为80-480mm,长度为1000-7800mm;导流板[3]采用6mm厚的锅炉钢板制成,其安装是螺旋状垂直环绕在内筒[2]上并按导程、螺距点焊在内筒[2]的外壁上固定,由相邻导流板[3]隔成的导流槽每四条导流槽形成的一股热载体流的流程要求流入和流出在同一端,所以其中间相隔的三条导流板[3]在热载体到端部折返处需留出一定间隙;主轴[4]采用35#钢制成,分置左、右两边的轴承组[7]中,其靠辊中心端的圆周上加工有相邻120°通中心孔的导流孔六个,分两层错开,每层三个,各为流入孔和流出孔,形成轧辊两端都是热载体三进三出;内管[5]安装在主轴[4]的中心通孔内,一端与主轴[4]中心通孔中的导流孔夹层固定,另一端与回转接头[6]连接固定,内管[5]的管内与主轴[4]中的流入孔相通,管外与主轴[4]中的流出孔相通;内筒[2]的内孔与左、右两主轴[4]压合焊接,将上述加工好的内筒[2]和主轴[4]装入内孔精磨好的、加热过的外筒[1]内,将外筒[1]与内筒[2]焊接,最后,轧辊两端的封板[8]用于作动平衡后与外筒[1]点焊式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型塑料贴合机上的一种轧花轧辊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1]、内筒[2]、导流板[3]、主轴[4]、内管[5]、回转接头[6]和封板[7]组成,其中:外筒[1]采用锅炉钢板制成,其直径为100-600mm,长度为1200-8000mm,壁厚为10-30mm;内筒[2]采用锅炉钢板制成,其直径为80-480mm,长度为1000-7800mm;导流板[3]采用6mm厚的锅炉钢板制成,其安装是螺旋状垂直环绕在内筒[2]上并按导程、螺距点焊在内筒[2]的外壁上固定,由相邻导流板[3]隔成的导流槽每四条导流槽形成的一股热载体流的流程要求流入和流出在同一端,所以其中间相隔的三条导流板[3]在热载体到端部折返处需留出一定间隙;主轴[4]采用35#钢制成,分置左、右两边的轴承组[7]中,其靠辊中心端的圆周上加工有相邻120°通中心孔的导流孔六个,分两层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金富林培辉魏宏田
申请(专利权)人:宏轮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