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形铅酸蓄电池,特点是包括电池本体、电池负极输出柱、电池正极输出柱、上盖、弹性负极端子及弹性正极端子;电池负极输出柱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内并与电池本体内的负汇流排电连接;电池正极输出柱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内并与电池本体内的正汇流排连接;上盖安装在电池本体的上部,电池负极输出柱及电池正极输出柱的伸出端位于上盖内;弹性负极端子及弹性正极端子均安装在上盖的端面上并可上下移动及复位,弹性负极端子与电池负极输出柱电连接,弹性正极端子与电池正极输出柱电连接。其优点为:能容易快速装入便携式用具上的电池盒内,更好提高电池与电池盒之间的导电性能,消除了电池在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爆炸和损坏用电设备的安全隐患,解决了电池在侧放和倒置状态下的阀座孔的漏酸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形铅酸蓄电池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柱形铅酸蓄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小型阀控铅酸不能在便携式用电器上使用,例如可移动照明灯、可移动电源和野外点火装置等产品不能使用小型阀控铅酸电池;原因是目前小型阀控铅酸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电池端子不能装入电池盒内;二是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充电过程中电流失控容易引起电池爆炸,还由于使用过程中负载电流过大也容易损坏用电设备;三是使用过程中电池侧放或倒置阀座孔容易漏酸,腐蚀用电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容易快速装入便携式用具的电池盒内,更好提高电池与电池盒之间的导电性能,消除了电池在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爆炸和损坏用电设备的安全隐患,解决了电池在侧放和倒置状态下的阀座孔的漏酸问题的柱形铅酸蓄电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柱形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电池负极输出柱及电池正极输出柱;所述电池负极输出柱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内并与电池本体内的负汇流排电连接;所述电池正极输出柱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内并与电池本体内的正汇流排电连接;上盖,所述上盖安装在电池本体的上部,所述电池负极输出柱及电池正极输出柱的伸出端位于上盖内;及弹性负极端子及弹性正极端子,所述弹性负极端子及弹性正极端子均安装在上盖的端面上并可上下移动及复位,弹性负极端子与电池负极输出柱电连接,弹性正极端子与电池正极输出柱电连接。在所述上盖内还安装有过电流保护装置,所述弹性正极端子通过电流保护装置与电池正极输出柱电连接,或所述弹性负极端子通过电流保护装置与电池负极输出柱电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的端面上设有一电池阀座孔,在所述电池阀座孔内安装有圆柱形滤酸体,在电池阀座孔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安全阀。在所述上盖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陷位,所述弹性负极端子包括第一盖帽、第一底座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在第一凹陷位中,所述第一盖帽的下端与第一底座扣接并可定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靠在第一盖帽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一底座上,第一底座与电池负极输出柱电连接,或第一底座通过电流保护装置与电池负极输出柱电连接。在所述上盖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陷位,所述弹性正极端子包括第二盖帽、第二底座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底座安装在第二凹陷位中,所述第二盖帽的下端与第二底座扣接并可定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抵靠在第二盖帽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底座上,第二底座与电池正极输出柱电连接,或第二底座通过电流保护装置与电池正极输出柱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凹陷位中安装有第一压盖,所述第一压盖位于第一底座的上方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凹陷位中安装有第二压盖,所述第二压盖位于第二底座的上方并固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能容易快速装入便携式用具上的电池盒内,更好提高电池与电池盒之间的导电性能,消除了电池在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爆炸和损坏用电设备的安全隐患,解决了电池在侧放和倒置状态下的阀座孔的漏酸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夕卜,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部”及“上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其是一种柱形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3、电池负极输出柱4及电池正极输出柱2 ;所述电池负极输出柱4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3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3内并与电池本体内的负汇流排电连接;所述电池正极输出柱2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3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3内并与电池本体内的正汇流排电连接,电池本体3为非导电体;上盖5,所述上盖5安装在电池本体3的上部,所述电池负极输出柱4及电池正极输出柱2的伸出端位于上盖5内,上盖5为非导电体;及弹性负极端子7及弹性正极端子10,所述弹性负极端子7及弹性正极端子10均安装在上盖5的端面上并可上下移动及复位,弹性负极端子7与电池负极输出柱4电连接,弹性正极端子10与电池正极输出柱2电连接。