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建辉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152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主要解决了现有除雪车除雪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该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包括除雪车头和除雪车身,所述除雪车头包括前端开口的集雪斗,位于集雪斗前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前方破冰装置,设置于集雪斗后端并与其连通的抛雪装置,以及为所述除雪车头提供运行动力的动力系统;在所述除雪车身的底部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吹扫轨道面积雪的热力涡轮吹雪装置,在除雪车身的顶部还设有气动旋转除冰装置和沁润式防冻液涂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除雪效率及效果远高于目前所应用的除雪车。因此,适合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铁线路的除雪设备,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
技术介绍
高铁线路一般采用无砟轨道,它采用板式道床或整体式道床,没有单独的轨枕,轨道相对较稳定。高铁线路的轨道积雪排除一直是本
的难题,现有除雪车一般为粗放式的结构设计,对轨道面的大面积的积雪除雪有一定效果。现有除雪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除雪效率低、除雪不尽、难以适用于高铁线路的无砟轨道的缺陷;二、积雪收集后的抛洒角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极易导造成路沿线的部分路段积雪抛洒困难的问题;三、对于轨道间歇、除雪设备无法触及到的地方,尤其是枕木之间的残留积雪的去除效果欠佳。另一方面,铁路沿线的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输电线,架设在铁路上方,机车受电弓与其摩擦受电,为电力机车提供电能。接触网覆冰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过负载事故,即线路实际覆冰超过设计最大覆冰厚度,输电线质量大增,覆冰后风压面积增加,超出杆塔的承受范围,而导致机械或者电气故障;2、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引起相邻跨的张力差,也可能造成机械和电气事故;3、绝缘子串覆冰过多,引起绝缘子串电气性能降低、泄漏距离缩短,造成绝缘网络,甚至绝缘子串被击穿;4、不均匀覆冰使导线产生自激振荡和舞动,造成导线断股及杆塔倾斜或倒塌事故。因此,在除雪的同时,对接触网的除冰也是一项重要作业。现有技术中,对接触网的除冰比较常见的方法有:1、人工消除方法。该方法是目前国内架空输电线和接触网普通采用的除冰方法,其主要是通过人工敲击和/或机车上安装铜质弓头冲击作业等简陋措施去除冰雪,该方式最为简单,也是最早的除冰方法;但是,需要占用大量人力物力,消耗时间长,除冰效率低,除冰效果也欠佳,除冰后经常再次出现覆冰,且具有一定危险性。而且,出现覆冰现象时,往往环境条件较恶劣,人工除冰就变得极为不便;2、接触网热滑方法。在运营前通过线路巡视人员观察接触网的覆冰情况,判断覆冰的严重程度,若覆冰达到需要除冰的警戒值,则启动除冰,机车通过受电弓从网上取电,以惰行的方式使电弓与接触线摩擦,消除覆冰。此方法对接触网有一定损害,不能完全消除覆冰,且并不适用于偏远的山区;3、阻性丝加热除冰方法。法国阿尔斯通、日本日立公司利用内置绝缘电阻丝接触线的特性开发了接触网除冰系统(引接电源至电源盘,从电源盘接至接触线内加热丝,在覆冰区段末端连通加热丝与接触网线的铜接触面,并通过铜接触面流回电源,形成回路),并应用于日本、法国、韩国、英国的铁路系统及中国的哈大线、哈尔滨地铁中。虽然该工程采用的接触网除冰方案理论上可以达到除冰的目的,但该除冰霜装置在清除效果、清除效率上还远不够好,在对大长线下如何根据气象条件、覆冰厚度以及融冰电流和融冰时间等方面还缺少成功应用经验及相应的规程规范,对于既有线特别是已建成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来说这种方式不适用。