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897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0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翻转机构,包括基座、顶紧装置以及待加工件夹持装置,所述顶紧装置由可水平移动的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组成,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上分别固定有一支撑架,支撑架设有轴套孔,所述待加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左夹轴和右夹轴,左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可随支撑架水平移动,右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与一旋转气缸连接,右夹轴可随旋转气缸旋转以及随对应的支撑架水平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将待加工件夹持装置转动的轴心设置固定,以保证待加工件在旋转后重心不发生改变,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可任一角度翻转,且翻转效率高;翻转过程并不会对待加工件的外观品质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翻转机构,包括基座、顶紧装置以及待加工件夹持装置,所述顶紧装置由可水平移动的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组成,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上分别固定有一支撑架,支撑架设有轴套孔,所述待加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左夹轴和右夹轴,左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可随支撑架水平移动,右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与一旋转气缸连接,右夹轴可随旋转气缸旋转以及随对应的支撑架水平移动。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将待加工件夹持装置转动的轴心设置固定,以保证待加工件在旋转后重心不发生改变,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可任一角度翻转,且翻转效率高;翻转过程并不会对待加工件的外观品质产生影响。【专利说明】一种自动翻转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翻转机构,特别是指针对非对称物料而设计的自动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产品在完成一面的加工后,常需要对其进行旋转,便于加工设备对其另外的表面进行加工。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对待加工件进行翻转。这种作业方式需要在工位安排专人,加大了成本投入。而且,手动翻转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再者,手动翻转还存在稳定性差以及漏翻的风险。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本领域技术人员尝试借助自动翻转设备实现对待加工料的翻转。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21988.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翻转机,其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部的翻转部件以及驱动所述的翻转部件翻转的驱动部件,所述的翻转部件包括一对能够沿同一转轴进行翻转的翻转臂,一对所述的翻转臂相接近垂直的设置,工件能够交替的放置在呈水平状态下的一个翻转臂上。本专利技术通过翻转部件完成对转子/定子的简单搬运,克服了由于加工重量增加而造成的搬运困难,其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但是,该专利技术披露的自动翻转机只能实现90度翻转,且翻转过程存在对待加工料撞损的风险。在上述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始采用智能机械手拾取待加工件进行翻转,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多角度翻转,且不存在撞损风险。但是,机械手在翻转过程中,中心会发生偏移,使得不规则形状的待加工件被旋转后重心产生变化,导致其进入下一工序由于定位不准确而加工精度受影响。另外,为了保证待加工件不易脱落,机械手需要大面积与代加工件接触且施加一定的夹持力,这将对待加工件的外观品质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翻转机构,该自动翻转机构工作效率高、对待加工件无损坏且针对不规则待加工件的翻转精度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自动翻转机构,包括基座、顶紧装置以及待加工件夹持装置,所述顶紧装置由可水平移动的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组成,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上分别固定有一支撑架,支撑架设有轴套孔,所述待加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左夹轴和右夹轴,左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可随支撑架水平移动,右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与一旋转气缸连接,右夹轴可随旋转气缸旋转以及随对应的支撑架水平移动。作为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左夹轴与轴套孔之间设有弹簧。具体的,所述支撑架呈L状,其中一平面通过螺钉固定在左顶紧块或右顶紧块上。更具体的,所述左夹轴和右夹轴均由轴体以及与轴体一体连接的卡槽组成,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与待加工件边缘形状匹配的凸块。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将待加工件夹持装置转动的轴心设置固定,以保证待加工件在旋转后重心不发生改变,提高了加工的精度。(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翻转机构利用转动轴驱动待加工件可任一角度翻转,翻转角度不受限制,且翻转效率高。(3)本专利技术通过左夹轴和右夹轴与待加工件的侧边接触以固定待加工件,翻转过程并不会对待加工件的外观品质产生影响。(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左夹轴与轴套孔之间设置弹簧,提高了本翻转机构在加工过程中的缓冲性能,降低了待加工件夹持装置对待加工件的冲击力。(5)本专利技术夹轴的卡槽根据不同待加工件的形状进行过特殊设计,提高了夹持稳固性。(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翻转机构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夹持与翻转一体化作业,降低了成本,并进一步提闻了生广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翻转机构,包括基座1、由左顶紧块2和右顶紧块3组成的顶紧装置、以及由左夹轴6和右夹轴7组成的待加工件夹持装置。左顶紧块2上固定有支撑架4,右顶紧块3上固定有支撑架5,其中支撑架4和支撑架5呈L状,支撑架4中的水平面9通过螺钉固定在左顶紧块2上,支撑架5中的水平面通过螺钉固定在右顶紧块3上。支撑架4和支撑架5上分别设有轴套孔,左夹轴6的一端穿透支撑架4上的轴套孔并可沿轴套孔任一角度旋转,右夹轴7的一端穿透支撑架5上的轴套孔并可沿轴套孔任一角度旋转。并且,左夹轴6在横向和纵向均被支撑架4限定,右夹轴7在横向和纵向均被支撑架5限定,以使左夹轴6和右夹轴7在旋转过程中,重心不变。另外,右夹轴7的端部还连接有旋转气缸8,右夹轴7可随旋转气缸8旋转;左夹轴6与轴套孔之间还设有起缓冲作用的弹簧。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首先,左顶紧块2驱动左夹轴6水平向左移动,右顶紧块3驱动右夹轴7水平向右移动,为输送待加工件13预留空间;然后,机械手将待加工件13移至待加工件13预留空间内;接下来,顶紧块2驱动左夹轴6水平向左移动,右顶紧块3驱动右夹轴7水平向右移动,将待加工件13的两端固定;在待加工件13被左夹轴6和右夹轴7固定后,机械手松开并复位;最后,在旋转气缸8的驱动下,右夹轴7带动待加工件13旋转一定角度,而左夹轴6作为从动轴,也跟随待加工件13旋转。在完成旋转后,左夹轴6和右夹轴7松开,待加工件13被输送至下一工序完成对应加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夹持稳固性,如图2所示,左夹轴和右夹轴均由轴体10以及与轴体10 —体连接的卡槽11组成,卡槽内11设置有与待加工件边缘形状匹配的凸块1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顶紧装置以及待加工件夹持装置,所述顶紧装置由可水平移动的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组成,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上分别固定有一支撑架,支撑架设有轴套孔,所述待加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左夹轴和右夹轴,左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可随支撑架水平移动,右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与一旋转气缸连接,右夹轴可随旋转气缸旋转以及随对应的支撑架水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轴与轴套孔之间设有弹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呈L状,其中一平面通过螺钉固定在左顶紧块或右顶紧块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轴和右夹轴均由轴体以及与轴体一体连接的卡槽组成,所述卡槽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顶紧装置以及待加工件夹持装置,所述顶紧装置由可水平移动的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组成,左顶紧块和右顶紧块上分别固定有一支撑架,支撑架设有轴套孔,所述待加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左夹轴和右夹轴,左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可随支撑架水平移动,右夹轴的一端穿透对应支撑架上的轴套孔并与一旋转气缸连接,右夹轴可随旋转气缸旋转以及随对应的支撑架水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黄妙青邓广易陈兴平蒋宗健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三协精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