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射增量引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37972 阅读:114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3-06 0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射流泵,所有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动力流体入口依次连通,处于最上游的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设为动力流体总入口,处于最下游的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设为流体总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引射效率高,作为制冷单元使用时可以提高COP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射增量引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是一种引射增量引射系统。
技术介绍
引射制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传统的引射制冷系统在具有高压动力流体(例如蒸汽)的情况下效率并不提高多少。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利用高压流体源高效射流制冷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射流泵,所有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动力流体入口依次连通,处于最上游的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设为动力流体总入口,处于最下游的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设为流体总出口。至少一个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连通,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处的承压能力大于0.3MPa。所有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与同一个蒸发器连通。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射流泵个数相同的蒸发器,每个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与一个所述蒸发器连通。下游的所述射流泵的所述蒸发器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和此所述射流泵上游相邻的所述射流泵的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流体总出口经冷凝冷却器再经蒸发器供液节流控制阀或蒸发器供液节流结构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与蒸汽源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处于上游的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内的流体作为其下游相邻的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产生另一次引射作用,从而增加引射次数,最终实现对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内的动力流体工质的压力能的更彻底的利用,提高整个系统的引射效率。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处的承压能力大于0.3MPa、0.4MPa、0.5MPa、0.6MPa、0.7MPa、0.8MPa、0.9MPa、l.0MPaU.1MPaU.2MPa、l.3MPa、l.4MPa、l.5MPa、l.6MPa、1.7MPa、1.8MPa、1.9MPa 或大于 2.0MPa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内的工作流体压力与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处的承压能力相匹配,即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内的工作流体的最高压力达到其承压能力。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蒸发器是在真空作用下使其内部液体汽化的装置,汽化过程会使所述蒸发器内温度降低,因此所述蒸发器可以吸收热量,或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隔热,使其内部低温流体对外提供冷源。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射流泵”是指通过动力流体引射非动力流体,两流体相互作用从一个出口排出的装置;所谓的射流泵可以是气体射流泵,也可以是液体射流泵;所谓的射流泵可以是传统射流泵,也可以是非传统射流泵。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传统射流泵”是指由两个套装设置的管构成的,向内管提供高压动力流体,内管高压动力流体在外管内喷射,在内管高压动力流体喷射和外管的共同作用下使内外管之间的其他流体(从外管进入的流体)沿内管高压动力流体的喷射方向产生运动的装置;所谓射流泵的外管可以有缩扩区,外管可以设为文丘里管,内管喷嘴可以设为拉瓦尔喷管,所谓的缩扩区是指外管内截面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所述射流泵至少有三个接口或称通道,即动力流体入口、低压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非传统射流泵”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套装设置或相互并列设置的管构成的,其中至少一个管与动力流体源连通,并且动力流体源中的动力流体的流动能够引起其他管中的流体产生定向流动的装置;所谓射流泵的管可以有缩扩区,可以设为文丘里管,管的喷嘴可以设为拉瓦尔喷管,所谓的缩扩区是指管内截面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所述射流泵至少有三个接口或称通道,即动力流体入口、低压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 ;所述射流泵可以包括多个动力流体入口,在包括多个动力流体入口的结构中,所述动力流体入口可以布置在所述低压流体入口的管道中心区,也可以布置在所述低压流体入口的管道壁附近,所述动力流体入口也可以是环绕所述低压流体入口管道壁的环形喷射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射流泵包括多级射流泵,多股射流泵和脉冲射流泵等。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上游”、“下游”是以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中的工质总体流动方向为参照,进入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的工质总体上从上游向下游流动,或者说工质从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进入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中后,一定是先经过上游再到下游。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所有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动力流体入口依次连通”是指所有所述射流泵串联连通,串联连通后由多个所述射流泵构成的系统的首尾不再连通。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射流泵个数相同的蒸发器,每个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与一个所述蒸发器连通”的结构中,每个所述射流泵对应一个所述蒸发器,每个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都与不同的所述蒸发器连通。[0021 ] 本专利技术中,应根据制冷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引射效率高,作为制冷单元使用时可以提高COP 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I射流泵、2动力流体总入口、3流体总出口、4蒸发器、5节流控制阀、51节流结构、6冷凝冷却器、7蒸发器供液节流控制阀、71蒸发器供液节流结构、8蒸汽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图1所示的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包括两个射流泵1,一个所述射流泵I的流体出口与另一个所述射流泵I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处于上游的所述射流泵I的动力流体入口设为动力流体总入口 2,处于下游的所述射流泵I的流体出口设为流体总出口 3。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可以设为包括3个或者更多的所述射流泵1,此时,所有所述射流泵I的流体出口与动力流体入口依次连通,处于最上游的所述射流泵I的动力流体入口设为动力流体总入口 2,处于最下游的所述射流泵I的流体出口设为流体总出口 3。实施例2 图2所示的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一个所述射流泵I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4连通,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 2处的承压能力大于0.3MPa。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将两个所述射流泵I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4连通。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射流泵I设为3个以上时,任择一个、两个或若干个所述射流泵1,将它们的所述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4连通。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 2处的承压能力设为大于0.4MPa、0.5 MPa、0.6 MPa,0.7 MPa、0.8 MPa、0.9 MPa、1.0 MPa、1.1 MPa、1.2 MPa、1.3 MPa、1.4 MPa、1.5MPa、1.6 MPa、1.7 MPa、1.8 MPa、1.9 MPa 或设为大于 2.0 MPa。实施例3 图3所示的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两个所述射流泵I的低压流体入口均与同一个蒸发器4连通。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当所述射流泵I设为3个以上时,所有所述射流泵I的低压流体入口可以均与同一个蒸发器4连通。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当所述射流泵I设为3个以上时,可选择性地选择两个或若干个所述射流泵I的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射流泵(1),所有所述射流泵(1)的流体出口与动力流体入口依次连通,处于最上游的所述射流泵(1)的动力流体入口设为动力流体总入口(2),处于最下游的所述射流泵(1)的流体出口设为流体总出口(3)。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13 CN 201210453018.8;2012.11.14 CN 2012101.一种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射流泵(1),所有所述射流泵(I)的流体出口与动力流体入口依次连通,处于最上游的所述射流泵(I)的动力流体入口设为动力流体总入口(2),处于最下游的所述射流泵(I)的流体出口设为流体总出口(3)。2.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射流泵(I)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4)连通,所述动力流体总入口(2)处的承压能力大于0.3MPa。3.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射增量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射流泵(I)的低压流体入口与同一个蒸发器(4)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湖北省襄阳市联通] 2015年01月07日 08:43
    经济学上的增量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