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本安型信息化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882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安型信息化矿灯,包括头灯组件、线缆、电池盒、电池组件和电路装置;头灯组件包括灯座和设置在灯座内的2组光源;电池组件包括浇封壳体、浇封层、电池和电池保护模块,电池保护模块包括壳体和矿灯保护器、保护电路板、热敏电阻和保护电阻;电路装置包括CPU控制模块以及均分别与CPU控制模块信号电连接的人员定位卡、头灯控制模块、显示屏、报警按钮、蜂鸣器和报警指示灯;头灯控制模块通过线缆与头灯组件的光源控制信号电连接;头灯组件的光源通过线缆与电池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煤安ia防爆等级;具有人员定位、通信及双向报警功能,头灯照明功能外还具有“亮-暗”闪烁报警功能,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本安型信息化矿灯
本技术涉及矿用照明灯,具体涉及一种矿工随身携带的本安型信息化矿灯。
技术介绍
目前,煤矿井下矿工作业时随身携带的矿灯通常包括挂在安全帽上的头灯、拴在腰间的电池盒以及头灯与电池盒之间的连接导线组成。常见的矿灯其电池盒内的蓄电池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有效性不够,因而很难达到国标(GB3836-2010)对矿灯的本安型电源的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因矿灯而引起的矿井安全事故;而且现有的矿灯一般只具有单一的照明功能。同时,人员定位卡在目前煤矿中已见大量使用,现有的人员定位卡通常体积较小,容易发生下井矿工拿错卡或一人携多个定位卡下井的现象,给矿井的管理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照明、人员定位、通信和报警功能于一体且本质安全的本安型信息化矿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本安型信息化矿灯,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头灯组件、线缆、电池盒、电池组件和电路装置;上述的头灯组件包括灯座和设置在灯座内的2组光源;电池盒包括上盖和盒体;上盖和盒体密封固定连接;上盖上设有蜂鸣器出声孔、报警按钮安装孔、报警指示灯安装孔和显示屏安装槽;电池组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本安型信息化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灯组件(1)、线缆(2)、电池盒(3)、电池组件(4)和电路装置(5);所述的头灯组件(1)包括灯座(11)和设置在灯座(11)内的2组光源(12);电池盒(3)包括上盖(31)和盒体(32);上盖(31)和盒体(32)密封固定连接;上盖(31)上设有蜂鸣器出声孔(31?1)、报警按钮安装孔、报警指示灯安装孔和显示屏安装槽;电池组件(4)包括浇封壳体(41)、浇封层(42)、电池(43)和电池保护模块(44);电池(43)和电池保护模块(44)均设置在浇封壳体(41)内;电池(43)与浇封壳体(41)之间、电池保护模块(44)与浇封壳体(41)之间以及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本安型信息化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灯组件(I)、线缆(2)、电池盒(3)、电池组件(4)和电路装置(5); 所述的头灯组件(I)包括灯座(11)和设置在灯座(11)内的2组光源(12 );电池盒(3 )包括上盖(31)和盒体(32);上盖(31)和盒体(32)密封固定连接;上盖(31)上设有蜂鸣器出声孔(31-1)、报警按钮安装孔、报警指示灯安装孔和显示屏安装槽;电池组件(4)包括浇封壳体(41)、浇封层(42 )、电池(43 )和电池保护模块(44 );电池(43 )和电池保护模块(44 )均设置在烧封壳体(41)内;电池(43)与烧封壳体(41)之间、电池保护模块(44)与烧封壳体(41)之间以及电池(43 )与电池保护模块(44)之间均设有浇封层(42 );电池组件(4)固定安装在电池盒(3)的盒体(32)内; 电路装置(5)包括CPU控制模块(51)、人员定位卡(52)、头灯控制模块(53)、显示屏(54)、报警按钮(55)、蜂鸣器(56)和报警指示灯(57); 电路装置(5)的CPU控制模块(51)、人员定位卡(52)和头灯控制模块(53)固定安装在电池盒(3)的上盖(31)内;显示屏(54)密封固定安装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义东霍振龙徐炜金业勇谭达克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