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腰褶装置及其夹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5716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腰褶夹具,包括转轴、上模板、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并且所述上模板或下模板可沿转轴翻转,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贯穿上模板的第一褶线槽,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贯穿下模板的第二褶线槽,所述第一褶线槽与所述第二褶线槽相对应。所述打腰褶夹具通过将裁片夹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实现对裁片的准确定位,通过第一褶线槽、第二褶线槽确定褶线的形状,使褶线的位置与形状保持一致性,有效实现褶线质量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打腰褶装置,包括上述打腰褶夹具、衣车工作台、衣车车头,所述衣车车头一端与所述衣车工作台连接,其另一端为车缝部,所述打腰褶夹具安装在所述车缝部对应的衣车工作台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打腰褶夹具,包括转轴、上模板、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并且所述上模板或下模板可沿转轴翻转,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贯穿上模板的第一褶线槽,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贯穿下模板的第二褶线槽,所述第一褶线槽与所述第二褶线槽相对应。所述打腰褶夹具通过将裁片夹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实现对裁片的准确定位,通过第一褶线槽、第二褶线槽确定褶线的形状,使褶线的位置与形状保持一致性,有效实现褶线质量的稳定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打腰褶装置,包括上述打腰褶夹具、衣车工作台、衣车车头,所述衣车车头一端与所述衣车工作台连接,其另一端为车缝部,所述打腰褶夹具安装在所述车缝部对应的衣车工作台上。【专利说明】打腰褶装置及其夹具
本技术涉及纺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打腰褶装置及其夹具。
技术介绍
腰褶是指衬衣、裙子腰部的褶线,传统的,都是工人把需要打褶线的裁片放在平缝机的压靴下,用手边稳定裁片边车缝,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车缝出来的褶线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打腰褶夹具,能准确对裁片进行定位,有效保证褶线质量的稳定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打腰褶夹具,包括转轴、上模板、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并且所述上模板或下模板可沿转轴翻转,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贯穿上模板的第一褶线槽,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贯穿下模板的第二褶线槽,所述第一褶线槽与所述第二褶线槽相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一褶线槽与第二褶线槽均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的内端与第二槽段的内端圆滑连通,并且第一槽段的内端与转轴的距离大于其外端与转轴的距离,第二槽段的内端与转轴的距离大于其外端与转轴的距离。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打腰褶装置,包括上述打腰褶夹具、衣车工作台、衣车车头,所述衣车车头一端与所述衣车工作台连接,其另一端为车缝部,所述打腰褶夹具安装在所述车缝部对应的衣车工作台上。优选地,所述车缝部设有针杆,所述针杆对应的衣车工作台上设有突销,该突销上设有针孔,所述针孔的中心线与所述针杆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突销安装在打腰褶夹具的第二褶线槽内。优选地,所述突销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下模板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打腰褶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衣车车头电气连接。优选地,所述打腰褶装置还包括拖轮装置,该拖轮装置包括拖轮以及与拖轮连接的动力机构,所述拖轮与所述打腰褶夹具接触,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气连接。优选地,所述拖轮沿打腰褶夹具运动方向设置在针杆的前端。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所述打腰褶夹具通过将裁片夹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实现对裁片的准确定位,通过第一褶线槽、第二褶线槽确定褶线的形状,使褶线的位置与形状保持一致性,有效实现褶线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一褶线槽与第二褶线槽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均设置成圆滑连通,方便打腰褶夹具沿第一褶线槽、第二褶线槽的方向移动,并且第一槽段的内端与转轴的距离大于其外端与转轴的距离,第二槽段的内端与转轴的距离大于其外端与转轴的距离,这样方便腰褶成型。