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海军专利>正文

一种路灯透镜及光学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575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灯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容纳芯片的凹槽,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尺寸小于透镜本体的下表面尺寸,所述凹槽的表面为进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侧壁为反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下表面为出光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模组,包括灯板、路灯透镜和芯片,所述芯片安装于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灯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路灯透镜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灯板和所述路灯透镜之间,所述灯板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匹配的压框,所述压框固定所述路灯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路灯透镜通过反射有效均匀了光线,使能量汇聚好。所述的灯板便于拆卸,可重复利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灯透镜及光学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路灯透镜及光学模组,属于LED

技术介绍
LED灯具是指灯具产品采用发光二极管(LED)技术作为主要的发光源。LED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元件,其利用电流顺向流通到半导体P-N结耦合处,再由半导体中分离的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的空穴两种载子相互结合后,而产生光子发射,不同种类的LED能够发出从红外线到蓝光之间、与紫光到紫外线之间等不同波长的光线。发光二极管(LED)的光强分布是中间强,四周弱,中间的发光强度约占总发光强度的70%?80%左右,四周的发光强度约占总发光强度20%?30%左右。LED的光线直射出来太过刺眼,人们直视太过刺眼,会形成眩目。而且一般的LED灯具为透射式,且聚光不均匀,聚光性较差。通常所用的路灯透镜,由于采取光线直接透射的方式投入地面,所以其光照面的范围较大,不仅照射了需要光照的区域,而且也照射到了不需要光照的区域,这样,由于光能的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势必使得需要光照的区域中的光照强度不够,而不需要光照的区域被照射到了,造成了光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路灯透镜,克服上述缺陷,使光照能量汇聚更均匀,亮度高,不炫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路灯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容纳芯片的凹槽,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的尺寸小于透镜本体的下表面的尺寸,所述凹槽的表面为进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侧壁为反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下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反光面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4个相邻的子反光面。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路灯透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子反光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轴对称、所述第二子反光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轴对称。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路灯透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子反光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轴对称、所述第二子反光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非轴对称,或者所述第一子反光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非轴对称、所述第二子反光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轴对称。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路灯透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子反光面、第二子反光面、第三子反光面和第四子反光面均为非轴对称结构。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路灯透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镜本体的侧壁为外凸弧形。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路灯透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光面、出光面和反光面为形状为微曲面阵列。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路灯透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光面为连续柱面。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路灯透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光面上设有电镀反射层,达到反射光线的作用。为配合路灯透镜的使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模组,包括灯板、路灯透镜和-H-* I I心/T,所述芯片安装于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芯片发出的灯光射入所述进光面后,经过所述反光面的反射后,由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透镜本体;所述灯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路灯透镜相对应的安装孔,用于嵌入所述路灯透镜,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灯板和所述路灯透镜之间,所述灯板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匹配的压框,所述压框固定所述路灯透镜。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光学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芯片与所述路灯透镜之间设有防护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路灯透镜,结构紧凑,合理;光线射入透镜本体上的进光面后,经过灯罩壁的外壁将光线反射,并通过灯罩壁的内壁出光后照射到地面,形成光斑。这样反射光不刺眼,且能量汇聚均匀,美观大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学模组具有便于拆卸,可重复利用,节省材料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和,图7为本技术一种光学模组的主视图的剖视示意图。其中:I为透镜本体的上表面、2为凹槽、3为透镜本体的下表面、4为透镜本体的侧壁、5为进光面、6为反光面、7为出光面、8为灯板、9为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路灯透镜,其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I设有容纳芯片(未图示)的凹槽2,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I的尺寸小于透镜本体的下表面3的尺寸,所述凹槽2的表面为进光面5,所述透镜本体的侧壁4为反光面6,所述透镜本体的下表面3为出光面7,所述反光面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4个相邻的子反光面(未图示)。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路灯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I设有容纳芯片(未图示)的凹槽2,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I的尺寸小于透镜本体的下表面3的尺寸,所述凹槽2的表面为进光面5,所述透镜本体的侧壁4为反光面6,所述透镜本体的下表面3为出光面7,所述反光面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4个相邻的子反光面。上述路灯透镜的工作原理为,灯光穿过所述凹槽2的表面即进光面5后,经过所述反光面6的反射,由所述出光面7射出所述透镜本体,并射向地面。这样,经过反射后,光线不再通过直接透射的方式直接投向地面,而是以反射光的形式投向地面,通过反射实现了光的汇聚,这样,使得需要光照的区域中的光照强度足够,而不需要光照的区域则完全不被照射,使得光线能量汇聚更加均匀,不再造成光浪费,而且反射光不刺激。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为了便于理解,将图1中面朝阅读者的一面反光面6定为第一子反光面,根据图2可以预见,本实施方式中路灯透镜的左视图、后视图和右视图中的面朝阅读者的一面反光面6分别为第二子反光面,第三子反光面和第四子反光面。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子反光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轴对称、所述第二子反光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轴对称。所述第一子反光面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子反光面的延伸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实施例二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路灯透镜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子反光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轴对称、所述第二子反光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非轴对称。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变形为所述第一子反光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非轴对称、所述第二子反光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轴对称。这样的设计原理为:可以使光线在由反光面6即透镜本体的侧壁4的反射时,根据子反射面倾斜角度的不同,使得出射入地面所得到的光斑不同,形成偏光。有利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路段对所述地面的光照面积的不同要求,而使用子反射面倾斜角度各异的路灯透镜。子反射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越大,则相应位置射在地面上的光斑越小,子反射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越小,则相应位置射在地面上的光斑越大。实施例三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灯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容纳芯片的凹槽,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的尺寸小于透镜本体的下表面的尺寸,所述凹槽的表面为进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侧壁为反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下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反光面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4个相邻的子反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灯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容纳芯片的凹槽,所述透镜本体的上表面的尺寸小于透镜本体的下表面的尺寸,所述凹槽的表面为进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侧壁为反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下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反光面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4个相邻的子反光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透镜,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子反光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轴对称、所述第二子反光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轴对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透镜,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子反光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轴对称、所述第二子反光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非轴对称,或者所述第一子反光面与所述第三子反光面非轴对称、所述第二子反光面与所述第四子反光面轴对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透镜,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子反光面、第二子反光面、第三子反光面和第四子反光面均为非轴对称结构。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海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