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6502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至一控制电路的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第一感测串列、至少一第二感测串列以及至少一第三感测串列。基板具有在一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列的至少一第一感测区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区。各第一感测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包括至少一位于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一感测部以及位于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一感测部。第二一感测部的图案或材质不同于第一一感测部的图案或材质。各第一感测串列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控制电路。各第二感测串列沿着相交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并交错于第一一感测部。各第三感测串列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交错于第二一感测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为了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许多信息产品的输入方式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式装置作为输入的方式。触控式装置可组装在诸多种类的平面显示器上,以使平面显示器兼具显示画面以及输入操作信息的功能。就目前常见的触控式装置而言,电容式触控面板以及电阻式触控面板最为普及。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采用单层基板来制作,这对产品的薄型化相当有益。另外,使用者仅需轻触电容式触控面板表面即可进行触控操作而使电容式触控面板更为受到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至少两种感测电极图案设计以使特定感测区具备耐挠折特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至少两种感测电极材质设计以使特定感测区具备耐挠折特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至少两种感测电极叠层设计以使特定感测区具备耐挠折特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第一感测串列、至少一第二感测串列以及至少一第三感测串列。基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感测区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区。第一感测区与此至少一第二感测区在一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列。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一感测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包括至少一位于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一感测部以及至少一位于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一感测部。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二感测串列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并包括位于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二感测部,其中第二感测串列与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第三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三感测串列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二感测部。第三感测串列与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并且第一一感测部的图案不同于第二一感测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另提出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第一感测串列、至少一第二感测串列以及至少一第三感测串列。基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感测区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区。第一感测区与此至少一第二感测区在一第一方向上相邻。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一感测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包括至少一位于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一感测部以及至少一位于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一感测部。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二感测串列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并包括位于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二感测部,其中第二感测串列与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第三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三感测串列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二感测部。第三感测串列与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第一一感测部与第一二感测部的至少一者的材质不同于第二一感测部与第二二感测部的至少一者。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又提出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第一感测串列、至少一第二感测串列以及至少一第三感测串列。基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感测区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区。第一感测区与此至少一第二感测区在一第一方向上相邻。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一感测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包括至少一位于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一感测部以及至少一位于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一感测部。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二感测串列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并包括位于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二感测部,其中第二感测串列与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第三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三感测串列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二感测部。第三感测串列与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第一一感测部与第一二感测部的至少一者的叠层数目不同于第二一感测部与第二二感测部的至少一者。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包括设置于不同感测区的不同感测电极,其中不同感测电极间具有不同的图案或是材质或是叠层。如此一来,触控面板的至少一个感测区相对于其它感测区具有较好的耐挠曲特性,而合适于应用在可挠折的产品中。换言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应用于可挠折的产品上可以减少感测电极因为挠折而损坏的情形。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5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位于第一感测区、第二感测区、第三感测区以及第四感测区中的感测部的示意图;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位于第一感测区、第二感测区、第三感测区以及第四感测区中的感测部的示意图;图7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位于第一感测区、第二感测区、第三感测区以及第四感测区中的感测部的示意图;图8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9显示了图8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1显示了图10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3显示了图12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II’的剖面示意图;图1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5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7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10A、10B、110、310、710:基板12、12A、12B、112、312、712:第一感测区14、14A、14B、114、314、714:第二感测区16B、716:第三感测区18B、718:第四感测区20、20B、120、220、320、420、520、620、720:第一感测串列22、22B、120A、220A、320A、620A、720A:第一一感测部24、24B、120B、220B、320B、620B、720B:第二一感测部122A、222A、322A、622A、722A:第一一感测垫122B、222B、322B、622B、722B:第二一感测垫124A、224A、324A、624A、724A:第一一颈缩部124B、224B、324B、624B、724B:第二一颈缩部30、130、330、730:第二感测串列32、32B、730A:第一二感测部34B、730B:第三二感测部132、142、332、342:感测垫134、142、334、344:颈缩部40、40A、40B、140、340、740:第三感测串列42、42A、52B、740A:第二二感测部42B、750A:第三一感测部44B、750B:第四一感测部50B、750:第四感测串列54B、740B:第四二感测部150、410、510:线性导体160、350:传输线170、360:绝缘层180、370:保护层732A:第一二感测垫732B:第三二感测垫734A:第一二颈缩部734B:第三二颈缩部742A:第二二感测垫742B:第四二感测垫744A:第二二颈缩部744B:第四二颈缩部752A:第三一感测垫752B:第四一感测垫754A:第三一颈缩部754B:第四一颈缩部C:控制电路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触控面板1包括一基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感测区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区,且所述第一感测区与所述第二感测区在一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列;至少一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各所述第一感测串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包括至少一位于所述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一感测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一感测部;至少一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各所述第二感测串列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二感测部,其中所述第二感测串列与所述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以及至少一第三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各所述第三感测串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二感测部,其中所述第三感测串列与所述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一感测部的图案不同于所述第二一感测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07 TW 1011328531.