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保温回流1-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出釜待用;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三、混合,将步骤一制备的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按1.1~1.3:1: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树脂阻燃性好、不易分层,且制得的覆铜板的柔韧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主要用于覆铜板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覆铜箔板是将电子玻纤布或其它增强材料浸以树脂,一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被称为覆铜箔层压板(Copper Clad Laminate, CCL),简称为覆铜板。覆铜板作为印制电路板制造中的基板材料,对印制电路板主要起互连导通、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对电路中信号的传输速度、能量损失和特性阻抗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印制电路板的性能、品质、制造中的加工性、制造水平、制造成本以及长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覆铜板。随着人类生活要求的改善和电子市场发展的需求,要求日常生活类电子用覆铜板需要具有耐燃性,如遥控器内用的层压板。传统的电子用覆铜板采用桐油酚醛树脂体系,若添加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体系,催化剂采用强碱做催化剂,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体系与桐油酚醛树脂体系的相容性不好,当该树脂占6%以上时,二者不共溶,会出现分层现象,但是添加量少时,又达不到的耐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阻燃性好、相容性好、不易分层,且制得的覆铜板的柔韧性好的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 所述三聚氰胺-多聚甲醛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85-95份; 有机酸催化剂0.01-0.05份; 甲醇150-160份; 制备时,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C,保温回流1_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C,出釜待用; 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 向反应釜中加入桐油55-65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2-0.8份、甲醇5-6.3份作为缓蚀剂,升温至80-85°C,保温90分钟,然后加入醇胺0.2-0.5份作为终止剂,降温至70V以下; 继续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醛70-80份、氨水2-5份、三乙胺1-3份,加热升温至95-98°C,保温55-65分钟,在160°C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240s以内时,真空脱水,待釜内树脂透明,脱水结束,保温熟化30min,再在160°C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120s以内时,再投入甲醇100-120份; 三、混合 将步骤一制备的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按1.fl.3:l: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成品。作为优选方案: 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 所述三聚氰胺-多聚甲醛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88份; 有机酸催化剂0.02份; 甲醇155份; 制备时,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C,保温回流1_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C,出釜待用; 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 向反应釜中加入桐油60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4份,甲醇5.3份作为缓蚀剂,升温至80-85°C,保温90分钟,然后加入醇胺0.3份作为终止剂,降温至70°C以下; 继续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醛77份、氨水3份、三乙胺1.5份,加热升温至95-98°C,保温55-65分钟,在160°C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240s以内时,真空脱水,待釜内树脂透明,脱水结束,保温熟化30min,再在160°C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120s以内时,再投入甲醇110份; 三、混合 将步骤一制备的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按1.fl.3:l: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成品。步骤一中所述的有机酸类催化剂优选为甲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采用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反应,阻燃性好,采用有机酸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和,易控制,不会出现因反应过于剧烈而产生的冒釜现象;同时相容性好,不易分层;在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过程中,加入甲醇作为缓释剂,也使得反应温和,易于控制;加入环氧大豆油,提高了最终制得的覆铜板的柔韧性,结合力强;将三者混合后制得的树脂体系,相容性好,不易分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所述三聚氰胺-多聚甲醛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88份; 有机酸催化剂0.02份; 甲醇155份; 制备时,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C,保温回流1_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C,出釜待用; 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 向反应釜中加入桐油60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4份、甲醇5.3份作为缓蚀剂,升温至80-85°C,保温90分钟,然后加入醇胺0.3份作为终止剂,降温至70°C以下; 继续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醛77份、氨水3份、三乙胺1.5份,加热升温至95-98°C,保温55-65分钟,在160°C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240s以内时,真空脱水,待釜内树脂透明,脱水结束,保温熟化30min,再在160°C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120s以内时,再投入甲醇100份; 三、混合 将步骤一制备的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按1.fl.3:l: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成品。反应过程中不出现冒釜现象,20°C条件下,成品静置24h,不分层。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其区别仅在于: 第一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90份; 有机酸催化剂0.01份; 甲醇160份; 第二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桐油58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6份、作为缓释剂的甲醇6份;醇胺0.2份;甲醛80份、氨水4份、三乙胺2份。反应过程中不出现冒釜现象,20°C条件下,成品静置24h,不分层。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其区别仅在于: 第一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85份; 有机酸催化剂0.05份; 甲醇150份; 第二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桐油65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2份、作为缓释剂的甲醇5份;醇胺0.5份;甲醛75份、氨水2份、三乙胺1份;稀释过程中甲醇120份。反应过程中不出现冒釜现象,20°C条件下,成品静置24h,不分层。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其区别仅在于: 第一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90份; 有机酸催化剂0.04份; 甲醇158份; 第二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桐油62份、苯酚100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所述三聚氰胺?多聚甲醛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三聚氰胺??????100份;多聚甲醛??????85?95份;有机酸催化剂??????0.01?0.05份;甲醇????????150?160份;制备时,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保温回流1?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出釜待用;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向反应釜中加入桐油55?65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2?0.8份、甲醇4?6份作为缓蚀剂,升温至80?85℃,保温90分钟,然后加入醇胺0.2?0.5份作为终止剂,降温至70℃以下;继续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醛70?80份、氨水2?5份、三乙胺1?3份,加热升温至95?98℃,保温55?65分钟,在160℃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240s以内时,真空脱水,待釜内树脂透明,脱水结束,保温熟化30min,再在160℃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120s以内时,再投入甲醇100?120份;三、混合将步骤一制备的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按1.1~1.3:1: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 所述三聚氰胺-多聚甲醛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100份; 多聚甲醛85-95份; 有机酸催化剂 0.01-0.05份; 甲醇150-160份; 制备时,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C,保温回流1_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C,出釜待用; 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 向反应釜中加入桐油55-65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2-0.8份、甲醇4_6份作为缓蚀剂,升温至80-85°C,保温90分钟,然后加入醇胺0.2-0.5份作为终止剂,降温至70V以下; 继续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醛70-80份、氨水2-5份、三乙胺1-3份,加热升温至95-98°C,保温55-65分钟,在160°C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星源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