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3001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流电路,该整流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串联在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之间用于驱动负载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用于输出不同相位交流电压的第一、第二、第三交流电压输出端及公共输出端,该公共输出端连接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之间的节点;分别连接在交流电压输出端和公共输出端之间的第一整流支路、第二整流支路及第三整流支路;及驱动每个整流支路的信号产生单元,该信号产生单元控制每个整流支路在正半周期仅对第二储能单元充电,在负半周期仅对第一储能单元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流电路,该整流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串联在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之间用于驱动负载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用于输出不同相位交流电压的第一、第二、第三交流电压输出端及公共输出端,该公共输出端连接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之间的节点;分别连接在交流电压输出端和公共输出端之间的第一整流支路、第二整流支路及第三整流支路;及驱动每个整流支路的信号产生单元,该信号产生单元控制每个整流支路在正半周期仅对第二储能单元充电,在负半周期仅对第一储能单元充电。【专利说明】整流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流电路,尤其是一种具备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Correction)功能的整流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公司生产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民用的直流电时,通常将三相的电力系统拆开成三组单相交流电力系统。在每组单相交流电力系统中,首先经过各自的整流电路将单相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常用的整流电路主要有升压型电路架构(Boost)或者反驰型架构(Fly back)。然而,升压型电路架构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同时会将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升高,导致大多数民用电器因其电压过高而无法使用。因此,该升压型电路架构需要配合另外的降压电路才能够转换为民用电器能够使用的直流电压。因而,升压型电路架构成本较高,电压转换效率较低。而反驰型架构需要一组变压器进行电力转换,导致电压转换效率较低而不适用于大功率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转换效率较高的整流电路。—种整流电路,其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串联在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之间用于驱动负载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用于输出不同相位交流电压的第一、第二、第三交流电压输出端及公共输出端,该公共输出端连接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之间的节点;分别连接在交流电压输出端和公共输出端之间的第一整流支路、第二整流支路及第三整流支路;及驱动每个整流支路的信号产生单元,该信号产生单元控制每个整流支路在正半周期仅对第二储能单元充电,在负半周期仅对第一储能单元充电。一种整流电路,其包括三相交流电源、第一整流支路、第二整流支路、第三整流支路、第一储能单元、第二储能单元、信号产生单元、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该三相交流电源用于产生第一交流电压、第二交流电压及第三交流电压,该第一整流支路、该第二整流支路及该第三整流支路分别在该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该第一交流电压、该第二交流电压及该第三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每个整流支路在正半周期仅对两个储能单元的一进行充电,在负半周期仅对两个储能单元的另一进行充电,该第一电压输出端依次串联该第一储能单元及该第二储能单元至第二电压输出端,以驱动连接在第一、第二电压输出端之间的负载 与现有技术相较,本专利技术的整流电路不需要经过多次电力转换即可将三相交流电压转换成驱动负载所需的直流电压,因此,该整流电路的转换效率及稳定度较高。此外,该整流电路不需要变压器进行隔离,因此,该整流电路成本较低,另外,该整流电路与负载接地线可以共用,布线简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流电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所示的整流电路提供控制信号的信号产生单元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所示整流电路所采用的第一整流支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交流电压、第二交流电压及该第三交流电压的波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权利要求】1.一种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整流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串联在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之间用于驱动负载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用于输出不同相位交流电压的第一、第二、第三交流电压输出端及公共输出端,该公共输出端连接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之间的节点;分别连接在交流电压输出端和公共输出端之间的第一整流支路、第二整流支路及第三整流支路;及驱动每个整流支路的信号产生单元,该信号产生单元控制每个整流支路在正半周期仅对第二储能单元充电,在负半周期仅对第一储能单元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整流支路、该第二整流支路及该第三整流支路分别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一储能子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一单向导通单元、第二单向导通单元及第四开关单元,该第一单向导通单元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二单向导通单元包括第三端及第四端,该第一开关单元、该第二开关单元及该第一储能子单元依次串联在交流电压输出端和公共输出端之间,该第二开关单元与该第一储能子单元之间的节点依次串联该第三开关单元、该第一单向导通单元的第一端及该第二端至该第一电压输出端,该第二开关单元与该第一储能子单元之间的节点还依次串联该第二单向导通单元的该第二端、第一端及该第四开关单元至该第二电压输出端并接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及该第四开关单元分别包括控制端、正导通控制端及负导通控制端,该控制端接收控制信号以控制相应开关单元的该正导通控制端与该负导通控制端导通或者截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及该第四开关单元都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该控制端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该正导通控制端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该负导通控制端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储能单元及该第二储能单元为电容,该第一储能子单元为电感。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向导通单元及该第二单向导通单元都为二极管,该第一端及该第三端为二极管的正极,该第二端及该第四端为二极管的负极。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用于分别输出至该第一整流支路的该第一开关单元、该第二开关单元、该第三开关单元及该第四开关单元,该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第五控制信号、第六控制信号、第七控制信号及第八控制信号,用于分别输出至该第二整流支路的该第一开关单元、该第二开关单元、该第三开关单元及该第四开关单元,该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第九控制信号、第十控制信号、第十一控制信号及第十二控制信号,用于分别控制该第三整流支路的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及第四开关单元,该第一控制信号至该第十二控制信号均为PMW控制信号。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大于该第一交流电压的频率。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交流电压的周期为第一控制信号的周期的整数倍。10.一种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整流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电源、第一整流支路、第二整流支路、第三整流支路、第一储能单元、第二储能单元、信号产生单元、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该三相交流电源用于产生第一交流电压、第二交流电压及第三交流电压,该第一整流支路、该第二整流支路及该第三整流支路分别在该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该第一交流电压、该第二交流电压及该第三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每个整流支路在正半周期仅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整流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串联在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之间用于驱动负载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用于输出不同相位交流电压的第一、第二、第三交流电压输出端及公共输出端,该公共输出端连接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之间的节点;分别连接在交流电压输出端和公共输出端之间的第一整流支路、第二整流支路及第三整流支路;及驱动每个整流支路的信号产生单元,该信号产生单元控制每个整流支路在正半周期仅对第二储能单元充电,在负半周期仅对第一储能单元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富曾创炜陈哲训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