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永濬专利>正文

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0821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介于引擎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进气软管中,设有自动叶片式涡轮,该自动叶片式涡轮具有对应进气软管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容置空间,而容置空间具有朝壳体两端延伸的芯轴,其中,该自动叶片式涡轮设有多个旋转组件及多个风扇叶片,该旋转组件与风扇相互装设,且穿设于芯轴,并经由壳体两端置入于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动叶片式涡轮组装于进气软管,让空气滤清器传递给引擎的空气,能经由风扇叶片的转动,提高空气中单位体积的含氧量,并使引擎能将石化燃料完全燃烧并提高引擎的效能,且有效降低引擎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介于引擎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进气软管中,设有自动叶片式涡轮,该自动叶片式涡轮具有对应进气软管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容置空间,而容置空间具有朝壳体两端延伸的芯轴,其中,该自动叶片式涡轮设有多个旋转组件及多个风扇叶片,该旋转组件与风扇相互装设,且穿设于芯轴,并经由壳体两端置入于容置空间。本技术通过自动叶片式涡轮组装于进气软管,让空气滤清器传递给引擎的空气,能经由风扇叶片的转动,提高空气中单位体积的含氧量,并使引擎能将石化燃料完全燃烧并提高引擎的效能,且有效降低引擎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专利说明】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将自动叶片式涡轮装设于引擎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进气软管内部的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特别是一种提高空气含氧量并使引擎将石化燃料完全燃烧并加以提升引擎效能的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
技术介绍
石化燃料为目前最方便且能快速提供动力来源的一种燃料,因此航天科技、车辆、船舰、发电机等,皆利用石化燃料来驱使引擎动作而产生动力,但随着汽油或燃料用油等石化燃料的用量日趋增加,而使地球上蕴藏量日益减少,造成各个用油国的购油成本逐年增加。其中,一般车辆的油箱及油管回路会吸附杂质,因而导致油分子因吸附杂质而变粗,相对使得油分子团无法保有原有的纯度,使得油分子团无法细化而被完全燃烧,因而产生耗油及排放黑烟而破坏环境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能同时兼具节省汽油及燃料用油的使用及环保结果,已成为现今世界最重视的问题。请参照图1所示,为市面上发展出一种设置于进气软管的现有涡轮增压结构1,所述传统涡轮增压结构1设有一圆管10,并于圆管10内设有一轴座11,且轴座11向外延伸多个连接于所述圆管10内缘的支架12,另于轴座11上设有一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组接一风扇叶片14。当引擎处于进气行程时,活塞往复运动使汽缸内产生真空,让引擎与空气滤清器产生压力差,利用此压力差形成吸力,使进气软管内的空气压缩前进,在通过所述马达14转动风扇叶片16,增加空气流动效率,以减少引擎燃烧所需空气不足的问题。然而,所述传统涡轮增压结构10虽然可以解决引擎进气量不足的问题,但产生的气流进气不足且不稳定,以至于吸入引擎的空气无法与燃料充分搅拌混合而燃烧不完全,进而使引擎动力无法完全发挥。因此,所有车辆皆会延迟起步、耗油及在加速的能力降低。有鉴于此,传统涡轮增压结构在进气软管的使用上仍有不足之处,实有改良创新涡轮增压结构的必要,以提高空气的含氧量并使引擎能将石化燃料完全燃烧,达到增加引擎效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动叶片式涡轮装设于进气软管,让空气滤清器经由进气软管传递给引擎的空气,能经由风扇叶片的转动,提高空气中单位体积的含氧量,并使引擎能将石化燃料完全燃烧并提高引擎的效能,且有效降低引擎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自动式叶片涡轮内含有多个风扇叶片,使进气软管内产生高回压,进而使引擎产生高扭力。为达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是在介于引擎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进气软管中,设有一自动叶片式涡轮,所述自动叶片式涡轮具有一对应所述进气软管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及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而所述容置空间设有一朝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延伸的芯轴,且所述芯轴朝所述壳体内缘形成至少一固定组件,并且所述芯轴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中:所述自动叶片式涡轮还设有多个具有一第一外壁与一第一内壁的旋转组件及多个具有一第二内壁的风扇叶片,所述旋转组件穿设于所述风扇叶片的第二内壁,使所述旋转组件的第一外壁与所述风扇叶片的第二内壁相互接触,而所述旋转组件的第一内壁组接于所述芯轴,进而使所述旋转组件与风扇叶片经由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置入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风扇叶片配合所述旋转组件呈现同方向的旋转运动。