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防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9710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9 23:12
车辆防盗装置(60)由下述部分构成:箱状的壳体(132),其在底部(161)具有供空气进出的孔部(173);工作显示部件(170),其中心配置在从孔部(173)的中心延伸的垂线上,且其利用从孔部(173)插入的工具(176)被固定于壳体的顶部(162),并将工作状态传递至壳体(132)外;和基板(67),其内置于壳体(132),且安装有使工作显示部件(170)工作的电子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车辆防盗装置(60)由下述部分构成:箱状的壳体(132),其在底部(161)具有供空气进出的孔部(173);工作显示部件(170),其中心配置在从孔部(173)的中心延伸的垂线上,且其利用从孔部(173)插入的工具(176)被固定于壳体的顶部(162),并将工作状态传递至壳体(132)外;和基板(67),其内置于壳体(132),且安装有使工作显示部件(170)工作的电子器件。【专利说明】车辆防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防盗装置。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搭载于车辆以防止车辆遭受盗窃损失的车辆防盗装置。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车辆防盗装置利用传感器检测车辆的异常。传感器检测出的异常信号被发送至控制部。发送至控制部的异常信号通过手机通信部被发送至基站。从基站通过手机网络通报至监控中心的异常信号被与位置信息等一起向车辆使用者的手机进行通报,由此防止车辆被盗。车辆防盗装置具备工作显示部件。该工作显示部件用于显示车辆防盗装置的工作状态。虽然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没有显示,但是工作显示部件安装于车辆防盗装置的壳体。工作显示部件从壳体的外侧进行安装。通常,将工作显示部件从壳体的外侧嵌入壳体,并利用粘接剂等进行固定。由于粘接剂等的剩余量残留在壳体的外表面,因此需要用于将粘接剂等的剩余量除去的清洁工序。关于这一点,如果将工作显示部件从壳体的内侧嵌入壳体,则粘接剂等的剩余量不会露出至壳体的外表面,从而能够省去清洁工序。可是,在以机动二轮车为代表的小型车辆中,部件的搭载空间受到限制。如果考虑搭载于这样的小型车辆,则希望防盗装置为小型的装置。在小型的防盗装置中使用的壳体必然变小。如果欲从小的壳体的内侧嵌入工作显示部件,则组装作业变得烦杂,其结果是防盗装置的制造成本升高。因此,在小型车辆用防盗装置中,要求这样的技术:通过省去附加的工序或烦杂的组装作业,能够降低防盗装置的制造成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2750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防盗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防盗装置,其搭载于车辆以防止车辆被盗,其中,所述车辆防盗装置由下述部分构成:箱状的壳体,其在底部具有供空气进出的孔部;工作显示部件,其中心配置在从孔部的中心延伸的垂线上,且其利用从孔部插入的工具被固定于壳体的顶部,并将工作状态传递至壳体外;和基板,其内置于壳体,且安装有使工作显示部件工作的电子器件。优选的是,工作显示部件由发光元件和树脂透镜构成,所述发光元件安装于基板,所述树脂透镜熔接于顶部,供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通过。优选的是,在壳体内还收纳有用于对基板供电的专用电池,壳体由主体部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该主体部的盖部件构成,以使该电池和基板能够进出,发光元件在接近盖部件的部位设置于基板。优选的是,主体部还在与盖部件之间具有密封部件。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权利要求1中,在壳体的顶部固定有工作显示部件,该工作显示部件的中心配置在从孔部的中心延伸的垂线上。利用从在壳体的底部设置的孔部插入的工具将工作显示部件固定于壳体的顶部。能够使工具笔直地与工作显示部件接触。其结果是,能够将工作显示部件容易地组装至壳体,从而能够降低防盗装置的制造成本。在权利要求2中,工作显示部件由发光元件和熔接于顶部以使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通过的树脂透镜构成。工作显示部件以玻璃球包围灯丝而成。可以是灯泡。可是,由于玻璃球较大,因此在顶部开设的设定孔不可避免地变大。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玻璃球和发光体分离,并且,使玻璃球为树脂透镜,使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如果是树脂透镜单体,则能够使开设于顶部的设定孔形成为较小的直径。