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式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5208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星式清洗装置,包括公转轴、通过皮带传动与公转轴连接的公转电机、与公转轴固连的公转转盘、中间带轮、通过皮带传动与中间带轮连接的自转电机和自转轴、与自转轴固连的自转转盘、与自转转盘通过螺栓固连的清洗容器,自转轴通过轴承与公转转盘连接,中间带轮和公转轴分别通过轴承与垂直固定在支架上的支架筒连接,清洗容器与清洗容器顶盖之间通过螺栓固连,清洗容器顶盖通过顶盖动密封及轴承与顶盖密封轴之间连接,排液管从清洗容器伸出,与顶盖密封轴固连,同心穿过公转轴,与公转轴保持相对静止,与外部管道通过动密封连接。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清洗板状多孔结构部件时能够减少清洗溶剂用量、降低清洗后溶液在部件表面的滞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式清洗装置
本技术属于板状多孔结构部件的清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行星式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在核行业中,对于某些表面含铀的板状多孔结构部件,要用清洗溶剂将板状多孔结构部件上的铀清洗下来。对于铀的清洗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完全清洗的前提下,要减少含铀溶液在板状多孔结构部件上的滞留;二是所用的清洗溶剂要尽量少。现有技术中主要的清洗方法是静止浸泡清洗、高压射流清洗等。这些清洗方法均需要较多的清洗溶剂才能实现清洗,清洗结束后部件表面滞留有大量的含有铀的溶液。现有的实验数据显示,对于I体积的板状多孔结构部件,需要用大于I体积的清洗溶剂才能实现完全浸泡;并且清洗结束后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使溶液与板状多孔结构部件分离,因而在抽走溶液后有大量的溶液滞留在板状多孔结构部件表面,滞留的溶液约占所用溶液的3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板状多孔结构部件的行星式清洗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星式清洗装置,包括公转电机、公转轴、公转转盘、自转电机、自转轴和自转转盘,公转电机通过皮带和带轮的传动与公转轴连接,公转轴与公转转盘固连,公转转盘通过轴承与自转轴连接,自转电机通过皮带和带轮的传动与中间带轮连接,中间带轮通过皮带和带轮的传动分别与两个自转轴连接,自转轴与自转转盘固连,中间带轮和公转轴分别通过轴承与垂直固定在支架上的支架筒连接,自转转盘与清洗容器通过螺栓固连,清洗容器与清洗容器顶盖之间通过螺栓固连,清洗容器顶盖通过顶盖动密封及轴承与顶盖密封轴之间连接,排液管从清洗容器伸出,与顶盖密封轴固连,同心穿过公转轴,与公转轴保持相对静止,与外部管道通过动密封连接。所述清洗容器外壁包覆有用于加热清洗溶剂的加热夹套。所述公转轴和自转轴上均安装有用于公转自转运动条件下信号线和动力线连接的导电滑环。所述公转轴为空心轴。所述清洗容器为圆形或多边形截面容器。所述清洗容器和排液管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材料,所述动密封和顶盖动密封采用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波纹管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清洗装置采取两个电机分别带动并控制清洗容器自转和公转,自转转速和公转转速分别可调,可实现转速可调的行星运动和圆周运动。清洗装置在做行星运动时,清洗单元内的溶液在离心力以及哥氏力的作用下紊流流动,可大幅度减少清洗液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行星式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I 公转电机2中间带轮3 导电滑环4动密封5 公转轴6支架筒7 支架8自转电机9 螺栓10加热夹套11 容器顶盖12顶盖动密封13 顶盖密封轴 14排液管15 清洗容器16自转转盘17 自转轴18公转转盘19 卡套接头20皮带21 带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行星式清洗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行星式清洗装置,包括公转电机1、公转轴5、公转转盘18、自转电机8、自转轴17和自转转盘16,公转电机I通过皮带20和带轮21的传动与公转轴5连接,公转轴5与公转转盘18固连,公转转盘18通过轴承与自转轴17连接,自转电机8通过皮带20和带轮21的传动与中间带轮2连接,中间带轮2通过皮带20和带轮21的传动分别与两个自转轴17连接,自转轴17与自转转盘16固连,中间带轮2和公转轴5分别通过轴承与垂直固定在支架7上的支架筒6连接,自转转盘16与清洗容器15通过螺栓固连,清洗容器15与清洗容器顶盖11之间通过螺栓9固连,清洗容器顶盖11通过顶盖动密封12及轴承与顶盖密封轴13之间连接,排液管14从清洗容器15伸出,与顶盖密封轴13固连,同心穿过公转轴5,与公转轴5保持相对静止,与外部管道通过动密封4连接。