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救生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319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震救生床,包括主要由床帮和床板构成的床体和位于床体两端的床头,所述床板主要由中间板和分别位于中间板两侧的两套保护板组构成;所述中间板活动支撑在四个L型支柱上,L型支柱上连接有与建筑物固定在一起的感知震动并控制L型支柱动作的控制箱;所述保护板组由若干层依次滑动配合的保护板组成,保护板组通过用于控制保护板组打开或合拢的控制机构与中间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在夜间发生地震时,能够使熟睡中的人员不需要外力自动得到保护。(*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救生床
本技术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家居床。
技术介绍
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通常会造成严重的房屋破坏及人员伤亡。特别是在晚上发生的地震,由于大多数人处于熟睡时间,无法及时感知危险进行避难、逃生,人员伤亡更加严重。为尽量避免和减小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人们在多领域都进行着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对于睡觉使用的床进行了很多研究。目前的防震用床大多都是在床的上方设置防护架,这种防震床整体笨重,占用空间大,影响美观。还有些通过电力驱动的防震床,在感应到地震发生时,启动避难功能,床板翻转使在外部的人员掉落至床体内腔,并通过电磁控制床板重新关闭,起到隔离人员防止意外伤害的作用。但是这种防震床结构复杂,并且需要时刻确保电能充足,电路畅通,适用性和安全性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防震救生床,在夜间发生地震时,使熟睡中的人员不需外力自动得到保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震救生床,包括主要由床帮和床板构成的床体和位于床体两端的床头,所述床板主要由中间板和分别位于中间板两侧的两套保护板组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救生床,包括主要由床帮和床板构成的床体(2)和位于床体两端的床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主要由中间板(3)和分别位于中间板两侧的两套保护板组构成;所述中间板(3)活动支撑在四个L型支柱(5)上,L型支柱(5)上连接有与建筑物固定在一起的感知震动并控制L型支柱(5)动作的控制箱(4);所述保护板组由若干层依次滑动配合的保护板组成,保护板组通过用于控制保护板组打开或合拢的控制机构与中间板(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救生床,包括主要由床帮和床板构成的床体(2)和位于床体两端的床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主要由中间板(3)和分别位于中间板两侧的两套保护板组构成;所述中间板(3)活动支撑在四个L型支柱(5)上,L型支柱(5)上连接有与建筑物固定在一起的感知震动并控制L型支柱(5)动作的控制箱(4);所述保护板组由若干层依次滑动配合的保护板组成,保护板组通过用于控制保护板组打开或合拢的控制机构与中间板(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3)的宽度为床板总宽度的三分之二,保护板组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宽度为床板总宽度六分之一的三块保护板,底层保护板(73)垂直固定设置在床帮内侧壁上,顶层保护板(71)与中间板(3)平齐,相邻两层保护板之间滑动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3)的四个边角分别通过铰接在床头(I)上的L型支柱(5 )支撑;所述L型支柱(5 )短边的外端部与床头相铰接,L型支柱(5)长边的外侧设置有与床头上设置的定位柱相配合的半圆形定位卡槽(51),所述L型支柱(5)的顶端设置为朝向床体(2)内腔倾斜的圆弧面,圆弧面以L型支柱短边铰接点为圆心;所述中间板(3)下端面上设置有与L型支柱(5)的圆弧面相顶接的滚轮(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床头(I)中的滑轮组以及绕制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9);所述滑轮组包括设置在顶层保护板(71)上方的两个牵引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勇峰李建朝赵德合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鑫鑫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