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原工学院专利>正文

织机编织发帘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2410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6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机发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机织发帘:将发丝筒子纱置于织机的纱架上,按照发丝在发丝台面上的运行方向,依次完成经向开口,发丝纬入,经向闭口,同时经铰链组件完成发丝绞链定位;(2)上胶:将步骤(1)编织好的发帘的经纬交织端上胶;(3)刀组勾切:机织发帘经勾刀组进行勾切(4)折边锁边:通过折边装置将勾切后的端部折边对齐并进行锁边;(5)盘装成型:通过联动发条盘卷器将修饰好的发条盘装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省掉排发、打发、档发等工序,能够实现上胶和折边工序一体化生产,工人看台数量大、设备生产效率高、产能大、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机发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机织发帘:将发丝筒子纱置于织机的纱架上,按照发丝在发丝台面上的运行方向,依次完成经向开口,发丝纬入,经向闭口,同时经铰链组件完成发丝绞链定位;(2)上胶:将步骤(1)编织好的发帘的经纬交织端上胶;(3)刀组勾切:机织发帘经勾刀组进行勾切(4)折边锁边:通过折边装置将勾切后的端部折边对齐并进行锁边;(5)盘装成型:通过联动发条盘卷器将修饰好的发条盘装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省掉排发、打发、档发等工序,能够实现上胶和折边工序一体化生产,工人看台数量大、设备生产效率高、产能大、生产成本低。【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制品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织机发帘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发帘受到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制约,生产工序繁多,费时费力,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发帘生产工序繁多及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织机发帘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上胶和折边工序一体化生产、节省生产工序、节省人力资源,极大提闻生广效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织机发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机织发帘:将发丝筒子纱置于织机的纱架上,按照发丝在发丝台面上的运行方向,依次完成经向开口,发丝纬入,经向闭口,同时经铰链组件完成发丝绞链定位;(2)上胶:将步骤(I)编织好的发帘的经纬交织端上胶;(3)刀组勾切:机织发帘经勾刀组进行勾切(4)折边锁边:通过折边装置将勾切后的端部折边对齐并进行锁边;(5)盘装成型:通过联动发条盘卷器将修饰好的发条盘装成型。为了使发帘紧固,所述步骤(I)织机综框上设置至少两组经纱,两组经纱之间距离为 6_8mm。 为了实现上胶和折边的一体化生产,所述上胶设备和折边装置均安装在织机台面上同一侧,织好的发帘经上胶设备上胶,上胶后的发帘经折边装置折边并锁边。为使生产的发帘美观并佩带舒适,所述步骤(4)折边过程包括两道折边,第一道折边是将两道经纱纱线链定位对齐,第二道折边是将第一道折边对齐后的发帘再次对齐。所述织机为有梭织机或无梭织机;有梭有梭织机为单梭织机、多梭织机或片梭织机,无梭织机为剑杆织机、喷水织机或喷气织机,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所述铰链组件具有上胶功能,铰链组件为绞综铰链组件、电子绞链组件、纱罗绞链组件或钩链组件,能够满足不同生产工艺的发帘的生产需求。为了满足客户对不同长度的发帘的需求,所述勾刀组是超声波刀组、激光刀组、滚切刀组或金刚石刀组。所述上胶设备、折边装置、发条盘卷器均用伺服电机驱动,且织机、上胶设备、折边装置、发条盘卷器的线速度均相同,以保证发丝与发帘间张力恒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省掉排发、打发、档发等工序,能够实现上胶和折边工序一体化生产,工人看台数量大、设备生产效率高、产能大、生产成本低、单位利润高、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数量,满足制发领域企业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并且制作的发帘美观、佩戴舒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有梭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