所述清洗容器15外壁包覆有用于加热清洗溶剂的加热夹套10。所述公转轴5和自转轴17上均安装有用于公转自转运动条件下信号线和动力线连接的导电滑环3。外部动力线和信号线依次通过公转轴上的导电滑环,自转轴上的导电滑环,与加热夹套连接。所述公转轴5为空心轴。所述清洗容器15为圆形或多边形截面容器。所述清洗容器15和排液管14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材料,所述动密封4和顶盖动密封12采用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波纹管。本技术使用方法:清洗前,首先拆开排液管14上的卡套接头19,以及清洗容器顶盖11与清洗容器15之间的螺栓9,以使清洗容器顶盖11、顶盖动密封12、顶盖密封轴13和排液管14整体与清洗容器15分离,加入待清洗的板状多孔结构部件,将其固定装卡在清洗容器15内,然后再将清洗容器顶盖11、顶盖动密封12、顶盖密封轴13和排液管14整体原位装回清洗容器15,连接排液管14上的卡套接头19,通过泵和外部管道向清洗容器15内加入一定量的清洗溶液。清洗时,同时开启公转电机I和自转电机8,公转电机I带动公转轴5转动,从而带动公转转盘18和清洗容器15公转,自转电机8通过中间带轮2、自转轴17带动自转转盘16和清洗容器15自转,两个运动复合为清洗容器15的行星运动,实现清洗,此时在公转作用下,溶液聚集在清洗容器外侧,并沿高度方向爬升,又因为自转的作用,能使清洗溶液在容器内紊流流动,清洗溶液循环冲刷板状多孔结构部件,从而实现以较少的清洗溶液完成对多孔板状部件的完全冲刷。清洗结束后,关闭自转电机8,仅开启公转电机I时,自转转盘16仅做公转,从而清洗容器15仅作公转运动,在公转离心力作用下,多孔板状部件表面和内部的清洗溶液被甩出,在泵的作用下,经排液管14和外部管道排出,实现清洗溶液与板状多孔结构部件的分离,从而降低板状部件表面的清洗溶液滞留。本技术采取夹套方式对清洗容器加热,从而保证清洗过程中的温度要求。本技术所述清洗装置采取两个电机分别带动并控制清洗容器15自转和公转,自转转速和公转转速分别可调,可实现转速可调的行星运动和圆周运动。清洗装置在做行星运动时,清洗单元内的溶液在离心力以及哥氏力的作用下紊流流动,可大幅度减少清洗液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式清洗装置,包括公转电机(1)、公转轴(5)、公转转盘(18)、自转电机(8)、自转轴(17)和自转转盘(16),其特征在于:公转电机(1)通过皮带(20)和带轮(21)的传动与公转轴(5)连接,公转轴(5)与公转转盘(18)固连,公转转盘(18)通过轴承与自转轴(17)连接,自转电机(8)通过皮带(20)和带轮(21)的传动与中间带轮(2)连接,中间带轮(2)通过皮带(20)和带轮(21)的传动分别与两个自转轴(17)连接,自转轴(17)与自转转盘(16)固连,中间带轮(2)和公转轴(5)分别通过轴承与垂直固定在支架(7)上的支架筒(6)连接,自转转盘(16)与清洗容器(15)通过螺栓固连,清洗容器(15)与清洗容器顶盖(11)之间通过螺栓(9)固连,清洗容器顶盖(11)通过顶盖动密封(12)及轴承与顶盖密封轴(13)之间连接,排液管(14)从清洗容器(15)伸出,与顶盖密封轴(13)固连,同心穿过公转轴(5),与公转轴(5)保持相对静止,与外部管道通过动密封(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式清洗装置,包括公转电机(I)、公转轴(5)、公转转盘(18)、自转电机(8)、自转轴(17)和自转转盘(16),其特征在于:公转电机(I)通过皮带(20)和带轮(21)的传动与公转轴(5)连接,公转轴(5)与公转转盘(18)固连,公转转盘(18)通过轴承与自转轴(17)连接,自转电机(8)通过皮带(20)和带轮(21)的传动与中间带轮(2)连接,中间带轮(2 )通过皮带(20 )和带轮(21)的传动分别与两个自转轴(17 )连接,自转轴(17 )与自转转盘(16)固连,中间带轮(2)和公转轴(5)分别通过轴承与垂直固定在支架(7)上的支架筒(6)连接,自转转盘(16)与清洗容器(15)通过螺栓固连,清洗容器(15)与清洗容器顶盖(11)之间通过螺栓(9)固连,清洗容器顶盖(11)通过顶盖动密封(12)及轴承与顶盖密封轴(13)之间连接,排液管(14)从清洗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平赵刚于震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