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9169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其包括气缸组件、调节组件、扭块、扭块安装板、转接装置和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连接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扭块;所述调节组件同时固定在所述转接装置和所述扭块安装板上;所述线缆切剥机设有切刀组件,所述切刀组件上设有导向块与扭块通过转接装置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上钮块与下扭块的开合与切刀组件同步,上钮块与下扭块之间的间距跟随切刀与剥刀的运动自动调整;且其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线缆,通过调节旋钮调整上钮块与下扭块之间的间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其包括气缸组件、调节组件、扭块、扭块安装板、转接装置和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连接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扭块;所述调节组件同时固定在所述转接装置和所述扭块安装板上;所述线缆切剥机设有切刀组件,所述切刀组件上设有导向块与扭块通过转接装置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上钮块与下扭块的开合与切刀组件同步,上钮块与下扭块之间的间距跟随切刀与剥刀的运动自动调整;且其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线缆,通过调节旋钮调整上钮块与下扭块之间的间隙。【专利说明】一种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线束加工领域,经常要对加工好的线芯进行沾锡,为保证沾锡时,线芯不会出现散头现象,往往要求沾锡前,线芯要先扭紧,因此,扭线装置功能的好坏成了影响沾锡效果的重要条件。随着线束加工行业的高速发展,扭线装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市场上也出现不同功能需求的扭线装置。常见的如图1所示,其包括调节扭线板1A、活动扭线板2A、导向板3A、连杆机构4A、气缸5A和线缆6A,其安装在线缆切剥机的安装底板7A上,线缆6A经线缆切剥机进行切剥加工后,线缆6A位于调节扭线板IA的下方,这时,气缸5A在程序的控制下,往前运动带动了连杆机构的转动,实现活动扭线板2A沿着导向板3A坡度向上闭合并向内滑动,而调节扭线板IA向外滑动,使其相对错位运动,这样半剥的线芯随着线皮被扭紧了,如图2所示;上述扭线装置的缺点在于:活动扭线板、调节扭线板分别与安装底板形成一定角度,线缆的线芯扭紧后,线皮有时会无法及时脱落,卡在活动扭线板和调节扭线板之间,造成气缸无法往复运动;另外,该装置活动扭线板和调节扭线板的行程较短,只能加工较细的线缆,扭线范围较窄。故有必要设计一款新的扭线装置来弥补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缆的线芯扭紧后,线皮卡在活动扭线板和调节扭线板之间,导致气缸无法往复运动的缺陷。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上钮块与下扭块的开合与切刀组件同步,上钮块与下扭块之间的间距跟随切刀与剥刀的运动自动调整;且其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线缆,通过调节旋钮调整上钮块与下扭块之间的间隙。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其包括气缸组件、调节组件、扭块、扭块安装板、转接装置和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连接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扭块;所述线缆切剥机设有切刀组件,所述切刀组件上设有上导向块和下导向块;所述扭块包括上扭块和下扭块,且所述上扭块、所述下扭块分别固定在所述连动装置上,且所述上扭块与所述下扭块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扭块安装板包括第一扭块安装板和第二扭块安装板,所述第一扭块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上扭块上,所述第二扭块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下扭块上;所述转接装置包括第一转接块和第二转接块,所述第一转接块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扭块安装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导向块上;所述第二转接块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扭块安装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导向块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旋钮、调节间隙轴和调节间隙板,所述调节间隙轴一端接触所述上扭块,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所述调节间隙轴连接在所述调节间隙板上,所述调节间隙板通过所述调节间隙轴固定在所述上扭块上方。进一步,所述连动装置包括摆动块、摆块组件、滑块和滑槽,所述摆动块固定在所述气缸组件上;所述摆块组件包括摆块和摆块安装座,所述摆块安装座一端固定所述摆块,其另一端固定所述摆动块;所述摆块远离所述摆块安装座一侧固定有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一销轴上,所述第二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二销轴上;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一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上扭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滑槽上,所述下扭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滑槽上。进一步,所述气缸组件上固定有接头,所述摆动块固定在所述接头上。进一步,所述连动装置进一步设有固定销和螺母,所述接头中间设有通孔,所述摆动块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固定销同时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穿孔中,且所述固定销与所述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连动装置上进一步设有转动轴,所述摆块安装座上设有凹槽,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穿孔内,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摆块上。进一步,所述摆动块与所述摆块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摆块与所述摆块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二轴承。进一步,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安装块、气缸座和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块包括第一气缸安装块和第二气缸安装块,且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块与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块相互垂直,所述气缸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块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座上。进一步,所述扭线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块上,且所述摆块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进一步,所述摆块与所述摆动块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直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连动装置的设置,将上钮板、下钮板分别固定在摆块的两端,摆块通过转动轴固定在摆动块一侧,摆动块通过接头固定在气缸上,故通过气缸向上运动,即可带动摆动块随之向上旋转,由于摆块与摆动块相对固定,故摆动块带动摆块也转动一定角度,并通过第一滑块推动第一滑槽向外运动,第二滑块推动第二滑槽向内运动,这样就实现了上扭块的向外运动和下扭板的向内运动,达到了把线芯扭紧的功能。(2)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组件,旋转调节旋钮时,便可带动调节间隙板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转接板也同步向上或向下运动,因第一转接板通过螺钉与第一扭块安装板固定,故第一扭块安装板也同步向上或向下运动,故达到了调节第一扭块安装板与第二扭块安装板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了上扭块和下扭块的间距;故达到了满足不同线规的线缆要求,保证扭紧的线芯达到最佳效果。(3)本技术通过第一转接板同时固定上扭块与上刀座,第二转接板同时固定下扭块与下刀座,故本技术扭线装置与切刀组件的运动保持同步,即实现了上扭块和下钮板的间距跟随切刀组件自动调整,方便操作者调试;使用方便,且结构更加优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摆块转动至一角度时上钮块与下钮块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摆块转动至另一角度时上钮块与下钮块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线缆切剥机上的扭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气缸组件、调节组件、扭块、扭块安装板、转接装置和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连接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扭块;所述线缆切剥机设有切刀组件,所述切刀组件上设有上导向块和下导向块;所述扭块包括上扭块和下扭块,且所述上扭块、所述下扭块分别固定在所述连动装置上,且所述上扭块与所述下扭块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扭块安装板包括第一扭块安装板和第二扭块安装板,所述第一扭块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上扭块上,所述第二扭块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下扭块上;所述转接装置包括第一转接块和第二转接块,所述第一转接块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扭块安装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导向块上;所述第二转接块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扭块安装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导向块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旋钮、调节间隙轴和调节间隙板,所述调节间隙轴一端接触所述上扭块,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所述调节间隙轴连接在所述调节间隙板上,所述调节间隙板通过所述调节间隙轴固定在所述上扭块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江郑侃涂海南陈坤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银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