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4459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线折弯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台的下端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部通过一号轴承连接有一号传动轴;一号传动轴的下端连接有大转轮,其上端中部连接有棘轮,其顶端连接有拨杆;拨杆的左端连接有棘爪,其右端设有滑槽;右侧板的中部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二号传动轴;二号传动轴的中部与支撑台相连;二号传动轴的上端连接有曲柄盘;曲柄盘的上端设有曲柄轴;曲柄轴位于拨杆的滑槽内;左侧板的中部连接有夹紧装置;大转轮的前方设有变向轮;变向轮连接有三号传动轴;三号传动轴的上端与支撑台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能保证铜线折弯时受力均匀,提高铜线的加工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线折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线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铜线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铜线的加工制造过程中,首先将原料进行熔炼,并从出料口将成型的铜线推出,利用喷头喷水降低铜线表面的温度,接着通过折弯器将原先笔直的铜线折弯,最后利用卷线架将弯曲的铜线缠绕起来,即完成了铜线的制造与收集。传统的折弯器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在折弯时铜线的受力不均,会造成铜线的弯曲度不一样,当利用卷线架将铜线缠绕成线圈时,会出现凹凸不平,影响美观,且制造及维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制造成本低的,能保证铜线折弯时受力均匀的装置,即一种铜线折弯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铜线折弯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下端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支撑台的中部通过一号轴承连接有一号传动轴;所述一号传动轴的下端连接有大转轮,其上端中部连接有棘轮,其顶端通过二号轴承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的左端连接有棘爪,其右端设有滑槽;所述右侧板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二号传动轴;所述二号传动轴的中部通过三号轴承与支撑台相连;所述二号传动轴的上端连接有曲柄盘;所述曲柄盘的上端设有曲柄轴;所述曲柄轴的上端连接有挡块,曲柄轴位于拨杆的滑槽内;所述左侧板的中部通过四号轴承连接有夹紧装置,其下端设有滑移槽;所述大转轮的前方设有变向轮;所述变向轮通过五号轴承连接有三号传动轴;所述三号传动轴的上端与支撑台固连。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中部通过四号轴承与左侧板相连,其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滑移套;所述滑移套的下端设有L型滑杆,其上端连接有四号传动轴;所述L型滑杆的左端位于左侧板的滑移槽内;所述四号传动轴的上端通过六号轴承连接有小转轮。通过电机带动曲柄盘转动,进而使拨杆绕着一号传动轴往复转动,利用棘爪使棘轮做单向转动,并通过大转轮和小转轮的配合,实现牵引铜线的功能,最后通过变向轮改变铜线的弯曲度,即可通过卷线架将铜线缠绕成线圈。所述大转轮、小转轮和变向轮的外圆面均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底部均匀设有平行纹络,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与铜线的半径相等。半圆形凹槽用以卡住铜线,并利用底部的平行纹络在铜线的表面印出对应的纹络,也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能保证铜线折弯时受力均匀,实现铜线的间歇进给,提高铜线的加工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铜线折弯装置,包括支撑台102,所述支撑台102的下端设有左侧板103和右侧板101,所述支撑台102的中部通过一号轴承10连接有一号传动轴12 ;所述一号传动轴12的下端连接有大转轮21,其上端中部连接有棘轮13,其顶端通过二号轴承11连接有拨杆9 ;所述拨杆9的左端连接有棘爪14,其右端设有滑槽;所述右侧板101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2 ;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连接有二号传动轴5 ;所述二号传动轴5的中部通过三号轴承4与支撑台102相连;所述二号传动轴5的上端连接有曲柄盘6 ;所述曲柄盘6的上端设有曲柄轴7 ;所述曲柄轴7的上端连接有挡块8,曲柄轴7位于拨杆9的滑槽内;所述左侧板103的中部通过四号轴承18连接有夹紧装置,其下端设有滑移槽;所述大转轮21的前方设有变向轮22 ;所述变向轮22通过五号轴承23连接有三号传动轴24 ;所述三号传动轴24的上端与支撑台102固连。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调节螺钉19,所述调节螺钉19的中部通过四号轴承18与左侧板103相连,其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滑移套20 ;所述滑移套20的下端设有L型滑杆25,其上端连接有四号传动轴16 ;所述L型滑杆25的左端位于左侧板103的滑移槽内;所述四号传动轴16的上端通过六号轴承17连接有小转轮15。通过电机2带动曲柄盘6转动,进而使拨杆9绕着一号传动轴12往复转动,利用棘爪14使棘轮13做单向间歇式转动,并通过大转轮21和小转轮15的配合,实现牵引铜线的功能,最后通过变向轮22改变铜线的弯曲度,即可通过卷线架将铜线缠绕成线圈。如图1所示,所述大转轮21、小转轮15和变向轮22的外圆面均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底部均匀设有平行纹络,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与铜线的半径相等。半圆形凹槽用以卡住铜线,并利用底部的平行纹络在铜线的表面印出对应的纹络,也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工作时,操作人员先旋动调节螺钉,使小转轮远离大转轮,将铜线放置在大转轮的半圆形凹槽内,接着反向旋动调节螺钉,使小转轮的半圆形凹槽和大转轮的半圆形凹槽相互配合夹紧铜线;然后开动电机,驱动曲柄盘转动,进而曲柄轴即可在拨杆的滑移槽内滑动,使拨杆做往复摆动,从而带动棘轮棘爪机构运动,使大转轮做单向间歇式的转动,利用大转轮和小转轮的配合实现牵引铜线的功能,接着通过变向轮改变铜线的运动方向,即可实现铜线的折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线折弯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下端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中部通过一号轴承连接有一号传动轴;所述一号传动轴的下端连接有大转轮,其上端中部连接有棘轮,其顶端通过二号轴承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的左端连接有棘爪,其右端设有滑槽;所述右侧板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二号传动轴;所述二号传动轴的中部通过三号轴承与支撑台相连;所述二号传动轴的上端连接有曲柄盘;所述曲柄盘的上端设有曲柄轴;所述曲柄轴的上端连接有挡块,曲柄轴位于拨杆的滑槽内;所述左侧板的中部通过四号轴承连接有夹紧装置,其下端设有滑移槽;所述大转轮的前方设有变向轮;所述变向轮通过五号轴承连接有三号传动轴;所述三号传动轴的上端与支撑台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折弯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下端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中部通过一号轴承连接有一号传动轴;所述一号传动轴的下端连接有大转轮,其上端中部连接有棘轮,其顶端通过二号轴承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的左端连接有棘爪,其右端设有滑槽;所述右侧板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二号传动轴;所述二号传动轴的中部通过三号轴承与支撑台相连;所述二号传动轴的上端连接有曲柄盘;所述曲柄盘的上端设有曲柄轴;所述曲柄轴的上端连接有挡块,曲柄轴位于拨杆的滑槽内;所述左侧板的中部通过四号轴承连接有夹紧装置,其下端设有滑移槽;所述大转轮的前方设有变向轮;所述变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成荣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鑫泰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