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201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8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退卡机构,适用于电子装置。进退卡机构包括盖体、抵压结构以及扣持结构。盖体可拆卸地组装于本体以开启或封闭插槽。卡件可拆卸地组装于盖体,并随盖体组装至本体而插入插槽。抵压结构活动地设置在插槽与盖体之间,扣持结构配置在插槽内。第一外力施加于盖体,以驱动盖体朝向插槽移动并抵压于抵压结构。第二外力施加于盖体,以驱动盖体朝向插槽移动并抵压于抵压结构后,再驱动卡件卡扣或解扣于扣持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退卡机构
[0001 ]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进退卡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展,数字电子产品如数字相机、MP3播放器、手机等为满足消费者对数字图档、数字音乐等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故其对存储媒体的容量需求也愈来愈大。由于在数字电子产品中所内装的存储媒体常受限于设计上或成本上的考量,其容量大多不能满足使用者对存储容量的需求。因此,具有体积小、存储容量大、存取时间短、易插拔等优点且便于携带的闪存卡便成为数字电子产品上的主要存储媒体,以利于使用者使用存储相片、阅读文件、游戏等增值功能。目前会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壳边缘设有插槽以利插入存储卡或智能卡。如此,所述插槽便会在机壳上形成开口,因而造成不美观。一般而言,会通过防尘盖等构件来封闭开口,但其却无法完全弥补视觉上的缺陷感。再者,当使用者欲取出存储卡或智能卡时,传统的防尘盖便失去其用处,且容易因使用者的忽略而掉落或遗失。据此,如何让相关进退卡机构能免除上述防尘盖的困扰,同时达到美观的要求,实为相关技术人员所需思考改善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进退卡机构,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所具有的进退卡机构通过功能按键整合于一处,以提供较佳外观并简化构件配置。本技术的进退卡机构,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具有本体和插槽。进退卡机构包括盖体、抵压结构以及扣持结构。盖体可拆卸地组装于本体以开启或封闭插槽。卡件可拆卸地组装于盖体,并随盖体组装至本体而插入插槽。抵压结构活动地设置在插槽与盖体之间。扣持结构配置于插槽内。第一外力施加于盖体,以驱动盖体朝向插槽移动并抵压于抵压结构。第二外力施加于盖体,以驱动盖体朝向插槽移动并抵压于抵压结构,且驱动卡件卡扣或解扣于扣持结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外力大于第一外力。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扣持结构为一双推式进退卡机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抵压结构包括移动座和弹性开关,移动座活动地配置在盖体与插槽之间,以朝向插槽移近或远离。弹性开关配置在移动座上且朝向盖体,当盖体受第一外力而抵压于抵压结构时,盖体抵压弹性开关但移动座维持静止状态。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弹性开关是圆顶开关或橡胶开关。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本体还具有固定座,位于插槽旁,抵压结构包括凸柱。凸柱的一端固定于移动座,凸柱的另一端从移动座背对弹性开关延伸,并活动地穿设于固定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抵压结构包括弹性件,套设于凸柱且抵接于固定座与移动座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弹性件的可变形施力大于弹性开关的可变形施力。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抵压结构包括止挡部,设置在凸柱的另一端,以使固定座位于止挡部与移动座之间,当凸柱随移动座移离固定座时,止挡部干涉于固定座以阻挡凸柱的另一端移离固定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驱动电路,配置在本体内且电性连接弹性开关。基于上述,电子装置通过进退卡机构,而使盖体能同时作为卡件插拔的载具、电子装置的功能按键以及本体表面的外观件,而使卡件及相关插槽能隐藏在本体内,而对电子装置形成隐藏式的卡件连接器结构,并让使用者以同一个按压路径即能达到执行功能键与卡件插拔的效果。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爆炸图;图3是图2的电子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图4至图6分别示出抵压结构因受力而改变其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电子装置;110:本体;111、112a:开孔;112:固定座;120:插槽;122:端子;130:进退卡机构;131:盖体;131a:卡槽;131b:凸部;133:抵压结构;133a:移动座;133b:弹性开关;133c:凸柱;133d:弹性件;133e:止挡部;135:扣持结构;140:驱动电路;200:卡件;El:第一端;E2:第二端;L1:轴。