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蓄热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961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层蓄热水池,包括顶部设有维修孔和通气孔的池体,池体内垂直设有隔板将池体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池体,分池体的高度与宽度之比等于或大于2;隔板的顶部低于池体工作时的满水位线,隔板的底部开有连通各分池体内腔的通水孔;在池体内位于所述满水位线与隔板顶部之间的区域水平设有上布水器,上布水器进出水口朝上设置;位于池体下部靠近池底位置水平设有进出水口朝下设置的下布水器;池体内壁自下而上垂直间隔设有多个防水耐热型投入式温度变送探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实现对热水(或热能)的贮蓄和供取,大幅提高了水池的蓄热能力,很好的解决了热能的实时存取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层蓄热水池
本技术涉及蓄热水池,尤其是涉及分层蓄热水池。
技术介绍
在一个循环热水系统中,对冷、热水的工作温度都有相应要求,为得到并存储一定体积满足温度要求的热水,需再配备相同容积的冷水池,以备满足循环换热要求,即所需水池的总容积通常是热水体积的两倍。目前,与电加热锅炉及热交换器配合使用的常压式分层蓄热容器,其结构是在蓄热容器内设有多层进、出水网络导管,导管上分别设有保证层流的进、出水孔。多层进、出水网络导管的设置大大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维修费用,特别是当其配套用于大水量工业场合时,难于实现大型化,缺乏实用性。同时,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当分层蓄热水池的高径比(水池高度与直径或宽度的比值)不小于2时,分层蓄热才会有显著的效果。但实践中,对一些大型蓄热水池来说,为保证高径比,往往需要将水池做的很深或很高,这都将增加投资,有时甚至还难于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效率高、投资小的分层蓄热水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分层蓄热水池,包括顶部设有维修孔和通气孔的池体,所述池体内垂直设有隔板将池体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池体,所述分池体的高度与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层蓄热水池,包括顶部设有维修孔(1)和通气孔(2)的池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3)内垂直设有隔板(4)将池体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池体(5),所述分池体(5)的高度与宽度之比等于或大于2;所述隔板(4)的顶部低于池体工作时的满水位线(6),隔板(4)的底部开有连通各分池体(5)内腔的通水孔(7);在池体(3)内位于所述满水位线(6)与隔板(4)顶部之间的区域水平设有上布水器(8),所述上布水器进出水口(9)朝上设置;位于池体(3)下部靠近池底位置水平设有进出水口(10)朝下设置的下布水器(11);在池体(3)内壁自下而上垂直间隔设有多个防水耐热型投入式温度变送探头(12);位于满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蓄热水池,包括顶部设有维修孔(I)和通气孔(2)的池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3)内垂直设有隔板(4)将池体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池体(5),所述分池体(5)的高度与宽度之比等于或大于2 ;所述隔板(4)的顶部低于池体工作时的满水位线(6),隔板(4)的底部开有连通各分池体(5)内腔的通水孔(7);在池体(3)内位于所述满水位线(6)与隔板(4)顶部之间的区域水平设有上布水器(8),所述上布水器进出水口(9)朝上设置;位于池体(3)下部靠近池底位置水平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寅龙刘勇韩冰洲钟顺林高洪澜张桂生李飞陈亮王伟杰郭传林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