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杆接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3675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0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杆接头,钻杆接头的元素成分包括铁元素,合金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以下的质量成分:碳元素含量0.25-0.32%,钼元素含量0.30-0.38%,硫元素含量不大于0.01%,磷元素含量不大于0.015%;其它元素含量与API标准成分相同。公开一种钻杆接头制备方法:冶炼管坯;对管坯进行模锻成型处理;对锻件进行调质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钻杆接头中元素质量成分进行调整,减小碳元素含量,可降低钻杆接头的硬度,从而减小硫化氢对钻杆接头的腐蚀效果;钼元素可提高钻杆接头的耐腐蚀性并且能够提高钻杆接头的韧性,使得钻杆接头的抗冲击性能提高,减小因钻杆接头断裂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可在大量勘探作业中使用,节省生产和使用开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杆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及煤层气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杆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钻杆是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中的重要工具。常用的钻杆是以API(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美国石油协会)为标准的E75、X95、G105和S135四个钢级,字母后的数字表示钻杆材料的最小屈服强度,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大量含硫的酸性油气田正在被开发,由于硫化氢会对钢材料造成腐蚀和氢致开裂,使钻杆在勘探过程中发生脆性断裂事故,钻杆材料越硬,对硫化氢的敏感性越高,发生腐蚀的风险越大。现有技术中,在含硫酸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常常使用低钢级的G105钻杆或抗硫钻杆。钢制G105钻杆所用的钻杆接头是与之相匹配的G105钻杆接头,但是由于G105钻杆接头的硬度较高,使得钻杆接头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硫化氢腐蚀,导致钻杆接头开裂,引起失效事故发生;而对于抗硫钻杆,造价过高,不适于大量使用。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钻杆接头虽然采用了G105型号的钻杆接头,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硬度较高仍然易被硫化氢腐蚀,并且此类型号的钻杆接头韧性差,使得钻杆接头的抗冲击性能差,易使得钻杆接头刺漏失效,并且钻杆接头在受到严重腐蚀时会使接头断裂导致钻柱落井,引发井下事故,对油田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而抗硫钻杆虽然抗腐蚀性能较好,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量勘探作业的使用,因此现有的钻杆接头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钻杆接头不满足使用需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杆接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钻杆接头,所述钻杆接头的元素成分包括铁元素,合金元素和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包括以下的质量成分:碳元素含量0.25-0.32%,钼元素含量0.30-0.38%,硫元素含量不大于0.01%,磷元素含量不大于0.015%;其它元素含量与API标准成分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钻杆接头内径尺寸比API标准钻杆接头内径尺寸小6-10%。作为优选,所述钻杆接头的台肩倒角直径比API标准钻杆接头的台肩倒角直径大4-6%。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钻杆接头的制备方法,所述钻杆接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微量元素成分按照碳元素为0.25-0.32%,钼元素为0.30-0.38%,硫元素含量不大于0.01%,磷元素含量不大于0.015%,其它元素含量与API标准成分相同冶炼所述钻杆接头的管坯;步骤2:将冶炼的所述管坯进行模锻成型处理,初步形成钻杆接头模型;步骤3:将模锻成型后的所述钻杆接头锻件进行高温调质处理,使得所述钻杆接头锻件中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大于或等于95%,组织晶粒度大于或等于8级。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还包括扩径加工工艺,具体为:将所述钻杆接头模型进行扩径,使得所述钻杆接头模型直径相比API标准钻杆接头模型直径扩大25-33%。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4,具体为:将调质处理后的所述钻杆接头进行精加工处理。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具体为:将调质处理后的所述钻杆接头的内径尺寸进行精加工处理,使得所述钻杆接头内径尺寸相比API标准的钻杆接头内径尺寸缩小6-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具体为:将调质处理后的所述钻杆接头的台肩倒角直径进行精加工处理,使得所述钻杆接头的台肩倒角直径比API标准的钻杆接头的台肩倒角直径扩大4-6%。