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育苗水质控制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6010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4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虾育苗水质控制的方法,将海水先用80-150目筛网过滤,滤去大部分敌害生物和悬浮杂物,再用沙滤池过滤,沙层的凝聚作用可阻止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通过沙层。将过滤后的海水按照每立方米加入含氯量10%的次氯酸钠溶液200毫升,使水体内有效氯的浓度达到2.0×10-6),8小时-10小时后,向水体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中和掉多余的氯,硫代硫酸钠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0-40克,并结合虾苗不同时期确定换水频率及换水量,使海水达到pH值7.6-8.2、总氨氮不超过0.04毫克/升、溶解氧5.2毫克/升以上,完全符合对虾育苗对水质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虾育苗水质控制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育苗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对虾育苗水质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对奸育苗用水的处理包括水温、盐度、pH值的调整,消除或降低水体中超量金属离子以及防范和清除水体中敌害生物等。海水处理通常采用沉淀、过滤、添换水、充气以及投放乙二胺四乙酸钠盐(EDTA)等方法。一般来说,上述方法单独使用效果较差,而采用综合措施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对虾育苗中对水质调控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对虾育苗水质控制技术。利用本技术方法可以根据虾苗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适时的水质调控,使对虾育苗水体水质能达到pH值7.6-8.2、总氨氮不超过0.04毫克/升、溶解氧5.2毫克/升以上,无节幼体至糠虾期的水体盐度为22-30%。,完全符合对虾苗种的健康生长。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将海水先用80-150目筛网过滤,滤去大部分敌害生物和悬浮杂物,再用沙滤池过滤,沙层的凝聚作用可阻止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通过沙层。将过滤后的海水按照每立方米加入含氯量10%的次氯酸钠溶液200毫升,使水体内有效氯的浓度达到2.0X 10_6),8小时-10小时后,向水体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中和掉多余的氯,硫代硫酸钠用量为每立方米水 体30-40克,并结合虾苗不同时期确定换水频率及换水量,使海水达到PH值7.6-8.2、总氨氮不超过0.04毫克/升、溶解氧5.2毫克/升以上,完全符合对虾育苗对水质的要求。【具体实施方式】1、过滤。先用80-150目筛网过滤,滤去大部分敌害生物和悬浮杂物,再用沙滤池过滤,沙层的凝聚作用可阻止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通过沙层。2、消毒。将过滤后的海水按照每立方米加入含氯量10%的次氯酸钠溶液200毫升,使水体内有效氯的浓度达到2.0X 10_6),8小时-10小时后,向水体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中和掉多余的氯,硫代硫酸钠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0-40克。3、换水。适时适量换水是保持育苗池水质的必要措施,换水要结合虾苗不同时期确定换水频率及换水量。在蚤状幼体期添加水,每次加水50%以上,糠虾期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左右;仔虾期换水3次,每次换水50%左右,每次换水前都要对新水撒施0.5-1.5ppm浓度的复方新诺明药液进行杀菌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虾育苗水质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海水进行过滤、消毒并对育苗期进行适时的换水,使育苗用水pH值7.6?8.2、总氨氮不超过0.04毫克/升、溶解氧5.2毫克/升以上,无节幼体至糠虾期的水体盐度为22?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虾育苗水质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海水进行过滤、消毒并对育苗期进行适时的换水,使育苗用水pH值7.6-8.2、总氨氮不超过0.04毫克/升、溶解氧5.2毫克/升以上,无节幼体至糠虾期的水体盐度为22-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对虾育苗水质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是先用80-150目筛网过滤,滤去大部分敌害生物和悬浮杂物,再用沙滤池过滤,沙层的凝聚作用可阻止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通过沙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对虾育苗水质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是将过滤后的海水按照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岩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海洋源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