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属于建筑桩基基础技术领域的新型管桩快速接头,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以及用弹簧钢制作的连接上、下端板的螺杆插钩,所述上端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下端板上设置有与上端板螺纹孔相对应的插槽,下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锁槽,所述锁槽与插槽相连通,锁槽的直径比插槽大,所述螺杆插钩的一端设置有与上端板螺纹孔相配的螺纹,另外一端设置有钩齿,与下端板锁槽相配合,实现锁紧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管粧快速接头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桩基基础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管桩快速接头。
技术介绍
由于管桩单桩承载力高、对持力层起伏变化较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管桩端板是用于管桩两端的环盘形金属构件,主要用于制作管桩时张拉钢筋骨架,使之产生预应力;打桩时承受打桩机锤击;并起到两根管桩间可靠连接的重要作用。通常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在现场通过焊接将两根管桩接驳在一起,焊接时间长,每个接头大约需要30分钟,焊接质量主要取决于工人的焊接技术,有时刚焊完即继续沉桩,管桩被打入土层后难以进行检查,发现其缺陷。地质和地层情况多变,当接头进入地下时,极易发生淬火或遇水脆裂,稍有偏压,接头就容易损坏。桩基检测中,经抽检试压,由于没有焊接牢固或未焊满,造成接头处承压、抗弯、抗剪及抗拔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结果不得不进行补桩,既浪费了材料又耽误了工期。另外,焊接时焊缝表面温度较高,不宜对金属零部件提前实行防腐处理。这样质量难以保证,且很难满足管桩寿命的要求。目前有部分使用管桩机械接头,主要有机械啮合接头、机械法兰接头、机械扣接接头和机械螺纹接头等,但是均有一定的弊端。如机械啮合接头结构复杂,成本高,内装的夹紧弹簧容易锈蚀老化,失去其固有的弹性性能;机械法兰连接、扣接和螺纹连接在接头处存在一个扩大头,无形中增大了沉桩的阻力,且施工不方便,接驳后的强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寻找一种经济、实用、安全、高效、可靠的管桩接头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且易于进行防锈处理的新型管桩快速接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新型管桩快速接头,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以及连接上端板和下端板的螺杆插钩,所述上端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下端板上设置有与上端板的螺纹孔相对应的插槽,所述螺杆插钩一端设置有与上端板的螺纹孔相配的螺纹,另一端设置有一与下端板插槽相配的钩齿。进一步地,为了更容易安装,所述螺杆插钩的钩齿的顶端为一方便进入下端板插槽的圆弧状。进一步地,所述螺杆插钩的直径范围为5?30mm,可根据管桩直径的大小,选用相应的螺杆插钩直径。进一步地,为了结构坚固,所述螺杆插钩的钩齿高度范围为3?10mm。进一步地,为了螺杆插钩方便进入插槽,所述插槽的截面为椭圆形。进一步地,为了使螺杆插钩的锁紧更稳固而且进入插槽更容易,所述螺杆插钩的钩齿与插槽相接触的平面与螺杆水平线的角度小于90度。进一步地,所述插槽的设置有一锁紧台阶,其形状与螺杆插钩的钩齿的形状相配八口 o进一步地,为了更容易安装,所述螺杆插钩采用弹性较大的弹簧钢制成。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土地中的腐蚀物质影响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所述上端板、下端板和螺杆插钩外表面设置有一层电镀锌。进一步地,所述上端板、下端板和螺杆插钩的表面的电镀锌外还设置有一层浙青漆,起到双重防护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了上、下节管桩的快速对接,工作效率高,采用焊接工艺时两桩完成对接大约需要30分钟,而本技术只需I?2分钟,相同工期下,可大大地减少桩基施工机械的投入,从而节约施工费用。2、消除了天气的影响,该项技术没有明火操作,在刮风下雨条件下仍可施工。3、操作简单,质量稳定可靠,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本技术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一般工人经观察实践后即能较容易地进行操作并合格,避免了焊接过程中因操作复杂而使焊缝夹渣、有气孔,因高温而造成焊缝开裂及管桩端板处混凝土损伤等质量问题。4、在恶劣的环境中耐久性好,传统焊接工艺由于焊接时焊缝表面温度较高,极易破坏防腐层,因此,不宜对金属零部件提前进行防腐处理,而待其冷却后,普通涂层的防腐效果远低于热镀锌、氟碳涂层等处理,本技术则可根据不同地质和地层环境情况较方便地实行相应的防腐处理,机械快速接头部件采用热镀锌处理外加浙青漆的双重保护,理论和实践证明能抵御土壤中含有中至强等级的腐蚀。5、本技术与传统焊接接头比,因接头出现烂桩、断桩及不合格桩数量明显减小,可有效地减少材料浪费和缩短工期。6、可与传统焊接配套使用,以保证上、下节管桩的对中性,不会产生错位现象,确保焊接质量,增加焊接端板接头的强度、刚度和抗腐蚀性,反之,本技术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上、下端头板接合的牢固性,提高接头的抗剪、抗弯性能以及检测方便,可在端板接头处增加一层加固焊。7、本技术无需弹簧、销子、螺钉等辅助构件,本身即具有自锁功能,较同类型机械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易组装、接驳强度高、受理机理明确、施工速度更快且易于防腐处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端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螺杆插钩安装在上端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端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下端板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螺杆插钩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螺杆在受拉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图;图8是本技术的螺杆在受拉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图的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的下端板在受到拉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下端板的锁槽在受到拉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本技术的螺杆插钩在拉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分析图;图12是本技术的螺杆插钩在拉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分析图的放大图;图13是本技术中下端板的锁槽在拉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分析图;图14本技术中下端板的锁槽在拉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分析图的放大图;图15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拉力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应变分析图;图16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拉力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应变分析图的放大图;图17是本技术中下端板的锁槽在拉力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应变分析图;图18是本技术中下端板的锁槽在拉力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应变分析图的放大图;图19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拉力作用下的接触法向力分析图;图20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拉力作用下的接触法向力分析图的放大图;图21是本技术中下端板在拉力作用下的接触法向力分析图;图22是本技术中下端板在拉力作用下的接触法向力分析图的局部放大图;图23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剪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图;图24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剪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图的放大图;图25是本技术中下端板在剪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图;图26是本技术中下端板在剪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图的局部放大图;图27-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剪力作用下的位移分析图;图28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剪力作用下的位移分析图的放大图;图29是本技术中下端板在剪力作用下的位移分析图;图30是本技术中下端板在剪力作用下的位移分析图的局部放大图;图31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剪力作用下的塑性应变分析图;图32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剪力作用下的塑性应变分析图的放大图;图33是本技术中下端板在剪力作用下的塑性应变分析图;图34是本技术中下端板在剪力作用下的塑性应变分析图的局部放大图;图35是本技术中螺杆插钩在剪力作用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管桩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以及连接上端板和下端板的螺杆插钩,所述上端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下端板上设置有与上端板的螺纹孔相对应的插槽,所述螺杆插钩一端设置有与上端板的螺纹孔相配的螺纹,另一端设置有一与下端板插槽相配的钩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管桩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以及连接上端板和下端板的螺杆插钩,所述上端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下端板上设置有与上端板的螺纹孔相对应的插槽,所述螺杆插钩一端设置有与上端板的螺纹孔相配的螺纹,另一端设置有一与下端板插槽相配的钩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管桩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插钩的钩齿的顶端为一方便进入下端板插槽的圆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管桩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插钩的直径范围为5 ?30mm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管桩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插钩的钩齿高度范围为3?10mn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管桩快速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玉亮,唐孟雄,胡贺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