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车床内防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410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5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数控车床内防护罩,内固定板上开有移动部件穿过孔和条形孔;内固定板外板面的底部固定有一根导轨,这根导轨正上方对应设有一个滑槽;内固定板外侧设有一块外防护板,外防护板的底面支撑在导轨上,这块外防护板顶面卡入滑槽中;内固定板与外防护板之间重叠有2—30块活动防护板,每块活动防护板上均分别开有移动部件过孔和条形带动孔;拨动块为长条形结构,拨动块同时装在移动部件穿过孔和所有活动防护板上的条形带动孔中。本防护罩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体积很小,厚度也比较薄,在实现对移动部件内侧的连接结构或附属结构等进行防护前提下,很好地克服了传统防护罩结构臃肿、体积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车床内防护罩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床防护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数控车床内防护罩。
技术介绍
在数控机床领域,具有很多移动部件,如刀塔。在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一些移动部件内侧的连接结构或附属结构(如电机、电子器件)等进行防护,以防切削液损坏、污染移动部件的连接结构或附属结构。为了实现上述防护要求,现在有很多种结构能够达到目的。现在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是皮囊类结构,这样结构通过皮囊的张开与收缩对移动部件的连接结构或附属结构进行防护。然而,这类防护结构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自身结构复杂。且体积很大,这样就不便于机床整机的设计和布置,并导致机床的整体结构庞大、臃肿,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数控车床内防护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控车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该内防护罩包括内固定板(I)、拨动块(6 ),其中内固定板(I)为平板结构,该内固定板上开有一个移动部件穿过孔(Ia)和一个条形孔(Ib),其中移动部件穿过孔(Ia)的尺寸比条形孔(Ib)大,并位于该条形孔正上方,而条形孔(Ib)呈水平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车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该内防护罩包括内固定板(1)、拨动块(6),其中内固定板(1)为平板结构,该内固定板上开有一个移动部件穿过孔(1a)和一个条形孔(1b),其中移动部件穿过孔(1a)的尺寸比条形孔(1b)大,并位于该条形孔正上方,而条形孔(1b)呈水平设置;所述内固定板(1)外板面的底部水平固定有一根长条形的导轨(2),这根导轨正上方对应设有一个长条形的滑槽(3),该滑槽同时与内固定板(1)的外板面固定,且滑槽(3)的四周通过弯折形成限位翻边;所述内固定板(1)外侧设有一块平板状的外防护板(4),该外防护板的底面支撑在所述导轨(2)上,这块外防护板(4)顶面卡入所述滑槽(3)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车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该内防护罩包括内固定板(I)、拨动块(6),其中内固定板(I)为平板结构,该内固定板上开有一个移动部件穿过孔(Ia)和一个条形孔(Ib),其中移动部件穿过孔(Ia)的尺寸比条形孔(Ib)大,并位于该条形孔正上方,而条形孔(Ib)呈水平设置;所述内固定板(I)外板面的底部水平固定有一根长条形的导轨(2),这根导轨正上方对应设有一个长条形的滑槽(3),该滑槽同时与内固定板(I)的外板面固定,且滑槽(3)的四周通过弯折形成限位翻边; 所述内固定板(I)外侧设有一块平板状的外防护板(4),该外防护板的底面支撑在所述导轨(2)上,这块外防护板(4)顶面卡入所述滑槽(3)中,并由其限位翻边限位,且外防护板(4)上对应所述移动部件穿过孔(Ia)开有一个移动部件通过孔(4a),该移动部件通过孔的大小比移动部件穿过孔(Ia)小; 所述内固定板(I)与外防护板(4)之间重叠有2 — 30块平板状的活动防护板(5),这些活动防护板之间可相对移动,而所有活动防护板的底面支撑在所述导轨(2)上,且所有活动防护板(5)的顶面卡入所述滑槽(3)中; 每块所述活动防护板(5)上均分别开有一个移动部件过孔(5a)和一个条形带动孔(5b),其中移动部件过孔(5a)的位置与所述移动部件穿过孔(Ia)和移动部件通过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涛张孝锋高健刘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第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