如果是小直径的设定孔,则容易对该设定孔谋求防水对策。在权利要求3中,发光元件在接近盖部件的部位设置于基板。从壳体的主体部卸下盖体,从主体部将基板稍微拉出。这样,发光元件露出至主体部的外部。仅通过将基板稍微拉出,就能够用眼睛确认发光元件。由于无需将整个基板从主体部拉出,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发光元件的检查作业。在权利要求4中,主体部还在与盖部件之间具有密封部件。利用密封部件的密封作用,能够防止水通过主体部和盖部件之间而侵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防盗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图1的重要部位立体图。图3是该防盗装置及其周边部的框图。图4是该防盗装置及其周边部的电路图。图5是用于说明该防盗装置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孔部和树脂透镜的位置关系的壳体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使树脂透镜熔接于壳体的顺序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首先,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对于机动二轮车10,前叉12设置于车架11的前部,前轮13设置于该前叉12的下端,摆臂14从车架11向车辆后方延伸,后轮15设置于该摆臂14的车辆后端。在前轮13与后轮15之间配置有发动机16。发动机16悬吊于车架11。在发动机16的气缸部21连接有供给混合气的进气系统23和排出废气的排气系统24。在前轮13和后轮15之间,供乘客横跨乘坐的座椅17安装于车架11。车架11由下述部分构成:转向立管31 ;主车架32,其从该转向立管31向车辆后方延伸;座椅横档33,其从该主车架32向车辆后方延伸;下车架34,其从转向立管31向车辆斜后下方延伸,然后向车辆后方延伸;中间车架35,其从主车架32向该下车架34的车辆后端延伸并连结;和后车架36,其从该中间车架35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并与座椅横档33的车辆后部连结。前叉12被转向立管31支承成能够转向。在前叉12的上端安装有转向把手41,在前叉12的下端安装有前轮13。在转向把手41和座椅17之间且发动机16的上方配置有燃料箱42。燃料箱42支承于主车架32。在中间车架35的下部,支承摆臂14的枢轴43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摆臂14向车辆后方延伸,并支承后轮15。用于遮蔽前轮13带起的泥的前挡泥板46安装于前叉12的下部,前罩47设置于前叉12的上部,前照灯48安装于该前罩的前表面,前转向灯50安装于前罩47的侧部。喇叭52安装于下车架34。另外,用于遮蔽后轮15带起的泥的后挡泥板45安装于座椅横档33,停车灯53朝向车辆后方安装于该后挡泥板45,并且,后转向灯51安装于车宽方向侧方。在座椅横档33的车辆后部配置有防盗装置60,该防盗装置60在车辆遭到盗窃时检测出车辆的异常并向外部报告。在防盗装置60的车辆后方,在座椅横档33上安装有乘客能够抓住的扶手杆54。接下来,对防盗装置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且在座椅横档的上表面33a安装有防盗装置60。防盗装置60被焊接于座椅横档的上表面33a的支承撑条65支承。覆盖防盗装置60的外侧的箱状的壳体132以其周围被弹性部件131包住的方式被纵横交错地包围。弹性部件131安装于支承撑条65,该支承撑条65焊接于座椅横档的上表面33a。接下来,对防盗装置及其周边部的框图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防盗装置60包括基板67。在该基板67上安装有大量的电子器件。基板67以下述部分为主要结构:加速度传感器71,其用于检测施加于鞍乘型车辆(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防盗装置,其搭载于车辆以防止所述车辆被盗,其中,所述车辆防盗装置由下述部分构成:箱状的壳体,所述箱状的壳体在底部具有供空气进出的孔部;工作显示部件,所述工作显示部件的中心配置在从所述孔部的中心延伸的垂线上,所述工作显示部件利用从所述孔部插入的工具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并将工作状态传递至所述壳体外;和基板,所述基板内置于所述壳体,并安装有使所述工作显示部件工作的电子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野健志山手直之平方良明津坂仁W·阿尔维斯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科世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