尤其是在我国哈大线,特别是南方冻雨地段,经常出现因接触网结冰而降速运行的动车组,严重的直接导致列车停运。与此同时,对接触网覆冰的预防是一种主动的防冰措施,即在接触线上涂抹防冻齐U,该种方式的思路是根据天气预报获知即将发生冻雨天气后,预先使用防冻剂涂敷接触线,以防止接触线结冰。对接触网涂抹防冻液主要应用相关的防冻液涂抹设备,如:德国不来梅有轨电车公司使用STEMMANN TECHNIK公司的高架线涂抹设备给接触线涂防冻剂;该涂抹设备由两个部件组成:其中一个气压装置部件安装在轨道车辆内部的一个固定框架上,另一个部件为附加的车顶受电弓涂抹装置,它的滑条由一个润滑装置取代,其主要功能是滚动且均匀地将防冻甘油涂抹在接触导线上,用以防止接触导线覆冰。这种涂抹设备一般可在当预报有可能造成接触导线覆冰的前一天,对接触线进行涂抹。但是上述涂抹设备主要还存在以下缺陷:其采用中心渗透式的取液方式,即涂抹执行部件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防冻剂内置于该圆柱形结构内部,防冻剂由内至外渗透至圆柱形结构的外部,然后才能进行涂抹作业,不仅涂抹效率慢、涂抹速度低,而且天窗式裸露的设计极易导致防冻液在作业时漏出,污染铁路沿线。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除雪车不仅无法对轨道面进行有效且彻底的除雪,而且无法对接触网进行高效地除冰及涂抹防冻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雪效率高、除雪效果良好的高效节能型除雪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包括除雪车头和除雪车身,所述除雪车头包括前端开口的集雪斗,位于集雪斗前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前方破冰装置,设置于集雪斗后端并与其连通的抛雪装置,以及为所述除雪车头提供运行动力的动力系统;在所述除雪车身的底部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吹扫轨道面积雪的热力涡轮吹雪装置,在除雪车身的顶部还设有气动旋转除冰装置和沁润式防冻液涂抹装置。所述集雪斗包括前端开口的收集斗,设置在该收集斗开口处两侧的翼板,以及设置在该翼板下端用于排雪或集雪且刷毛呈螺旋状的雪刷;其中,收集斗开口处的下端呈平口状。为了更加利于集雪斗内的积雪进入抛雪装置,在所述收集斗内还设有集雪双螺旋机构,该集雪双螺旋机构的作用在于将集雪斗内的积雪卷入抛雪装置,具体的说,集雪双螺旋机构包括两端与收集斗两侧对应连接且可相对于收集斗旋转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中部的减速齿轮,以及设置于减速齿轮一侧转轴上的正螺旋叶片和设置于减速齿轮另一侧转轴上反螺旋叶片。为了清除轨道面以下的积雪,在所述收集斗开口处的下端边沿处设有可升降、用于清除轨面以下的积雪并将其导入收集斗内的内集雪板,该内集雪板为外部包覆有橡胶的合金框架,且在该合金框架内设有防冲击弹簧。所述前方破冰装置包括通过悬臂与集雪斗两侧转动连接的除雪轮外壳,安装在除雪轮外壳内并可相对于外壳旋转的除雪轮,以及用于抬升除雪轮外壳的液压升降杆;在该除雪轮外壳上端边沿处设有用于止雪飞溅的防飞溅盖板;其中,在一种实施方案中,适用于轨道面结冰或雪层较厚的除雪工况,所述除雪轮为碾冰轮,该碾冰轮包括两端与外壳对应连接并可相对于外壳转动的转动圆筒,以及可拆卸式安装于该转动圆筒的起冰刀和/或弹簧钢刷,该起冰刀和/或弹簧钢刷为弧形的条状结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适用于轨道面未结冰或积雪较薄的除雪工况,所述除雪轮为扫雪轮,该扫雪轮包括固定直径转筒,设置在固定直径转筒两侧并与其同步转动的可变直径转筒,以及安装在固定直径转筒和可变直径转筒上的柔性聚丙烯刷毛。进一步的,所述抛雪装置包括与集雪斗后端连通的排雪风道,设置在排雪风道入口处的离心风机,设置在排雪风道出口处通过旋转齿轮与排雪风道旋转连接且排雪角度可调的排雪件。所述热力涡轮吹雪装置包括通过电机带动的涡轮风机,位于出风通道与涡轮风机出风口之间、用于加热涡轮风机出风温度并从所述除雪车上取电或通过蓄电池和逆变器供电的电阻环,设置于涡轮风机出风口且横截面呈“人”字形的出风通道,以及用于封装涡轮风机、电阻环的风机外壳;其中,出风通道的开口端朝向轨道面,其相对于开口端的一端与涡轮风机出风口连通。