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直流两用电压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096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直流两用电压互感器,串联于高压母线与公共接地端之间,用于监测高压母线的供电电压信息并传送给机车的控制单元;其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包括直流电识别电路、交流电识别电路、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和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直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入端和交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入端并联在保护装置(6)的输出端;直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交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在航空插座(8)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仅能够适用于交流和直流两种电力系统,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强、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直流两用电压互感器,串联于高压母线与公共接地端之间,用于监测高压母线的供电电压信息并传送给机车的控制单元;其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包括直流电识别电路、交流电识别电路、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和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直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入端和交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入端并联在保护装置(6)的输出端;直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交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在航空插座(8)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仅能够适用于交流和直流两种电力系统,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强、便于安装。【专利说明】一种交流、直流两用电压互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车用电压互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流、直流两用电压互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铁路设施对电压互感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电力机车是采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来监测接触网电压;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存在以下缺点:①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主要依靠铁芯来运作,因此使得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不仅体积大、成本高,而且不易于安装;②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铁芯容易产生谐振,因此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容易受到谐振的影响而导致整体损坏;③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绕组侧的输出电压一般为ΙΟΟν,因此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不能与电力机车的控制单元直接相连。为了克服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上述缺点,一些厂商开始研发电力机车上使用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并采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来监测接触网电压;但是,现有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至少还存在以下的不足:①现有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只能适用于交流电力系统,无法应用在直流电力系统中,这严重限制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应用范围。②现有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保护装置采用了通用电压互感器的保护措施,未充分考虑电力机车自身的复杂电磁环境、电力机车的运行特点和获取电能的特点等因素,因此其保护装置的保护能力较弱,可能造成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整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流、直流两用电压互感器,不仅能够适用于交流和直流两种电力系统,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强、便于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交流、直流两用电压互感器,串联于高压母线与公共接地端之间,包括:绝缘外壳1、箱体2、高压臂电阻4、低压臂电阻5、保护装置6、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和航空插座8 ;绝缘外壳I设置于箱体2的顶部,并且绝缘外壳I与箱体2之间设有定位座3 ;绝缘外壳I的内部设有空腔11 ;高压臂电阻4、低压臂电阻5和保护装置6均设于该空腔11内;高压臂电阻4的高压端与设于绝缘外壳I顶部的高压电极接线柱9电连接,并且该高压电极接线柱9与高压母线电连接;高压臂电阻4的低压端与低压臂电阻5的高压端电连接,低压臂电阻5的低压端与公共接地端电连接;保护装置6的输入端与低压臂电阻5并联;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设于箱体2的内部,并且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的输入端与保护装置6的输出端电连接;航空插座8设于箱体2的外部,并且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的输出端与航空插座8电连接;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包括直流电识别电路、交流电识别电路、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和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直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入端和交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入端并联在保护装置6的输出端;直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交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在航空插座8上。优选地,所述的直流电识别电路包括:第一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第十五电阻R15、第七二极管D7、第四一电阻R41、第四二电容C42、第一电压比较电路、第一模拟开关芯片U7和第二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第一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的输入端与保护装置6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四二电容C42的一端及第一电压比较电路的第一比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第四二电容C42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电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与第四一电阻R41串联,并通过第四一电阻R41电连接在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四二电容C42之间;第一电压比较电路的第二比较电压输入端接入大于或等于0.18V,并且小于0.24V的直流输入电压;第一电压比较电路的比较结果输出端与第一模拟开关芯片U7的片选信号输入引脚In电连接;第一模拟开关芯片U7的第一电压输入引脚SA与公共接地端电连接;第一模拟开关芯片U7的第二电压输入引脚SB与第一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模拟开关芯片U7的电压输出引脚D与第二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并通过第二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交流电识别电路包括:第三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第四零电阻R40、第七二二极管D72、第九二二极管D92、第八二二极管D82、第二九一电阻R291、第四二电阻R42、第五电容C5、第二电压比较电路和第二模拟开关芯片U82 ;第三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的输入端与保护装置6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四零电阻R40与第七二二极管D72的阳极电连接;第七二二极管D72的阴极与第九二二极管D92的阳极电连接;第九二二极管D92的阴极与第八二二极管D82的阳极电连接;第八二二极管D82的阴极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及第二电压比较电路的第一比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电连接;第二九一电阻R291的一端与第七二二极管D72的阳极电连接,而第二九一电阻R291的另一端与第九二二极管D92的阴极电连接;第四二电阻R42的一端与第八二二极管D82的阳极电连接,而第四二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第八二二极管D82的阴极电连接;第二电压比较电路的第二比较电压输入端接入大于或等于1.6V,并且小于8V的直流输入电压;第二电压比较电路的比较结果输出端与第二模拟开关芯片U82的片选信号输入引脚In电连接;第二模拟开关芯片U82的第一电压输入引脚SA与公共接地端电连接;第二模拟开关芯片U82的第二电压输入引脚SB与第三高阻抗电压跟随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模拟开关芯片U82的电压输出引脚D与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运算放大器U13、第七一二极管D71、第二一电阻R21、第四三极管T4、第二四一电阻R241、第八一二极管D81、第二八电阻R28、第六三极管T6、第二五一电阻R251和第二七电阻R27 ;第一三运算放大器U13的同相输入端与交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三运算放大器U13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七电阻R27的一端电连接,并作为该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一个电流输出端与航空插座8电连接;第二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电连接;第一三运算放大器U13的输出端与第七一二极管D71的阴极电连接;第七一二极管D71的阳极通过第二一电阻R21与+15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与第七一二极管D71的阳极电连接;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与+15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第四三极管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直流两用电压互感器,串联于高压母线与公共接地端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1)、箱体(2)、高压臂电阻(4)、低压臂电阻(5)、保护装置(6)、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和航空插座(8);绝缘外壳(1)设置于箱体(2)的顶部,并且绝缘外壳(1)与箱体(2)之间设有定位座(3);绝缘外壳(1)的内部设有空腔(11);高压臂电阻(4)、低压臂电阻(5)和保护装置(6)均设于该空腔(11)内;高压臂电阻(4)的高压端与设于绝缘外壳(1)顶部的高压电极接线柱(9)电连接,并且该高压电极接线柱(9)与高压母线电连接;高压臂电阻(4)的低压端与低压臂电阻(5)的高压端电连接,低压臂电阻(5)的低压端与公共接地端电连接;保护装置(6)的输入端与低压臂电阻(5)并联;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设于箱体(2)的内部,并且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的输入端与保护装置(6)的输出端电连接;航空插座(8)设于箱体(2)的外部,并且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的输出端与航空插座(8)电连接;电压信号处理单元(7)包括直流电识别电路、交流电识别电路、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和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直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入端和交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入端并联在保护装置(6)的输出端;直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交流电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在航空插座(8)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明苏安社高文斌王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赛德高科铁道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