【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爆炸图。图3是图2的电子装置的局部俯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智能型移动装置,其包括本体110、设置在本体110内的插槽120以及进退卡机构130,其中插槽120通过端子122而与电子装置100的驱动电路140电性连接。进退卡机构130包括盖体131、抵压结构133与扣持结构135。盖体131可拆卸地组装于本体110以开启或封闭插槽120,且卡件200可拆卸地组装于盖体131的卡槽131a,并随着盖体131组装至本体110而插入插槽120,以使卡件200经由插槽120的端子122而与驱动电路140电性连接。抵压结构133活动地设置在本体110内,且位于盖体131与插槽120之间。扣持结构135,例如是双推式(push-push type)进退卡结构,其配置在插槽120内以供卡件200卡扣或解扣,以达到进卡与退卡的效果。换句话说,卡件200可随着盖体131推入而插入插槽120并卡扣于扣持结构135,也可通过进一步地推动盖体131而解除扣持结构135对卡件200的扣持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抵压结构133包括移动座133a与弹性开关133b,其中移动座133a活动地配置在盖体131与插槽120之间,以沿轴LI朝向插槽120移近或远离,而弹性开关133b,例如是圆顶开关(dome switch)或橡胶开关,其配置在移动座133a上且朝向盖体131,且弹性开关133b电性连接于驱动电路140。再者,本体110还具有一对固定座112,其分别位于插槽120的相对两侧,而抵压结构133还包括一对凸柱133c,设置在移动座133a上且背对于弹性开关133b。各凸柱133c的第一端El固设在移动座133a上,而第二端E2背对移动座133a延伸并活动地穿设于固定座112的开孔112a。另外,抵压结构133还包括一对弹性件133d与一对止挡部133e,其中各弹性件133d例如是伸缩弹簧,其套设于凸柱133c且抵接在移动座133a与固定座112之间。止挡部133e设置在凸柱133c的第二端E2且使固定座112位于止挡部133e移动座133a之间。图4至图6分别示出抵压结构因受力而改变其状态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至图6,并对照图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3d的可变形施力大于弹性开关133b的可变形施力。换句话说,使用者施加第一外力于盖体131时,盖体131沿轴LI朝向插槽120移动,其中该第一外力大于弹性开关133b的可变形施力,但小于弹性件133d的可变形施力。如此,第一外力能驱动盖体131抵压于弹性开关133b并对其变形而达到触发的效果(如图4所示),但由于第一外力仍小于弹性件133d的可变形施力,因此移动座133a仍能被弹性件133d所支撑而保持静止状态,也即使用者所施加于盖体131的第一外力能达到仅触发弹性开关133b的效果,并通过弹性开关133b与电子装置100的驱动电路140相互电性连接的状态下,藉此驱动电子装置100执行第一功能,例如电源开启或关闭等。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施加第二外力于盖体131,且第二外力大于弹性件133d的可变形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一本体与一插槽,该进退卡机构包括:一盖体,可拆卸地组装于该本体以开启或封闭该插槽,一卡件可拆卸地组装于该盖体,并随该盖体组装至该本体而插入该插槽;一抵压结构,活动地设置于该插槽与该盖体之间;以及一扣持结构,配置在该插槽内,其中一第一外力施加于该盖体,以驱动该盖体朝向该插槽移动并抵压于该抵压结构,而一第二外力施加于该盖体,以驱动该盖体朝向该插槽移动并抵压于该抵压结构,且驱动该卡件卡扣或解扣于该扣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一本体与一插槽,该进退卡机构包括: 一盖体,可拆卸地组装于该本体以开启或封闭该插槽,一卡件可拆卸地组装于该盖体,并随该盖体组装至该本体而插入该插槽; 一抵压结构,活动地设置于该插槽与该盖体之间;以及 一扣持结构,配置在该插槽内,其中一第一外力施加于该盖体,以驱动该盖体朝向该插槽移动并抵压于该抵压结构,而一第二外力施加于该盖体,以驱动该盖体朝向该插槽移动并抵压于该抵压结构,且驱动该卡件卡扣或解扣于该扣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外力大于该第一外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持结构为一双推式进退卡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抵压结构包括: 一移动座,活动地配置在该盖体与该插槽之间,以朝向该插槽移近或远离;以及一弹性开关,配置在该移动座上且朝向该盖体,当该盖体受该第一外力而抵压于该抵压结构时,该盖体抵压该弹性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佑宗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