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6576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3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栀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组成,且所述的栀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的重量比为(44-48):(0.9-1.1):1。通过对该组方的疗效进行验证以及调整各化学物质的配比后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证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退肝细胞黄疸效果显著,这对于阐明消黄方的组方规则及疗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提高肝细胞黄疸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地说,是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 肝细胞性黄疸(hepatocellular jaundice)是由于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UCB)潴留于血中,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CB),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肝小叶结构破坏,致使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而反流入血,结果发生黄疸,其中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自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削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循环中,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0026918.9,【公开日】2013.06.26,公开了芍药苷在制备治疗肝性黄疸药物中的应用。中国期刊《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 ;44 (5):60-62,刊出的论文“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51例临床观察”,公开了一种消黄方:茵陈蒿30g(2.4kg)、桅子15g(l.2kg)、赤芍15g (1.2kg)、茯苓15g (1.2kg)、生甘草IOg (0.8kg),又名清热利湿兼以活血化瘀方,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治疗难治性黄疸患者,可改善患者脾胃系相关症状,其退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降低血清TBiL和DbiL,ALT、AST明显低于治疗前,在保护肝细胞损伤方面有确切疗效。 中药方剂的药效基础来源于所含化学物质,通过现有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已从中发现了许多有疗效的化学物质。中药所含活性成分众多,中药疗效的发挥是各活性成分相互配合影响的结果。研究活性成分配伍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有利于促进中药内涵现代化,但其相对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化学成分复杂,成分之间或起协同作用,或起相反甚至拮抗作用,有的可能在煎煮时发生了成分的变化。对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化学研究应该把方剂作为一个整体,不仅需要寻找活性成分,更需要注重对其不同化学成分组合、量化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活性筛选与化学分离紧密结合,以药效为指标,追踪分离复方有效部位与有效成分,根据临床疗效建立与某一病症相对应的药理模型,确定复方产生某种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并分析其剂量的变化与药效的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复方组方规则及疗效机制。但是目前关于上述消黄方的有效组分配伍的化学研究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上述药物组合物的用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桅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组成,且所述的桅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的重量比为(44-48):(0.9-1.1):1。优选地,所述的桅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的重量比为46:1: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常规药用载体。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如上任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通过以消黄方中5种可能的有效组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桅子苷、芍药苷、茯苓多糖、甘草酸)为研究对象,应用α -萘异硫氰酸酯大鼠黄疸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5因子10水平表”分组设计治疗性给药,以血清总胆红素测定为筛选指标,通过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最佳有效组分配方:桅子苷、6,7- 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的重量比为(44-48): (0.9-1.1):1,并对该组方的效果进行了验证,且通过实验证实了三种化学物质的重量比对于其疗效有显著影响。这对于阐明消黄方的组方规则及疗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能进一步提高肝细胞黄疸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 附图1是各组大鼠HE染色(X 200)结果。N,正常组;Μ,模型组;Χ,消黄方组;UDCA,UDAC组,1-10为均匀设计各组分。附图2是各组大鼠HE染色(X200)结果。N,正常组;N-Zj,正常最佳配方组;M,模型组;Zj,造模后给予最佳配方组;x,消黄方组。附图3是⑶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X 400)。N,正常组;M,模型组;ZJ,最佳配伍组;X,消黄方组。附图4是⑶68蛋白表达免疫印记结果。N,正常组;M,模型组;X,消黄方组;ZJ,最佳配伍组。附图5是⑶68 mRNA表达变化结果。N,正常组;M,模型组;ZJ,最佳;X,消黄方组;▲ ρ〈0.05,▲▲ ρ〈0.01,和模型`组相比;Λ ρ〈0.05,ΔΔ ρ〈0.01,和正常组相比。附图6是TNF-α mRNA表达变化结果。N,正常组;M,模型组;ZJ,最佳配方组;X,消黄方组;▲ ρ〈0.05,▲▲ ρ〈0.01,和模型组相比;Λ ρ〈0.05,ΔΔ ρ〈0.01,和正常组相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技术路线如下: (I)消黄方有效组分复方的筛选:以方中5种可能的有效组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桅子苷、芍药苷、茯苓多糖、甘草酸)为研究对象,应用a -萘异硫氰酸酯大鼠黄疸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5因子10水平表”分组设计治疗性给药,以血清总胆红素(TBIL)测定为筛选指标,通过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最佳有效组分配方”。(2)对筛选的最佳有效组分配方的验证:以上述模型研究获得的最佳配方为观察对象,以消黄方为对照,通过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血清肝功能及肝组织病变程度观察,对最佳有效组分复方治疗作用再次进行比较和实验验证。(3)复方配伍作用和机制研究:根据筛选和验证的结果,选择最佳有效组分配方与消黄方作对照进行ANIT黄疸模型的药效学系统的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黄疸的关键病理环节,肝组织炎症程度(TNF- a、⑶68),进行有效复方作用机理的探索与配伍特点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药物及其来源 所用药物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的规定,采用道地药材,生药学专家鉴定,保存样品备查。统一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制剂中心一次制备后冷冻保存。消黄方:茵陈蒿 30g (2.4kg)、桅子 15g (1.2kg)、赤苟 15g (1.2kg)、获考:15g (1.2kg)、生甘草 IOg(0.8kg)。一起水煎2次,药汁浓缩成浸膏,真空干燥后冷藏保存。生药总重量为6.8kg,真空干燥后重量为1.124kg,每克浸膏含生药6.05g。6,7-二甲氧基香豆素(98%)购自上海越寅智能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芍药苷、茯苓多糖(50%)、桅子苷(95%)和甘草酸(80%)均够自上海融禾医药科技发展科技有限公司,以上药品除茯苓多糖经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外,其余药品均经过HPLC检测,并和标准品作对照,以确保药品的可控性。、大鼠黄疸模型(ANIT黄疸模型)制备 雄性SD大鼠,体重160-200g,SPF级,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以2% α -萘异硫氰酸酯灌胃(ANIT)色拉油溶液6mL/kg体重一次性灌胃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均匀设计方案 根据均匀实验设计方案,选用UlO(IOs)的使用表,将消黄方中5味中药作为考察因子,以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栀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组成,且所述的栀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的重量比为(44?48):(0.9?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桅子苷、6,7- 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组成,且所述的桅子苷、6,7- 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的重量比为(44-48): (0.9-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蓉刘成杨宗国陆云飞徐庆年路玲庆汤伯宗苗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