所述的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其中:所述旋转组件设为一轴承。所述的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其中:所述多个风扇叶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呈现串联形式的排列设置。所述的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其中:所述自动叶片式涡轮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垫片,所述垫片组接于所述芯轴,并位于所述风扇叶片与风扇叶片之间。所述的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其中:所述自动叶片式涡轮设有两个分别组接于所述芯轴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阻挡组件。本技术特点在于:通过自动叶片式涡轮装设于进气软管,让空气滤清器经由进气软管传输给引擎的空气,能通过风扇叶片的转动,提高空气中单位体积的含氧量,并使引擎能将石化燃料完全燃烧以提高引擎的效能,且有效降低引擎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以及,自动式叶片涡轮内含有多个风扇叶片,使进气软管内产生高回压,进而使引擎产生高扭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涡轮增压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的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叶片式涡轮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的运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自动叶片式涡轮添加风扇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位于进气软管添加自动叶片式涡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传统涡轮增压结构;10_圆管;11_轴座;12_支架;13_转动轴;14_风扇叶片;2-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20_引擎;30_空气滤清器;40_进气软管;50-自动叶片式涡轮;51_壳体;511_容置空间;512_第一开口 ;513_第二开口 ;514_芯轴;515-固定组件;516_第一端;517_第二端;52_旋转组件;521_第一外壁;522_第一内壁;523-轴承;53_风扇叶片;531_第二内壁;54_阻挡组件;55_垫片。【具体实施方式】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技术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2于引擎20与空气滤清器30之间的进气软管40中,设有一自动叶片式涡轮50。如图所示,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叶片式涡轮50具有一对应于所述进气软管40的壳体51,所述壳体51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511及具有一与所述容置空间511相通的第一开口 512与第二开口 513,而所述容置空间511设有一朝所述第一开口 512与第二开口 513延伸的芯轴514,且所述芯轴514朝所述壳体51内缘形成至少一固定组件515,并具有一第一端516与第二端517。本技术特点在于,所述自动叶片式涡轮50设有多个具有一第一外壁521与一第一内壁522的旋转组件52及多个具有一第二内壁531的风扇叶片53,所述旋转组件52穿设于所述风扇叶片53的第二内壁531,使所述旋转组件52的第一外壁521与所述风扇叶片53的第二内壁531相互接触,而所述旋转组件52的第一内壁522组接于所述芯轴514,进而使所述旋转组件52与风扇叶片53经由所述第一开口 512与第二开口 513置入于所述容置空间511。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于实施例具体应用,当所述引擎20处于进气流程时,位于所述引擎20内部的活塞(图未示)会开始进行往复运动,并使所述空气滤清器30与引擎20产生压力差,使空气由所述空气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叶片式涡轮结构系统,是在介于引擎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进气软管中,设有一自动叶片式涡轮,所述自动叶片式涡轮具有一对应所述进气软管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及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而所述容置空间设有一朝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延伸的芯轴,且所述芯轴朝所述壳体内缘形成至少一固定组件,并且所述芯轴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叶片式涡轮还设有多个具有一第一外壁与一第一内壁的旋转组件及多个具有一第二内壁的风扇叶片,所述旋转组件穿设于所述风扇叶片的第二内壁,使所述旋转组件的第一外壁与所述风扇叶片的第二内壁相互接触,而所述旋转组件的第一内壁组接于所述芯轴,进而使所述旋转组件与风扇叶片经由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置入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风扇叶片配合所述旋转组件呈现同方向的旋转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濬
申请(专利权)人:许永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