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3963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光学层,设于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至少一个周边。遮光层设于光学层的至少部分下表面。触控感应层设于透明基板与遮光层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光学层,设于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至少一个周边。遮光层设于光学层的至少部分下表面。触控感应层设于透明基板与遮光层的下方。【专利说明】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高附着性光学层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显示器结合感测技术及显示技术所形成的一种输入/输出装置,普遍使用于电子装置中,例如可携式及手持式电子装置。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一种常用的触控面板,其利用电容耦合效应以侦测触碰位置。当手指触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表面时,相应位置的电容量会受到改变,因而得以侦测到触碰位置。图1A及图1B分别显示传统触控面板的仰视图及剖面图。在玻璃基板11下表面的周围设有黑色矩阵(black matrix, BM) 12,并在玻璃基板11及黑色矩阵12的下表面设有触控感应层13。触控感应层13包含感应部131及走线(routing)部132,其中,未被黑色矩阵12覆盖的为感应部131,而走线部132则位于黑色矩阵12的正下方。上述黑色矩阵12或感应部131定义出主动区或可触控范围14。然而,由于黑色矩阵12与玻璃基板11之间的附着力较弱,容易产生黑色矩阵12的脱落。再者,由于触控感应层13很薄,因此,感应部131的外围区域15 (亦即,介于可触控范围14与范围16之间的区域)会有断线的情形发生。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触控面板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使用高附着性的光学层以改善触控面板的遮光层的脱落现象,且使用具斜面的遮光层以改善触控面板的可触控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含透明基板、光学层、遮光层及触控感应层,其中光学层设于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至少一个周边,遮光层设于光学层的至少部分下表面,触控感应层设于透明基板与遮光层的下方。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遮光层对该光学层的附着性大于该遮光层对该透明基板的附着性。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透明基板的材质为透光的绝缘材料,该绝缘材料为玻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环烯烃共聚合物(COC)。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遮光层包含黑色矩阵(BM)。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遮光层具有斜面。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遮光层的斜面与该透明基板的底面之间具有角度,其值小于50度。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光学层的折射率大于1.5。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光学层的材质为硅氧化物。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光学层全面设于该透明基板的下表面。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更包含第二光学层,设于该光学层与该遮光层的下表面。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触控感应层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材料。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触控感应层包含感应部及走线部,其中,该感应部与该走线部的界线位于该遮光层的非斜面的下方。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更包含抗反射层,设于该透明基板的上方。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更包含覆盖层,设于该触控感应层的下表面。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具有高附着性的光学层,可以防止遮光层的脱落,并且,该遮光层的斜面部分可以改善触控面板的可触控范围。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分别显示传统触控面板的仰视图及剖面图。图2A及图2B分别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仰视图及剖面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玻璃基板12:黑色矩阵131:感应部132:走线部13:触控感应层14:主动区15:感应部的外围区域16:范围21:透明基板22:光学层22A:光学层22B:第一光学层22C:第二光学层23:遮光层24A:扩大主动区24B:原始主动区25:触控感应层251:感应部252:走线部26:抗反射层27:覆盖层A: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2A及图2B分别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仰视图及剖面图。为便于说明,图式仅显示出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元件。如图2A及图2B所示,首先提供透明基板21,其材质可为高透光率的绝缘材料,例如玻璃、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或环烯经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 COC)。透明基板21的下表面的至少一个周边设有光学层22。本实施例的光学层22透明且具高折射率,例如大于1.5。本实施例的光学层22的材质可为透光有机材料,例如是光阻;或者为透光无机材料,例如是硅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或金属氧化物。形成光学层22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涂布(coating)、印刷或旋涂(spinning)等工艺。在本说明书中,方位上是指向触控面板的触控面,而方位下则为相反于触控面的方向。光学层22的下表面设有遮光层23。本实施例的遮光层23可以为一般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遮光功能的导电或非导电材质皆可。根据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遮光层23对光学层22的附着性大于遮光层23对透明基板21的附着性,因此遮光层23不容易脱落。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遮光层23具有倾斜的侧面(简称斜面)。在实施例中,遮光层23的斜面与透明基板21的底面之间具有角度A,其值小于50度。本说明书后面篇幅将会说明,遮光层23的斜面将使得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触控范围从原始主动区24B增大为扩大主动区24A。如图2B所示,遮光层23及透明基板21的下表面设有触控感应层25,其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ΙΖ0)),但不限定于此。在图2B所示的示意图中,仅显示一层的触控感应层25,然而其可包含多个子层,所述多个子层可使用单边单层、单边多层、或双边多层等架构。触控感应层25包含感应部251及走线(routing)部252。其中,感应部251与走线部252的界线位于遮光层23的非斜面的下方。借此,感应部251定义出本实施例的扩大主动区或扩大可触控范围24A。相较于传统的触控面板(例如图1A/1B所示)的黑色矩阵12具有陡峭的侧面,本实施例的遮光层23因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含:透明基板;光学层,设于该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至少一个周边;遮光层,设于该光学层的至少部分下表面;及触控感应层,设于该透明基板与该遮光层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冠炎
申请(专利权)人: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