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7238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材料底层主体、微孔、纵向吸引通道、透性薄膜、硅胶引流管;材料底层主体内部设置多个微孔,材料底层主体内设置硅胶引流管,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透性薄膜;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纵向吸引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传统平面VSD基础上设计大量纵向吸引通道,材质柔软,体积较小,不影响组织之间的粘连,利于死腔关闭与组织粘连愈合,因而更适合深部开放损伤的救治。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致伤和机器绞砸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感染病例日益增多,损伤范围大,位置深,污染重,导致感染率极高,预后不良,VSD封闭负压引流作为一种新型创面治疗技术,能有效控制和减轻感染,在平时开放伤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SD技术于1993年,德国外科医生Fleischmann等人首先提出,其原理是以海绵(或泡沫)等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和贴膜充填、封闭创面,负压系统调控导致创面微环境负压,此后,Argenta等人专利技术了真空辅助闭合VSD装置,研究表明,通过负压充分引流炎性渗液,降低组织充盈度,减轻毛细血管后负荷,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含氧量及抗感染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非常适合开放伤创面的处理,其在欧美等国已广泛应用,我国在汶川地震后也逐渐得到推广。但目前VSD存在弊端,主要表现为它是平面式设计,对于深部损伤,置入材料时难以充分接触创面,引流效果欠佳,因而对于位置较深的损伤,其作用有限,尤其对于四肢高能损伤,因其位置深在,层次复杂,脱套严重,死腔众多,污染严重的特点,目前VSD难以发挥优势,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存在的平面式设计,对于深部损伤,置入材料时难以充分接触创面,引流效果欠佳,因而对于位置较深的损伤,其作用有限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该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材料底层主体、微孔、纵向吸引通道、透性薄膜、硅胶引流管;材料底层主体内部设置多个微孔,材料底层主体内设置硅胶引流管,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透性薄膜;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纵向吸引通道。进一步,吸引通道与材料底层主体连为一体。进一步,设计纵向吸引通道,并设计多个侧孔。进一步,硅胶引流管设置有多个侧孔。本技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通过在传统平面VSD基础上设计大量纵向吸引通道,材质柔软,体积较小,不影响组织之间的粘连,利于死腔关闭与组织粘连愈合,因而更适合四肢深部开放损伤的救治。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材料底层主体;2、微孔;3、纵向吸引通道;4、透性薄膜;5、硅胶引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本技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该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材料底层主体、微孔、纵向吸引通道、透性薄膜、硅胶引流管;材料底层主体内部设置多个微孔,材料底层主体内设置硅胶引流管,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透性薄膜;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纵向吸引通道。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吸引通道与材料底层主体连为一体。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设计纵向吸引通道,并设计多个侧孔。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硅胶引流管设置有多个侧孔。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主要由材料底层主体1、微孔2、纵向吸引通道3、透性薄膜4、硅胶引流管5组成;材料底层主体I内部密布大量彼此相通的微孔2,材料底层主体I内设置多根开有侧孔的硅胶引流管5,硅胶引流管5设置有多个侧孔,在材料底层主体I的上表面粘贴一层生物透性薄膜4 ;材料底层主体I的上表面有大量圆柱形纵向吸引通道3,该吸引通道3与材料底层主体I连为一体;纵向吸引通道3的尺寸可根据人体受伤创面的严重程度来确定;纵向吸引通道3,均匀阵列排布在的聚氨酯材料底层主体I的上表面,纵向吸引通道3的设置有多个侧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VSD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按创面大小和形状剪裁,使聚氨酯材料底层主体I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再将其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硅胶引流管5连接高负压引流装置,制成并保持高负压封闭引流,即可将创面组织的渗出液通过微孔2吸引到硅胶引流管5中,排出体外,达到清洁伤口创面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材料底层主体、微孔、纵向吸引通道、透性薄膜、硅胶引流管;材料底层主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微孔,材料底层主体内设置硅胶引流管,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透性薄膜;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纵向吸引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材料底层主体、微孔、纵向吸引通道、透性薄膜、硅胶引流管; 材料底层主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微孔,材料底层主体内设置硅胶引流管,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透性薄膜;材料底层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纵向吸引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飞郑联合王育才罗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