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760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5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车记录器至少包含有:辅助后视镜、显示屏、镜头组件以及机体,该辅助后视镜设有相互盖合固定的第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前侧面上设有一镜面,镜面上设有一透视部,且该第一、第二壳体并相对于该透视部下方设有延伸部,该第二壳体后侧面并凹设有一凹槽,该显示屏相对设置于该辅助后视镜内部并与该透视部相对,该镜头组件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延伸部处,而该机体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凹槽,其内部设有控制器,该控制器并分别与该显示屏及镜头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装设于车辆原有的后视镜处,无需额外加装车用摄影机及固定支架,因而可节省车内空间,且无破坏原车辆设计之虞。(*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行车记录器至少包含有:辅助后视镜、显示屏、镜头组件以及机体,该辅助后视镜设有相互盖合固定的第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前侧面上设有一镜面,镜面上设有一透视部,且该第一、第二壳体并相对于该透视部下方设有延伸部,该第二壳体后侧面并凹设有一凹槽,该显示屏相对设置于该辅助后视镜内部并与该透视部相对,该镜头组件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延伸部处,而该机体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凹槽,其内部设有控制器,该控制器并分别与该显示屏及镜头组件连接;本技术可装设于车辆原有的后视镜处,无需额外加装车用摄影机及固定支架,因而可节省车内空间,且无破坏原车辆设计之虞。【专利说明】行车记录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行车记录器,尤指一种可将行车记录器结合于车辆原有后视镜,无需额外加装车用摄影机及固定支架,因而可节省车内空间的行车记录器。
技术介绍
按,一般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特别是驾驶人行车过程当中都曾经发生过一些撞车或被撞的意外事故,而当这些意外事故发生之后,无论双方当事人或处理善后的警方处理人员来处理事故现场的相关勘查、现场测绘、证物收集、见证人查访讯问、笔录及填报表等收证作业后,还是难以分辨肇事车辆撞击位置,与实际发生情况产生极大差异,此即是多所争执的一环,加上事件发生现场状态的还原,事故往往因为双方的各说各话,加上事发当时驾驶人的确切行车动态并无法获得有力的证明,造成案情厘清的速度颊为缓慢的问题点,以及无法让鉴定人员分析出真正肇事原因,极可能因此而造成肇事人被冤枉判刑,徒受牢狱的灾及民事赔偿的困扰,严重影响人民权益,除此之外,更使肇事人对警察处理人员产生处理不公的疑虑。为此,现有技术提供一车用摄影装置,一般广称为行车记录器,其包含有一摄影机与一固定支架,摄影机藉由固定支架而装设于车辆上,其可实时拍摄并记录行车的状况,并确实记录事故发生的状况,藉以作为厘清肇事责任的客观标准。然而,现有技术的车用摄影装置装设于车体上时需要占据相当的车内空间,且其属于额外的车辆装置,并非包含于原车辆设计中,而与车辆整体显得格格不入,破坏原车辆设计的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行车记录器,尤指一种可将行车记录器结合于车辆原有后视镜,无需额外加装车用摄影机及固定支架,因而可节省车内空间的行车记录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本技术的行车记录器至少包含有:辅助后视镜、显示屏、镜头组件以及机体,该辅助后视镜设有相互盖合固定的第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前侧面上设有一镜面,镜面上设有一透视部,且该第一、第二壳体并相对于该透视部下方设有延伸部,该第二壳体后侧面并凹设有一凹槽,该显示屏相对设置于该辅助后视镜内部并与该透视部相对,该镜头组件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延伸部处,而该机体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凹槽,该机体为中空且内部设有电路板,其内部设有控制器、储存单元以及电源供应模组,该储存单元以及电源供应模组分别与该控制器连接,该控制器并分别与该显示屏及镜头组件连接。藉此,本技术可装设于车辆原有的后视镜处,无需额外加装车用摄影机及固定支架,因而可节省车内空间,且无破坏原车辆设计之虞。为达上述目的,所述电路板上并设有传输介面,该传输介面与该控制器连接。为达上述目的,所述传输介面可以为USB传输组件。为达上述目的,所述储存单元可以为记忆卡。为达上述目的,所述机体的后侧面设有至少一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设有二个上下相对的固定夹。为达上述目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凹槽设有第一组装件,而该机体设有相对应的第二组装件,由该第一、第二组装件的相互组装让该机体固定于该第二壳体的凹槽处。为达上述目的,所述第一组装件为槽部,而该第二组装件为卡掣件。