所述打腰褶装置通过将打腰褶夹具安装在车缝部对应的衣车工作台上,能实现准确打腰褶。通过设有突销,并且将突销安装在打腰褶夹具的第二褶线槽内,使打腰褶夹具通过突销定位,沿第二褶线槽往前移动,从而实现褶线的准确车缝;在突销上设置针孔,并且针孔的中心线与述针杆的中心线重合,这样缝针穿过第一褶线槽、裁片、第二褶线槽插到针孔内,实现车缝。所述突销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下模板的厚度,能避免突销顶到裁片,导致裁片错位,影响褶线位置的准确性。通过设置控制装置,实现对车缝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与控制装置电气连接的拖轮装置,实现拖轮的自动运转,从而带动打腰褶夹具往前移动,实现自动车缝。【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打腰褶夹具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打腰褶夹具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打腰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裁片,2、褶线,10、打腰褶夹具,20、衣车工作台,30、衣车车头,32、车缝部,100、转轴,200、上模板,210、第一褶线槽,212、第一槽段,214、第二槽段,300、下模板,310、第二褶线槽,312、第一槽段,314、第二槽段,410、拖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打腰褶夹具10,包括转轴100、上模板200、下模板300,所述上模板200与下模板300通过所述转轴100连接,并且所述上模板200或下模板300可沿转轴100翻转,所述上模板200上设有贯穿上模板的第一褶线槽210,所述下模板300上设有贯穿下模板的第二褶线槽310,所述第一褶线槽210与所述第二褶线槽310相对应。所述打腰褶夹具通过将裁片I夹在上模板200与下模板300之间,实现对裁片I的准确定位,通过第一褶线槽210、第二褶线槽310确定褶线2的形状,使褶线的位置与形状保持一致性,有效实现褶线2质量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褶线槽210包括第一槽段212、第二槽段214,所述第二褶线槽310包括第一槽段312、第二槽段314,所述第一槽段212的内端与第二槽段214的内端圆滑连通,所述第一槽段312的内端与第二槽段314的内端圆滑连通,这样方便打腰褶夹具沿第一褶线槽210、第二褶线槽310的方向移动,并且第一槽段212、312的内端与转轴100的距离h大于其外端与转轴100的距离m,第二槽段214、314的内端与转轴100的距离H大于其外端与转轴100的距离M,这样方便腰褶成型,第一褶线槽210、第二褶线槽310的形状改变,相应的车缝出来的腰褶的形状也会变更,所以实际生产时,第一褶线槽210、第二褶线槽310的形状根据腰褶的形状要求设定。如图3所示,一种打腰褶装置,包括上述打腰褶夹具10、衣车工作台20、衣车车头30,所述衣车车头30 —端与所述衣车工作台20连接,其另一端为车缝部32,所述打腰褶夹具10安装在所述车缝部32对应的衣车工作台上。所述打腰褶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图中未显示),所述控制装置与衣车车头电气连接。所述打腰褶装置还包括拖轮装置,该拖轮装置包括拖轮410以及与拖轮410连接的动力机构,所述拖轮410与所述打腰褶夹具10接触,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气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衣车车头与拖轮装置,实现拖轮410的自动运转,从而带动打腰褶夹具往前移动,实现自动车缝,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屏、电磁阀,具体控制过程:根据腰褶长度在显示屏上设定相应的缝针数,然后将裁片放在打腰褶夹具10内,启动衣车启动按钮,拖轮转动从而带动打腰褶夹具10往前移动,进行打腰褶线,车缝结束后,电磁阀接受剪线信号,令衣车自动剪线、提升压靴,完成打腰褶。所述车缝部32设有针杆,所述针杆对应的衣车工作台上设有突销(图中未显示),该突销上设有针孔,所述针孔的中心线与所述针杆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突销安装在打腰褶夹具的第二褶线槽310内。打腰褶夹具10通过突销定位,可沿第二褶线槽310往前移动,从而实现褶线的准确车缝;在突销上设置针孔,并且针孔的中心线与述针杆的中心线重合,这样缝针穿过第一褶线槽、裁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腰褶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上模板、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并且所述上模板或下模板可沿转轴翻转,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贯穿上模板的第一褶线槽,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贯穿下模板的第二褶线槽,所述第一褶线槽与所述第二褶线槽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伦夏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