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用于控制儿童娱乐床的支腿与上支撑横梁开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的支腿上的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上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梁铰接,所述的固定块下端铰接有第一上连杆,所述的第一上连杆另一端上铰接有第二上连杆,所述的第二上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梁铰接,所述的第一上连杆中部铰接有第三上连杆,所述的固定块中部铰接有双向驱动块,所述的第三上连杆与所述的双向驱动块铰接,所述的折叠拉绳上端分叉为横梁拉绳和上拉绳,所述的双向驱动块与所述的第三上连杆铰接一端的下侧与所述的上拉绳连接,上侧与所述的展开拉绳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娱乐设施,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折叠娱乐床。【
技术介绍
】现有的儿童娱乐床有充气的或折叠的,充气的娱乐床强度不够,摇晃不安全,折叠的结构比较复杂,折叠和展开操作不方便,要实现儿童娱乐床方便地折叠和展开,需要一种能通过拉绳控制折叠和展开的折叠机构用于控制儿童娱乐床的上支撑横梁和支腿之间的开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通过拉绳控制折叠和展开的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用于控制儿童娱乐床的支腿1与上支撑横梁4开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的支腿1上的固定块701和与下折叠机构6中的摆动块602下端连接的折叠拉绳603,所述的固定块701上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铰接,所述的固定块701下端铰接有第一上连杆702,所述的第一上连杆702另一端上铰接有第二上连杆703,所述的第二上连杆703另一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铰接,所述的第一上连杆702中部铰接有第三上连杆704,所述的固定块701中部铰接有双向驱动块705,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与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铰接,所述的折叠拉绳603上端分叉为横梁拉绳415和上拉绳706,所述的双向 驱动块705与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铰接一端的下侧与所述的上拉绳706连接,上侧连接有展开拉绳609。如上所述的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上设有限位斜面751,所述的限位斜面751上端向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 —侧倾斜。如上所述的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与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铰接一端的下侧设有上拉绳连接孔752,与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铰接一端的上侧设有下拉绳连接孔753。如上所述的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与所述的固定块701铰接的铰轴上穿装有供所述的横梁拉绳415和上拉绳706缠绕导滑的第一拉绳滑轮7a,所述的固定块701中部设有供所述的折叠拉绳603缠绕导滑的第二拉绳滑轮7b,所述的支腿1上设有供展开拉绳609缠绕导滑的第三拉绳滑轮7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拉绳控制双向驱动块控制上支撑横梁与支腿之间折叠和展开稳定性好,折叠和展开操作方便。2、本技术双向驱动块上设有限位斜面,可以限制上支撑横梁与支腿之间打开的角度,稳定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无支腿立体图;图3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立体图;图4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立体图;图5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部件立体图;图6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部件立体图;图7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下折叠机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中央控制装置立体图;图9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中央控制装置立体图;图10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中央控制装置俯视图;图11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A-A剖视图;图12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B-B剖视图;图13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中央控制装置分解图;图14是使用本 技术的儿童娱乐床横梁折叠关节剖视图;图15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横梁折叠关节分解图;图16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下折叠机构分解图;图17是使用本技术的儿童娱乐床折叠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一种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用于控制儿童娱乐床的支腿1与上支撑横梁4开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的支腿1上的固定块701和与下折叠机构6中的摆动块602下端连接的折叠拉绳603,所述的固定块701上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铰接,所述的固定块701下端铰接有第一上连杆702,所述的第一上连杆702另一端上铰接有第二上连杆703,所述的第二上连杆703另一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铰接,所述的第一上连杆702中部铰接有第三上连杆704,所述的固定块701中部铰接有双向驱动块705,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与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铰接,所述的折叠拉绳603上端分叉为横梁拉绳415和上拉绳706,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与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铰接一端的下侧与所述的上拉绳706连接,上侧连接有展开拉绳609。