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感测区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区,且所述第一感测区与所述第二感测区在一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感测区与所述第二感测区的交界平行第二方向且所述基板以挠曲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挠曲而处于一挠曲状态时,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测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测区的曲率半径;至少一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各所述第一感测串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包括至少一位于所述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一感测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一感测部;至少一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各所述第二感测串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二感测部,其中所述第二感测串列与所述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以及至少一第三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各所述第三感测串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二感测部,其中所述第三感测串列与所述第一感测串列间无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一感测部的图案不同于所述第二一感测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二感测部的图案不同于所述第二二感测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所述第二一感测部、所述第一二感测部及所述第二二感测部至少其中一者的材质包括有机导电材料或无机导电材料或上述的组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无机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的片状结构、线状结构、棒状结构、网状结构或颗粒状结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有机导电材料包括导电高分子、纳米碳材或石墨烯的片状结构、线状结构、棒状结构、网状结构或颗粒状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所述第一二感测部、所述第二一感测部与所述第二二感测部至少两者的材质不同。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所述第一二感测部、所述第二一感测部与所述第二二感测部中至少两者的叠层数目不同。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与相邻的第二一感测部沿第一方向电性串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基板为可挠性基板。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三感测区及至少一第四感测区,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区与所述第二感测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并与所述第三感测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二感测区与所述第四感测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三感测区与所述第四感测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测串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感测区中的第三二感测部;所述至少一第三感测串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感测区中的第四二感测部;以及该触控面板还包括至少一第四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各所述第四感测串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二感测串列无电性连接,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感测区中的第三一感测部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感测区中的第四一感测部。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的图案不同于所述第三一感测部与所述第四一感测部中的至少一者。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一感测部、所述第三一感测部与所述第四一感测部中至少两者的图案不同。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二感测部、所述第二二感测部、所述第三二感测部与所述第四二感测部中至少两者的图案不同。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三一感测部与相邻的第四一感测部沿第一方向电性串接。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二感测部与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三二感测部电性串接。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第二二感测部与相邻的第四二感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电性串接。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所述第二一感测部、所述第三一感测部、所述第四一感测部、所述第一二感测部、所述第三二感测部、所述第二二感测部以及所述第四二感测部中至少两者的叠层数目不同。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所述第二一感测部、所述第三一感测部、所述第四一感测部、所述第一二感测部、所述第二二感测部、所述第三二感测部以及所述第四二感测部中至少两者的材质不同。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第一二感测部、第二一感测部、第二二感测部、第三一感测部、第三二感测部、第四一感测部及第四二感测部的至少一者的材质包括有机导电材料或无机导电材料或上述的组合。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无机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的片状结构、线状结构、棒状结构、网状结构或颗粒状结构。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有机导电材料包括导电高分子、纳米碳材或石墨烯的片状结构、线状结构、棒状结构、网状结构或颗粒状结构。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基板的长边不平行於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至少一线性导体配置於所述第二一感测部上。24.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具至少一第一感测区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区,且所述第一感测区与所述第二感测区在一第一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一感测区与所述第二感测区的交界平行第二方向且所述基板以挠曲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挠曲而处于一挠曲状态时,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测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测区的曲率半径;至少一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感测串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感测区中的至少一第一一感测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中的至少一第二一感测部;至少一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感测串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感测串列无电性连接,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感测区中的第一二感测部;以及至少一第三感测串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三感测串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感测串列无电性连接,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中的第二二感测部,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与所述第一二感测部的至少一者的材质不同于所述第二一感测部与所述第二二感测部的至少一者。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一感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电性串接。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一感测部、所述第一二感测部、所述第二一感测部及所述第二二感测部的至少一者的材质包括有机导电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贡振邦王必先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