作为优选,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5:将所述钻杆接头进行精加工处理后,对所述钻杆接头齿底倒角圆弧进行滚压处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杆接头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钻杆接头中元素质量成分进行调整,将碳元素含量变为0.25-0.32%,钼元素含量变为0.30-0.38%,硫元素和磷元素含量分别不大于0.01%和0.015%,相比API标准,本专利技术减小钻杆接头中碳、硫和磷元素含量,可降低钻杆接头的硬度和非金属杂质含量,从而减小硫化氢对钻杆接头的腐蚀效果;而钼元素可提高钻杆接头的耐腐蚀性并且能够提高钻杆接头的韧性,综合上述元素的限定,使得钻杆接头的抗冲击性能提高,大大减小了因钻杆接头断裂而导致发生井下事故的可能性;此外,本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可在大量勘探作业中使用,大大节省生产和使用开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杆接头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钻杆接头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螺纹接头,2内螺纹接头,3螺纹,4齿底倒角圆弧,D接头内径尺寸,d台肩倒角直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杆接头,所述钻杆接头的元素成分包括铁元素,合金元素和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包括以下的质量成分:碳元素含量0.25-0.32%,钼元素含量0.30-0.38%,硫元素含量不大于0.01%,磷元素含量不大于0.015%;其它元素含量与API标准成分相同。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API标准钻杆接头中的碳元素、钼元素、硫元素和磷元素在含量上进行修改,并以API标准G105钻杆接头的元素含量作为参照,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其它元素含量与API标准钻杆接头的元素含量一致,例如硅元素质量成分约0.20-0.26%,铬元素质量成分约1.00-1.20%,锰元素质量成分约0.75-0.95%等。将钻杆接头内的元素质量成分如此设置,通过降低碳含量,可降低钻杆接头的硬度,使得钻杆接头不易被硫化氢腐蚀,若碳含量过低则不能达到所要求的钻杆接头的强度,若碳含量高于0.32%,则钻杆接头易受到硫化氢腐蚀,因此,作为优选,碳元素质量成分约为0.3%;钼元素能够细化钻杆接头组织晶粒,使得钻杆接头组织精密度更高,从而提高钻杆接头的耐腐蚀性和韧性,作为优选,钼元素质量百分含量0.35%,硫、磷元素对钢会造成热脆性和冷脆性,属于钢中有害元素,因此要降低硫、磷元素在钢中的含量。综合限定上述元素范围,不仅能够使钻杆接头满足强度要求降低硫化氢对钻杆接头的影响,而且提高钻杆接头的韧性,增加了钻杆接头抗冲击能力,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钻杆接头纵向开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API标准钻杆接头中元素质量成分进行调整,减小钻杆接头中碳、硫和磷元素含量,可降低钻杆接头的硬度和非金属杂质含量,从而减小硫化氢对钻杆接头的腐蚀效果;而钼元素可以细化晶粒,获得更细的钻杆接头组织成分,从而提高钻杆接头的耐腐蚀性并且能够提高钻杆接头的韧性,综合上述元素的限定,使得钻杆接头的抗冲击性能提高,大大减小了因钻杆接头断裂而导致发生井下事故的可能性;此外,本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可在大量勘探作业中使用,大大节省生产和使用开支。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钻杆接头内径尺寸D比API标准钻杆接头内径尺寸小6-10%。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所述钻杆接头的台肩倒角直径d比API标准钻杆接头的台肩倒角直径大4-6%。其中,钻杆接头内径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钻杆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杆接头,所述钻杆接头的元素成分包括铁元素,合金元素和微量元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包括以下的质量成分:碳元素含量0.25?0.32%,钼元素含量0.30?0.38%,硫元素含量不大于0.01%,磷元素含量不大于0.015%;其它元素含量与API标准成分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杆接头,所述钻杆接头的元素成分包括铁元素,合金元素和微量元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包括以下的质量成分:碳元素含量0.3%,钼元素含量0.30-0.38%,硫元素含量不大于0.01%,磷元素含量不大于0.015%;其它元素含量与API标准成分相同;其中,所述钻杆接头内径尺寸比API标准钻杆接头内径尺寸小6-10%;所述钻杆接头的台肩倒角直径比API标准钻杆接头的台肩倒角直径大4-6%。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接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微量元素成分按照碳元素为0.3%,钼元素为0.30-0.38%,硫元素含量不大于0.01%,磷元素含量不大于0.015%,其它元素成分按照API标准成分冶炼所述钻杆接头的管坯;步骤2:将冶炼的所述管坯进行模锻成型处理,初步形成钻杆接头模型;步骤3:将模锻成型后的所述钻杆接头锻件进行高温调质处理,使得所述钻杆接头锻件中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大于或等于95%,组织晶粒度大于或等于8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刚李方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