为了保证起冰刀或弹簧钢刷不与轨道板接触,所述前方破冰装置还包括用于校准悬臂下压距离的激光位移传感。所述气动旋转除冰装置包括双H型缓冲台架,上端与双H型缓冲台架下表面连接并用于抬升双H型缓冲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包括除雪车头和除雪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雪车头包括前端开口的集雪斗,位于集雪斗前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前方破冰装置,设置于集雪斗后端并与其连通的抛雪装置,以及为所述除雪车头提供运行动力的动力系统;在所述除雪车身的底部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吹扫轨道面积雪的热力涡轮吹雪装置,在除雪车身的顶部还设有气动旋转除冰装置和沁润式防冻液涂抹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包括除雪车头和除雪车身(I),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雪车头包括前端开口的集雪斗,位于集雪斗前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前方破冰装置,设置于集雪斗后端并与其连通的抛雪装置,以及为所述除雪车头提供运行动力的动力系统;在所述除雪车身的底部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吹扫轨道面积雪的热力涡轮吹雪装置,在除雪车身的顶部还设有气动旋转除冰装置和沁润式防冻液涂抹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雪斗包括前端开口的收集斗(7),设置在该收集斗开口处两侧的翼板(8),以及设置在该翼板下端用于排雪或集雪且刷毛呈螺旋状的雪刷(9);其中,收集斗开口处的下端呈平口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破冰装置包括通过悬臂(2)与集雪斗两侧转动连接的除雪轮外壳(3),安装在除雪轮外壳内并可相对于外壳旋转的除雪轮(4),以及用于抬升除雪轮外壳的液压升降杆(5);在该除雪轮外壳上端边沿处设有用于止雪飞溅的防飞溅盖板(6);其中,所述除雪轮(4)为碾冰轮,该碾冰轮包括两端与外壳对应连接并可相对于外壳转动的转动圆筒,以及可拆卸式安装于该转动圆筒的起冰刀和/或弹簧钢刷,该起冰刀和/或弹簧钢刷为弧形的条状结构; 或者,所述除雪轮(4)为扫雪轮,该扫雪轮包括固定直径转筒,设置在固定直径转筒两侧并与其同步转动的可变直径转筒,以及安装在固定直径转筒和可变直径转筒上的柔性聚丙烯刷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雪装置包括与集雪斗后端连通的排雪风道(10),设置在排雪风道入口处的离心风机(11),设置在排雪风道出口处通过旋转齿轮(15)与排雪风道旋转连接且排雪角度可调的排雪件(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涡轮吹雪装置包括通过电机带动的涡轮风机(13),位于出风通道与涡轮风机出风口之间、用于加热涡轮风机出风温度并从所述除雪·车上取电或通过蓄电池和逆变器供电的电阻环,设置于涡轮风机出风口且横截面呈“人”字形的出风通道(14),以及用于封装涡轮风机、电阻环的风机外壳(16);其中,出风通道的开口端朝向轨道面,其相对于开口端的一端与涡轮风机出风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型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旋转除冰装置包括双H型缓冲台架,上端与双H型缓冲台架下表面连接并用于抬升双H型缓冲台架的伺服抬升装置(20),设置在双H型缓冲台架上表面上的复合式除冰刷,为所述气动旋转除冰装置运行提供动力的气动系统,以及用于控制伺服抬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韬林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林建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