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5448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及其方法,它包括储罐、换热器、冷源、储液器、泵、出液口、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其中储罐气体出口、第一阀门、换热器、储液器、第三阀门、泵、出液口顺次相连,储罐出液口经第二阀门与泵入口相连,换热器与冷源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加液系统还可以包括泵池,使泵与泵池相连或将泵置于泵池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重新冷凝储罐因漏热生成的蒸发气以及使用过程中从外部系统流入储罐内的蒸发气,避免了蒸发气直接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及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储存与输送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在化工行业中,液体一般被储存在大型储罐中。一些液体因为沸点较低,容易吸收储罐的漏热导致蒸发气的生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循环需要,蒸发气也会从外部系统流入储罐内。蒸发气的累积将导致储罐内部压力上升,对储罐的耐压形成考验。如果储罐被过高的压力破坏,将会导致内部物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解决蒸发气问题的原始处理方式为每隔一定的时间将蒸发气主动排放一部分,这种方案虽然保证了储罐的安全,却使得储罐内物质有一定的损失,而且蒸发气的排放也会污染环境,并在排放过程中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包括储罐、换热器、冷源、储液器、泵、出液口、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其中储罐气体出口、第一阀门、换热器、储液器、第三阀门、泵、出液口顺次相连,储罐出液口经第二阀门与泵入口相连,换热器与冷源相连。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包括储罐、换热器、冷源、储液器、泵、出液口、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泵池;其中储罐气体出口、第一阀门、换热器、储液器、第三阀门、泵池第一入口、泵、出液口顺次相连,储罐出液口经第二阀门与泵池第二入口相连,换热器与冷源相连。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包括储罐、换热器、冷源、储液器、泵、出液口、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泵池;其中储罐气体出口、第一阀门、换热器、储液器、第三阀门、泵池、第二阀门、储罐出液口顺次相连,泵置于泵池内,泵与出液口相连,换热器与冷源相连。所述的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其所述的冷源为制冷设备或冷流体。所述的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其所述储罐与第二阀门的连接口的压力大于泵池与第二阀门连接口的压力。所述的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其所述储罐的液面高度高于泵的入口。一种零排放加液方法的步骤如下: 1)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初始为关闭状态,第二阀门初始为开启状态;开启第一阀门,储罐内的气体进入换热器,气体与冷源换热后冷凝成液体,流入储液器;储液器内存有液体后,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储液器内的液体从第三阀门流出,再被泵输送至出液口,实现蒸发气液化; 2)第三阀门初始为关闭状态,第二阀门初始为开启状态;储罐内的液体从第二阀门流出,再被泵输送至出液口。一种零排放加液方法的步骤如下: 1)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初始为关闭状态,第二阀门初始为开启状态;开启第一阀门,储罐内的气体进入换热器,气体与冷源换热后冷凝成液体,流入储液器;储液器内存有液体后,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储液器内的液体经第三阀门流入泵池,再被泵输送至出液口,实现蒸发气液化; 2)第三阀门初始为关闭状态,第二阀门初始为开启状态;储罐内的液体经第二阀门流入泵池,再被泵输送至出液口。本专利技术用于重新冷凝储罐因漏热生成的蒸发气以及使用过程中从外部系统流入储罐内的蒸发气,避免了蒸发气直接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及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零排放加液系统示意图; 图2为零排放加液系统(泵池与泵相连)示意图; 图3为零排放加液系统(泵在泵池内)示意图; 图中,储罐1、换热器2、冷源3、储液器4、泵5、出液口 6、第一阀门7.1、第二阀门7.2、第三阀门7.3、泵池8。