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上设有限位斜面751,所述的限位斜面751上端向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 —侧倾斜。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与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铰接一端的下侧设有上拉绳连接孔752,与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铰接一端的上侧设有下拉绳连接孔753。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与所述的固定块701铰接的铰轴上穿装有供所述的横梁拉绳415和上拉绳706缠绕导滑的第一拉绳滑轮7a,所述的固定块701中部设有供所述的折叠拉绳603缠绕导滑的第二拉绳滑轮7b,所述的支腿1上设有供展开拉绳609缠绕导滑的第三拉绳滑轮7c。采用本技术的上折叠机构的儿童娱乐床,包括四根支腿1和底部中央控制装置5,每根所述的支腿1的下部内侧铰设有上连杆2和下连杆3,相邻两所述的支腿1的上端之间铰设有上支撑横梁4,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中部设有横梁折叠关节41,所述的支腿1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之间设有上折叠机构7,所述的上连杆2和下连杆3外端之间设有下折叠机构6,所述的上连杆2和下连杆3的内端与所述的底部中央控制装置5连接并由底部中央控制装置5带动折叠展开,所述的横梁折叠关节41、下折叠机构6、上折叠机构7均由所述的上连杆2和下连杆3带动折叠展开。所述的底部中央控制装置5包括底壳51,所述的底壳51内设有竖向通孔52,所述的竖向通孔52内装有膨胀管53,所述的膨胀管53内设有膨胀孔531,所述的膨胀孔531内设有膨胀叉532,所述的膨胀叉532下端设有卡锁部533,所述的膨胀孔531内插装有将膨胀叉532胀开的胀杆54,所述的底壳51上方设有能上下移动的上盖55,所述的上连杆2通过调节连杆21铰接在所述的上盖55上,所述的上盖55上设有能拉动所述的胀杆54解锁并带动所述的上盖55向上滑动的控制机构56。所述的控制机构56包括设置在所述的上盖55内的安装孔551,所述的安装孔551内装有能在所述的安装孔551上下滑动的小滑盖561,所述的小滑盖561下端设有连接杆562,所述的连接杆562下端设有上连接叉563,所述的胀杆54上端设有连接条形孔541,所述的连接叉563下端设有穿过所述的连接条形孔541的横销542,所述的连接杆562与所述的胀杆54之间设有顶压弹性件57。所述的卡锁部533上侧设有导向斜面53a。所述的上盖55下端连接有铰接座556,所述的调节连杆21铰接在所述的铰接座556。所述的铰接座556上铰接有辅助支撑连杆557,所述的辅助支撑连杆557另一端铰接有L形辅助支撑腿558。所述的小滑盖561上铰设有解锁提手56a,所述的小滑盖561 —侧设有容纳所述的解锁提手56a的缺口 56b。所述的下折叠机构6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上连杆2和下连杆3铰接并与所述的支腿1下端固定的固定杆601,所述的固定杆601下部铰设有摆动块602,所述的摆动块602中部与固定杆601铰接,所述的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用于控制儿童娱乐床的支腿(1)与上支撑横梁(4)开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的支腿(1)上的固定块(701)和与下折叠机构(6)中的摆动块(602)下端连接的折叠拉绳(603),所述的固定块(701)上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铰接,所述的固定块(701)下端铰接有第一上连杆(702),所述的第一上连杆(702)另一端上铰接有第二上连杆(703),所述的第二上连杆(703)另一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铰接,所述的第一上连杆(702)中部铰接有第三上连杆(704),所述的固定块(701)中部铰接有双向驱动块(705),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与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铰接,所述的折叠拉绳(603)上端分叉为横梁拉绳(415)和上拉绳(706),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与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铰接一端的下侧与所述的上拉绳(706)连接,上侧连接有展开拉绳(60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娱乐床上折叠机构,用于控制儿童娱乐床的支腿(1)与上支撑横梁(4)开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的支腿(1)上的固定块(701)和与下折叠机构(6)中的摆动块(602)下端连接的折叠拉绳(603),所述的固定块(701)上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铰接,所述的固定块(701)下端铰接有第一上连杆(702),所述的第一上连杆(702)另一端上铰接有第二上连杆(703),所述的第二上连杆(703)另一端与所述的上支撑横梁(4)铰接,所述的第一上连杆(702)中部铰接有第三上连杆(704),所述的固定块(701)中部铰接有双向驱动块(705),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与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铰接,所述的折叠拉绳(603)上端分叉为横梁拉绳(415)和上拉绳(706),所述的双向驱动块(705)与所述的第三上连杆(704)铰接一端的下侧与所述的上拉绳(706)连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德权,刘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