为达上述目的,所述机体底侧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发光件,该发光件并与该控制器连接。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将行车记录器结合于车辆原有后视镜,无需额外加装车用摄影机及固定支架,因而可节省车内空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行车记录器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行车记录器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中行车记录器的另一视角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中行车记录器的结构方块图。图5为本技术中行车记录器与后视镜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中行车记录器结合于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行车记录器的另一结构立体图。图号说明:行车记录器I辅助后视镜10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镜面13透视部14延伸部15凹槽I6第一组装件17显示屏20镜头组件30机体40第二组装件401电路板41控制器42储存单元43电源供应模组44传输介面45发光件46固定夹50后视镜6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为本技术行车记录器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行车记录器的结构分解图所示,以及图3为本技术行车记录器的另一视角结构分解图所示,本技术的行车记录器I至少包含有:辅助后视镜10、显示屏20、镜头组件30以及机体40。该辅助后视镜10包含有相互盖合固定的第一、第二壳体11、12,该第一壳体11前侧面上设有一镜面13,镜面13上设有一透视部14,该透视部14位于该镜面13的一端且不影响后照功效,且该第一、第二壳体11、12底侧并相对于该透视部下方设有延伸部15,该第二壳体12后侧面并凹设有一凹槽16。该显示屏20相对设置于该辅助后视镜10内部,且该显示屏20与该镜面的透视部14相对。而该镜头组件30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延伸部15处,且该镜头组件30的镜头朝向第二壳体12的后侧。该机体40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凹槽16,其中,该第二壳体的凹槽16设有第一组装件17,而该机体设有相对应的第二组装件401,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组装件17为槽部,而该第二组装件401为卡掣件,由该第一、第二组装件17、401的相互组装,让该机体40固定于该第二壳体的凹槽16处,且使该部分机体40得以隐藏于该凹槽16内。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该机体40为中空且内部设有电路板41,该电路板41上并设有控制器42、储存单元43以及电源供应模组44,该储存单元43以及电源供应模组44分别与该控制器42连接,由该电源供应模组44提供电力来源,而该储存单元43则可储存镜头组件30所摄取的行车影像信息,该控制器42并分别与该显示屏20及镜头组件30连接;另外,该电路板41上并设有传输介面45,该传输介面45与该控制器42连接,可将储存单元43内除储存的行车影像信息输出;其中,该储存单元43可以为记忆卡,而该传输介面45可以为USB传输组件。再者,该机体40的后侧面设有至少一固定组件,如图5及图6所示,该固定组件设有二个上下相对的固定夹50,整体使用时,直接利用该些固定夹50将该行车记录器夹掣固定于车辆原有的后视镜60处,让该辅助后视镜10来设置于车辆内原有的后视镜位置,完全不占用到车辆内任何空间,且组装方便,不会对车辆内造成任何破坏,保持车辆内的完整性。以及驾驶可透过辅助后视镜10的镜面查看后方车况,而镜头组件30的镜头可对车辆前方的行车状况进行拍摄,其拍摄的影像储存于储存单元中,并且可经由显示屏加以呈现,而使用者透过辅助后视镜的透视部观看所呈现的影像;故本新型于具有后视功能外,还具有影像显示与摄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辅助后视镜,其包含有相互盖合固定的第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前侧面上设有一镜面,镜面上设有一透视部,且该第一、第二壳体并相对于该透视部下方设有延伸部,该第二壳体后侧面并凹设有一凹槽;一显示屏,相对设置于该辅助后视镜内部,且该显示屏与该镜面的透视部相对;一镜头组件,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延伸部处;以及一机体,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凹槽,该机体为中空且内部设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上并设有控制器、储存单元以及电源供应模组,该储存单元以及电源供应模组分别与该控制器连接,该控制器并分别与该显示屏及镜头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锺文政刘奕志
申请(专利权)人:谷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