【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零排放加液系统包括储罐、换热器、冷源、储液器、泵、出液口、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其中储罐气体出口、第一阀门、换热器、储液器、第三阀门、泵、出液口顺次相连,储罐出液口经第二阀门与泵入口相连,换热器与冷源相连。如图2所示,零排放加液系统包括储罐、换热器、冷源、储液器、泵、出液口、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泵池;其中储罐气体出口、第一阀门、换热器、储液器、第三阀门、泵池第一入口、泵、出液口顺次相连,储罐出液口经第二阀门与泵池第二入口相连,换热器与冷源相连。如图3所示,零排放加液系统包括储罐、换热器、冷源、储液器、泵、出液口、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泵池;其中储罐气体出口、第一阀门、换热器、储液器、第三阀门、泵池、第二阀门、储罐出液口顺次相连,泵置于泵池内,泵与出液口相连,换热器与冷源相连。所述的冷源为制冷设备或冷流体。所述储罐与第二阀门的连接口的压力大于泵池与第二阀门连接口的压力。所述储罐的液面高度高于泵的入口。一种零排放加液方法的步骤如下: 1)第一阀门7.1,第三阀门7.3初始为关闭状态,第二阀门7.2初始为开启状态;开启第一阀门7.1,储罐I内的气体进入换热器2,气体与冷源3换热后冷凝成液体,流入储液器4 ;储液器4内存有液体后,关闭第二阀门7.2,开启第三阀门7.3,储液器4内的液体从第三阀门7.3流出,再被泵5输送至出液口 6,实现蒸发气液化; 2)第三阀门7.3初始为关闭状态,第二阀门7.2初始为开启状态;储罐I内的液体从第二阀门7.2流出,再被泵5输送至出液口 6。一种零排放加液方法的步骤如下: I)第一阀门7.1,第三阀门7.3初始为关闭状态,第二阀门7.2初始为开启状态;开启第一阀门7.1,储罐I内的气体进入换热器2,气体与冷源3换热后冷凝成液体,流入储液器4 ;储液器4内存有液体后,关闭第二阀门7.2,开启第三阀门7.3,储液器4内的液体经第三阀门7.3流入泵池8,再被泵5输送至出液口 6,实现蒸发气液化; 2)第三阀门7.3初始为关闭状态,第二阀门7.2初始为开启状态;储罐I内的液体经第二阀门7.2流入泵池8,再被泵5输送至出液口 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储罐内的蒸发气通过第一阀门到达换热器,与冷源换热,将热量传递给冷源后凝结为液体。液体流入储液器储存。储液器达到设定的液位后,从第三阀门流出,并由泵输送至出液口。储罐内的液体也可通过第二阀门并由泵输送至出液口。液体在进入泵之前,根据实际需要可先进入泵池储存。本专利技术用于重新冷凝储罐因漏热生成的蒸发气以及使用过程中从外部系统流入储罐内的蒸发气,避免了蒸发气直接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及资源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1)、换热器(2)、冷源(3)、储液器(4)、泵(5)、出液口(6)、第一阀门(7.1)、第二阀门(7.2)、第三阀门(7.3);其中储罐(1)气体出口、第一阀门(7.1)、换热器(2)、储液器(4)、第三阀门(7.3)、泵(5)、出液口(6)顺次相连,储罐(1)出液口经第二阀门(7.2)与泵(5)入口相连,换热器(2)与冷源(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I)、换热器(2)、冷源(3)、储液器(4)、泵(5 )、出液口( 6 )、第一阀门(7.1)、第二阀门(7.2)、第三阀门(7.3 );其中储罐(I)气体出口、第一阀门(7.1)、换热器(2)、储液器(4)、第三阀门(7.3)、泵(5)、出液口(6)顺次相连,储罐(I)出液口经第二阀门(7.2)与泵(5)入口相连,换热器(2)与冷源(3)相连。2.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I)、换热器(2)、冷源(3)、储液器(4)、泵(5)、出液口(6)、第一阀门(7.1)、第二阀门(7.2)、第三阀门(7.3)、泵池(8);其中储罐(I)气体出口、第一阀门(7.1)、换热器(2)、储液器(4)、第三阀门(7.3)、泵池(8)第一入口、泵(5)、出液口(6)顺次相连,储罐(I)出液口经第二阀门(7.2)与泵池(8)第二入口相连,换热器(2)与冷源(3)相连。3.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I)、换热器(2)、冷源(3)、储液器(4)、泵(5)、出液口(6)、第一阀门(7.1)、第二阀门(7.2)、第三阀门(7.3)、泵池(8);其中储罐(1)气体出口、第一阀门(7.1)、换热器(2)、储液器(4)、第三阀门(7.3)、泵池(8)、第二阀门(7.2)、储罐(I)出液口顺次相连,泵(5)置于泵池(8)内,泵(5)与出液口(6)相连,换热器(2)与冷源(3)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源(3)为制冷设备或冷流体。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零排放加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I)与第二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章展鲁雪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克劳特低温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