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低电子束光刻时光刻胶粗糙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降低电子束光刻时光刻胶粗糙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征尺寸逐渐缩小,在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进入22nm技术代后,普通的光学曝光的技术极限也已经到来。目前,45nm工艺节点之后,普遍采用i193nm浸入式光刻技术结合双曝光双刻蚀技术以制备更小的线条。22nm以下节点的精细图形通常需要采用电子束或EUV进行曝光和光刻。关于EUV光刻技术,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有若干关键技术需要攻克及改进,还无法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当中。相比之下,电子束曝光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比较成熟,并且电子束曝光具有很高的精度,分辨率可以达到几个纳米,写出超精细图形的线条来,但效率较低,因而扫描精度和扫描效率的矛盾成为电子束光刻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进入32nm节点工艺之后,线条粗糙度成为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具体包括线条边缘粗糙度(LER)与线条宽度粗糙度(LWR)。对于EUV或者电子束技术而言,都会遇到线条粗糙度的问题。特别地,当采用电子束曝光技术,对光刻胶(抗蚀剂)的要求更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电子束光刻时光刻胶粗糙度的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结构材料层和第一硬掩模层;在第一硬掩模层上形成第二硬掩模层;在第二硬掩模层上形成电子束光刻胶图形;以电子束光刻胶图形为掩模,刻蚀第二硬掩模层形成第二硬掩模图形;以第二硬掩模图形为掩模,刻蚀第一硬掩模层形成第一硬掩模图形;以第一和第二硬掩模图形为掩模,刻蚀结构材料层,形成所需要的线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电子束光刻时光刻胶粗糙度的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结构材料层和第一硬掩模层;在第一硬掩模层上形成第二硬掩模层,第二硬掩模层包括多晶硅、非晶硅、微晶硅、非晶碳、非晶锗、SiC、SiGe、类金刚石无定形碳及其组合;在第二硬掩模层上形成电子束光刻胶图形;以电子束光刻胶图形为掩模,刻蚀第二硬掩模层形成第二硬掩模图形;以第二硬掩模图形为掩模,刻蚀第一硬掩模层形成第一硬掩模图形;以第一和第二硬掩模图形为掩模,刻蚀结构材料层,形成所需要的线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硬掩模层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及其组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硬掩模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令款,贺晓彬,李春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