使用时,将弹性正极端子10及弹性负极端子7对应用电设备的电池盒的正负极装上,由于弹性正极端子10及弹性负极端子7可以上下移动及复位,弹性正极端子10及弹性负极端子7能很好的与电池盒的正负极接触,完成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盖5内还安装有过电流保护装置1,所述弹性正极端子10通过电流保护装置I与电池正极输出柱2电连接,或所述弹性负极端子7通过电流保护装置I与电池负极输出柱4电连接。在充电过程中,如果使用设备或充电器出现异常,使用电流或充电电流突然变大超出了过电流保护装置I的过载电流,此时,过电流保护装置I中的保护块就会熔断,从而保护使用设备和电池。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池本体3的端面上设有一电池阀座孔31,在所述电池阀座孔31内安装有圆柱形滤酸体9,在电池阀座孔31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安全阀8。电池在使用或充电过程中,由于有圆柱形滤酸体9及安全阀8,不管是侧放还是倒置,都不会有酸雾或电解液出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盖5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陷位51,所述弹性负极端子7包括第一盖帽72、第一底座73及第一弹簧71 ;所述第一底座73安装在第一凹陷位51中,所述第一盖帽72的下端与第一底座73扣接并可定向上下移动,为了保证第一盖帽72可以定向的上下移动,在第一底座73上设有一导向筒731,第一盖帽72的中下部位于导向筒731内,第一盖帽72与第一底座73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1 一端抵靠在第一盖帽72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一底座73上,第一底座73与电池负极输出柱4电连接,或第一底座73通过电流保护装置I与电池负极输出柱4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盖5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陷位52,所述弹性正极端子10包括第二盖帽101、第二底座103及第二弹簧102 ;所述第二底座103安装在第二凹陷位52中,所述第二盖帽101的下端与第二底座103扣接并可定向上下移动,为了保证第下盖帽101可以定向的上下移动,在第二底座103上设有一导向筒,第二盖帽101的中下部位于导向筒内,第二盖帽101与第一底座103电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02 —端抵靠在第二盖帽101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底座103上,第二底座103与电池正极输出柱2电连接,或第二底座103通过电流保护装置I与电池正极输出柱2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凹陷位51中安装有第一压盖6,所述第一压盖6位于第一底座73的上方,第一压盖6使第一底座73固定在第一凹陷位51中。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凹陷位52中安装有第二压盖11,所述第二压盖11位于第二底座103的上方,第二压盖11使第二底座103固定在第二凹陷位52中。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形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3)、电池负极输出柱(4)及电池正极输出柱(2);所述电池负极输出柱(4)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3)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3)内并与电池本体(3)内的负汇流排电连接;所述电池正极输出柱(2)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3)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3)内并与电池本体内的正汇流排连接;上盖(5),所述上盖(5)安装在电池本体(3)的上部,所述电池负极输出柱(4)及电池正极输出柱(2)的伸出端位于上盖(5)内;及弹性负极端子(7)及弹性正极端子(10),所述弹性负极端子(7)及弹性正极端子(10)均安装在上盖(5)的端面上并可上下移动及复位,弹性负极端子(7)与电池负极输出柱(4)电连接,弹性正极端子(10)与电池正极输出柱(2)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形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本体(3 )、电池负极输出柱(4 )及电池正极输出柱(2 );所述电池负极输出柱(4 )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3)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3)内并与电池本体(3)内的负汇流排电连接;所述电池正极输出柱(2)的一端伸出电池本体(3)外,另一端插入电池本体(3)内并与电池本体内的正汇流排连接; 上盖(5),所述上盖(5)安装在电池本体(3)的上部,所述电池负极输出柱(4)及电池正极输出柱(2)的伸出端位于上盖(5)内;及 弹性负极端子(7)及弹性正极端子(10),所述弹性负极端子(7)及弹性正极端子(10)均安装在上盖(5)的端面上并可上下移动及复位,弹性负极端子(7)与电池负极输出柱(4)电连接,弹性正极端子(10 )与电池正极输出柱(2 )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5)内还安装有过电流保护装置(1),所述弹性正极端子(10)通过电流保护装置(I)与电池正极输出柱(2)电连接,或所述弹性负极端子(7)通过电流保护装置(I)与电池负极输出柱(4)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本体(3)的端面上设有一电池阀座孔(31 ),在所述电池阀座孔(31)内安装有圆柱形滤酸体(9),在电池阀座孔(31)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安全阀(8)。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柱形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5)的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辉,徐光辉,李云峰,徐盛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商国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