片梭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中喷水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中喷气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9中剑杆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0中引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中钩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打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本实施例单梭,包括以下步骤:(1)织发帘:当客户需求单色发丝的发帘宽度为10寸时,将单色发丝筒子纱置于56寸单梭织机的纱架3上,单梭织机综框8右边上设置两组经纱(4根经纱,每组两根)10,两组经纱之间距离为6mm,第二轮回两组经纱在距上一组经纱间距13寸,依次第三轮在距第一组间距15寸,第四轮28寸,第五轮30寸,第六轮43寸,第七轮45寸,第八轮55寸等间隔排布经纱组.按照发丝在发丝台面上的运行方向,梭子带着发丝穿过织口,经纱闭口,打纬后发丝被交织锁紧并定位,同时完成发丝钩链定位;以上运动往复不断,形成总宽度56寸(共计8组10寸发条)的单色连续发帘;(2)上胶:为实现上胶和折边一体化生产,所述上胶设备6和折边装置5均安装在单梭织机台面上同一侧,将步骤(I)织好的发帘的经纬交织端上胶;(3)在相应位子按10寸发条长度要求分切(4)折边锁边:上胶后的发帘通过折边装置将上胶后的端部折边对齐并进行锁边,为了使发帘美观、佩带舒适;折边过程包括两道折边,第一道折边是将两道纱线链定位对齐,第二道折边是将第一道折边对齐后的发帘再次对齐(5)盘装成型:通过联动发条盘卷器7将修饰好的发条盘装成型,便于存放、分切与封装。为保证发丝与发帘间张力恒定,上胶辊、折边机、发条盘卷器均用伺服电机驱动,且单梭织机、上胶辊、折边机、发条盘卷器的线速度均相同;将钩链定位好的发帘经设置在单梭织机上的滚切刀组对发帘进行勾切为宽度为10寸的发帘,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实施例2 本实施例多梭织机发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编织发帘:当客户需求红、黄间隔1.5厘米的发帘宽度为10寸时,将红色发丝筒子纱I和黄色发丝筒子纱2,分别置于56寸多梭织机的纱架上,多梭织机综框8右边上设置两组经纱(4根经纱,每组两根)10,两组经纱之间距离为6mm,第二轮回两组经纱在距上一组经纱间距13寸,依次第三轮在距第一组间距15寸,第四轮28寸,第五轮30寸,第六轮43寸,第七轮45寸,第八轮55寸等间隔排布经纱组.按照发丝在发丝台面上的运行方向,梭子带着发丝穿过织口,经纱闭口,打纬后发丝被交织锁紧并定位,同时完成发丝钩链定位;以上运动往复不断,引纬60次后换梭更换颜色,形成总宽度56寸(共计8组10寸发条)红、黄间隔1.5厘米宽的连续发帘;(2)上胶:为实现上胶和折边一体化生产,所述上胶设备和折边装置均安装在多梭织机台面上同一侧,将步骤(I)编织好的发帘的经纬交织端上胶;(3)在相应位子按10寸发条长度要求分切(4)折边锁边:上胶后的发帘通过折边装置将上胶后的端部折边对齐并进行锁边,为了使发帘美观、佩带舒适;折边过程包括两道折边,第一道折边是将两道纱线链定位对齐,第二道折边是将第一道折边对齐后的发帘再次对齐(5)盘装成型:通过联动发条盘卷器将修饰好的发条盘装成型,便于存放、分切与封装。为保证发丝与发帘间张力恒定,上胶辊、折边机、发条盘卷器均用伺服电机驱动,且多梭织机、上胶辊、折边机、发条盘卷器的线速度均相同;将钩链定位好的发帘经设置在多梭织机上的金刚石刀组对发帘进行勾切为宽度为10寸的发帘,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实施例3 本实施例剑杆织机发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机织发帘:当客户需求红-宗-黄无间隔8色的发帘宽度为11寸时,将红色发丝筒子纱1、黄色发丝筒子纱2和宗色发丝筒子纱9分别置于56寸剑杆织机的纱架上,剑杆织机综框8右边上设置两组经纱(4根经纱,每组两根)10,两组经纱之间距离为6mm,第二轮回两组经纱在距上一组经纱间距13寸,依次第三轮在距第一组间距15寸,第四轮28寸,第五轮30寸,第六轮43寸,第七轮45寸,第八轮55寸等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机编织发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机织发帘:将发丝筒子纱置于织机的纱架上,按照发丝在发丝台面上的运行方向,依次完成经向开口,发丝纬入,经向闭口,同时经铰链组件完成发丝绞链定位;(2)上胶:将步骤(1)编织好的发帘的经纬交织端上胶;(3)刀组勾切:机织发帘经勾刀组进行勾切(4)折边锁边:通过折边装置将勾切后的端部折边对齐并进行锁边;(5)盘装成型:通过联动发条盘卷器将修饰好的发条盘装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迎晨吴红艳张夏楠陈泽铭周淑雯李文旺张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