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注酸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180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8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式注酸接管,它包括管体、漏斗和密封圈,管体与漏斗同轴套合并密封连接成一体。管体上端面居中设有接口,环接口设两道圆形止口,在圆形止口内嵌装密封圈构成密封结构,接口内孔壁同一圆周上设有两节相对而立的单面内螺旋楔。所述漏斗为上大下小的变径管,位于下部的导流管底端设有公接头,在公接头外壁两侧同一圆周上设有两节相对而立的单面外螺旋楔,在单面外螺旋楔之上的环槽内嵌装密封圈构成锁紧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接口和公接头与蓄电池注酸孔规格配套,注酸枪接头插入管体接口中并旋紧,在密闭条件下注酸不存在酸雾外溢和混入杂质的问题,注酸效率高、质量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闭式注酸接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工具,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往铅酸蓄电池内注酸的接管。
技术介绍
注酸是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必要工序,现有技术普遍借助漏斗往铅酸电池内注入盐酸。敞口是漏斗的显著结构特征,在漏斗导流作用下能够改善灌注条件,提高注酸效率。盐酸是一种易挥发的腐蚀性液体,在漏斗内存续期间一方面存在少量酸雾外溢的污染,另一方面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易被浮尘污染,被杂质污染的盐酸在铅酸蓄电池内产生微量化学反应,其副作用是影响产品质量及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制作容易,使用便捷,灌注效率高且质量好的密闭式注酸接管。在真空条件下注酸,既不存在酸雾污染,也不受空气浮尘污染。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密闭式注酸接管,它包括管体、漏斗和密封圈,位于上部的管体与低位的漏斗同轴套合并作密封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管体为直通管,上端面居中设有沟通内腔的接口,环接口设有两道上凸的同轴圆形止口,在圆形止口内嵌装密封圈构成密封结构,接口内孔壁同一圆周上设有两节相对而立的单面内螺旋楔。所述漏斗为上大下小的变径管,位于下部的导流管底端设有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闭式注酸接管,它包括管体(1)、漏斗(2)和密封圈(3),位于上部的管体(1)与低位的漏斗(2)同轴套合并作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直通管,上端面居中设有沟通内腔的接口(1.2),环接口(1.2)设有两道上凸的同轴圆形止口(1.1),在圆形止口(1.1)内嵌装密封圈(3)构成密封结构,接口(1.2)内孔壁同一圆周上设有两节相对而立的单面内螺旋楔(1.3);所述漏斗(2)为上大下小的变径管,位于下部的导流管底端设有公接头,在公接头外壁两侧同一圆周上设有两节相对而立的单面外螺旋楔(2.1),在单面外螺旋楔(2.1)之上的环槽内嵌装密封圈(3)构成密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式注酸接管,它包括管体(I)、漏斗(2)和密封圈(3),位于上部的管体(I)与低位的漏斗(2)同轴套合并作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I)为直通管,上端面居中设有沟通内腔的接口(1.2),环接口(1.2)设有两道上凸的同轴圆形止口(1.1),在圆形止口(1.1)内嵌装密封圈(3)构成密封结构,接口(1.2)内孔壁同一圆周上设有两节相对而立的单面内螺旋楔(1.3);所述漏斗(2)为上大下小的变径管,位于下部的导流管底端设有公接头,在公接头外壁两侧同一圆周上设有两节相对而立的单面外螺旋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树军杨嘉钰
申请(专利权)人:姜堰市蓝天塑料制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