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0993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2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光器,其生产率和经济性优异、且一体化地具备能够抑制成为画质降低原因的漫射光的遮光膜。滤光器(100)被用于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内置有来自被摄物体或光源的光入射的摄像元件。滤光器(100)具有:配置在被摄物体或光源与摄像元件之间且对入射光具有透射性的滤光器主体(10);以及一体地形成于滤光器主体(10)的至少一面的框状遮光膜(20)。框状遮光膜(20)满足下述(1)和/或(2)的条件。(1)俯视的情况下在框状遮光膜(20)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凹凸(22),(2)在所述框状遮光膜(20)的内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薄壁部(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光器,其生产率和经济性优异、且一体化地具备能够抑制成为画质降低原因的漫射光的遮光膜。滤光器(100)被用于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内置有来自被摄物体或光源的光入射的摄像元件。滤光器(100)具有:配置在被摄物体或光源与摄像元件之间且对入射光具有透射性的滤光器主体(10);以及一体地形成于滤光器主体(10)的至少一面的框状遮光膜(20)。框状遮光膜(20)满足下述(1)和/或(2)的条件。(1)俯视的情况下在框状遮光膜(20)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凹凸(22),(2)在所述框状遮光膜(20)的内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薄壁部(23)。【专利说明】滤光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光器。
技术介绍
在应用CO)(电荷稱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M0S图像传感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中,为了良好地再现色调、且获得鲜明的图像,将具有各种光学功能的滤波器(滤光器)配置于摄像透镜与固体摄像元件之间等。其代表性的例子是为了将固体摄像元件的光谱灵敏度补正为人的可见度而遮蔽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光的滤光器(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通常配置在摄像透镜与固体摄像元件之间。另外,摄像装置中配置有所谓被称为光圈的遮蔽构件,其用于调节进入的光量来防止摄像元件因受光而生成的电荷饱和而不能摄像,或截止来自摄像装置内的透镜、传感器等光学构件、其保持构件等由反射、散射导致的漫射光。近年来应用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向小型化发展,逐渐搭载于手机等小型电子器材。于是,最近对于这种电子器材自身的小型化、高功能化的要求提高,与其相伴地摄像装置也要求更加小型化。作为实现摄像装置小型化的方法,例如已知在滤光器一体化地设置作为遮光构件发挥功能的黑色被覆件(遮光膜)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方法中,不需要用于配置光圈的空间,能够使装置小型化。而且,也实现了部件数的削减、以及由其带来的组装工序的简化。然而,对于如上所述将黑色被覆件一体化而成的滤光器,在黑色被覆件与光透射的开口部分的边界附近发生光衍射的现象,有时不需要的光向摄像元件入射而使画质降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81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光器,其生产率和经济性优异、且一体化地具备能够抑制成为画质降低原因的漫射光的遮光膜。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滤光器被用于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内置有来自被摄物体或光源的光入射的摄像元件,该滤光器的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所述被摄物体或光源与所述摄像元件之间且对所述入射光具有透射性的滤光器主体,以及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滤光器主体的至少一面的框状遮光膜;所述框状遮光膜满足下述(I)和/或(2)的条件。(I)俯视的情况下在所述框状遮光膜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凹凸,(2)在所述框状遮光膜的内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薄壁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滤光器,其生产率和经济性优异、且一体化地具备能够抑制成为画质降低原因的漫射光的遮光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滤光器的截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由图1所示的滤光器带来的衍射抑制效果的截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由图1所示的滤光器带来的衍射抑制效果的截面图。图5:是将图1所示的滤光器的重要部分放大显示的俯视图。图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测定的遮光膜凸部高度的图。图6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测定的遮光膜形成间隔(间距)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图13:是概略地表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滤光器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图14A:是将实施例中形成的遮光膜的利用光学显微镜得到的拍摄照片复制的图。图14B:是将图14A的拍摄照片放大的照片的复制图。图15:是将实施例中形成的遮光膜的透射率分布与其测定位置一同示出的图。图16:是表示对于实施例中形成的遮光膜测定而得的透射光光量(强度)分布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说明基于附图进行说明,但这些附图是为图解而提供的,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附图任何限定。另外,各图中对于共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符号。图1是概略地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的俯视图,图2是其截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100具备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主体(以下也简称为“滤光器主体”)10、以及一体地形成于其一个主面的框状遮光膜(以下也简称为“遮光膜”)20。滤光器主体10具有透明基材11、紫外.红外光反射膜12、和防反射膜13,所述紫外.红外光反射膜12形成于该透明基材11的一个主面且由可见波长区域的光透射、但紫外波长区域和红外波长区域的光反射的电介质多层膜构成,所述防反射膜13形成于透明基材11的另一主面。遮光膜20由含有炭黑、钛黑等无机或者有机着色剂的遮光性树脂形成于滤光器主体10的紫外.红外光反射膜12侧的主面。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经紫外波长区域等光的照射而固化的光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均能使用。在此,所谓“遮光性”,主要是指通过吸收光来遮断光透射的性质。在将本实施方式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100用于如后所述的内置有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时,由具有这种遮光性的光固化性树脂构成的遮光膜20作为调节向摄像元件入射的光的量、或截止漫射光的所谓光圈而发挥功能。对于该框状的遮光膜20,于其内周面形成有微细的凹凸22,并且沿其内周面形成有薄壁部23。凹凸22和薄壁部23具有以下作用:抑制作为以往课题的、在遮光膜20与光透射的开口部分的边界附近光衍射而形成漫射光从而对图像造成不良影响。应予说明,凹凸22和薄壁部23可以仅设置任一个。在此,对于由凹凸22和薄壁部23带来的光衍射抑制效果进行说明。图3是概括地表示使光入射到具备没有形成凹凸22和薄壁部23的以往遮光膜20A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时,遮光膜20A与其附近的光透射、和其透射过的光量的图。另夕卜,图4是概括地表示使光入射到具备如图1所示的形成有凹凸22和薄壁部23的遮光膜20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100时,遮光膜20与其附近的光透射、和其透射过的光量的图。如图3所示,当为以往型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时,光在遮光膜20A的内侧端缘或其附近衍射,在接受了该光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光的强度形成分布,图像周边部的品质降低。与此相对,当为本实施方式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时,如图4所示,虽然光在遮光膜20的内侧端缘衍射,但衍射光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被多重化,光的强度变得均匀化。因此获得实质上难以识别漫射光的图像。另外,当为以往型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器时,在与遮光膜20A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光器,被用于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内置有来自被摄物体或光源的光入射的摄像元件,所述滤光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滤光器主体,配置在所述被摄物体或光源与所述摄像元件之间,对所述入射光具有透射性,以及框状遮光膜,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滤光器主体的至少一面;所述框状遮光膜满足下述(1)和/或(2)的条件,(1)俯视的情况下在所述框状遮光膜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凹凸,(2)在所述框状遮光膜的内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薄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淳梅田悟史木梨勉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